楊開炯
【摘 要】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提出許多特別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育策略與方式,其對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整理,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設計的具體施行方案以及教師在教學工作上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閱讀能力
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一項比較關鍵的模塊,相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更看重的是學生在閱讀中識別到更多的生字與組詞;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語文閱讀中更看重的是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并且懂得從優(yōu)秀文章中積累寫作材料。閱讀不僅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難點,并且對教學工作也是一個考驗,怎樣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也是教學同行者一致共同奮斗的目標。
一、通過閱讀課外書來提升小學生閱讀興致
除了課本上的閱讀篇章,教師亦需在平日課堂里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書目,或是經(jīng)過課本來挑選一些書目供學生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上的《哪吒鬧?!?、《封神演義》是不錯的故事篇章,然后在課堂上開展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會,讓學生把自己所喜歡的人物或故事片段與其他同學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與其他同學分享自身在閱讀中的領悟。其交流活動,可以提升班級讀書氛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在閱讀中培育學生的主動思考才能
小學生通過豐富閱讀量,進而提升聯(lián)想才能與邏輯思考才能,并且在閱讀中,學生會有自己的理解。當然,教師必須做好正向的指引工作,但一定要記住不可妨礙學生的思維,亦不需匆忙否定學生的想法。素質教學強調學生需具備創(chuàng)造性的才能,相對年齡較小的學生通常思想未被禁錮,而更加具備創(chuàng)造性才能,所以當小學生分享特別的觀點時,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給予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在實行閱讀教育中,教師應當從傳統(tǒng)的“講”轉為“問”。在解析教材片段時,應當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fā)表想法。再者,每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用新回答解釋,其一要注意有技巧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可以將答案限制,而應當在作答的同時反問對方,或是不設限制的答案,使學生的思維獲得更大的啟發(fā)。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不存在絕對的正確與否的答案,只要大致方向是對的,就應當激勵學生多提問,有不同的見解。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的課后習題通常有一道主觀題,是測驗學生理解能力的,此類問題不應當輕視,而應多抽些時間和學生開展交流探討。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課本中有一篇劉紹棠的《師恩難忘》,此文章給予筆者很大的啟發(fā)。文中講到主人公對田老師終身難忘,其原因是田老師每講一課就會給他們講一個相應的小故事,從而使文中的主人公對文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講完每篇課文時,田老師都會給學生出一道思考題,問學生對它的理解,進而與學生再深一層探討。其對于文中主人公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
教師在給予學生一定程度上自主思維的空間時,亦要注意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以下是指導的內(nèi)容:
(一)引導同學們的閱讀方向
許多作品過于深奧,內(nèi)容艱深難懂,暫時還不適于小學生閱讀。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多留意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刊物以及改寫的較為出色的名著讀本。
(二)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分為精讀與粗略瀏覽,教師需引導學生哪類書目需精讀,哪類書目粗略瀏覽就可以。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分享感悟
經(jīng)過多種方式讓小學生總結閱讀過的書籍以及教材上所講授的課文,例如可以讓同學們每周寫一篇讀后感,或是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后與其他同學分享感悟。
人教版的教材均有注明是否整篇文章背誦或是部分背誦,對于需要背誦的那些,教師應當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上開辦朗誦會,讓學生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開展背誦,對于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亦能夠組織學生扮演舞臺劇。
四、有針對性地加強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喜愛新鮮有趣的事物等特征,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思考,整合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目前存有的問題與缺陷之處,我們期望能夠探索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迅速而持續(xù)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閱讀才能與素養(yǎng)。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需依據(jù)學生性格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經(jīng)過各種路徑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情境,營造寬松和愉悅的對話氣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致,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讓學生開拓視野。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野外去看一下春天的田野是怎樣的? 然后問學生:如果讓你們描繪一下,你們會怎樣寫? 其能激發(fā)學生渴望閱讀更多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五、總結
小學語文的閱讀課程應當以多種形式開展,最后的目的是讓小學生熱愛閱讀,且讀得有深度、有意義,通過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的學習,外加老師從旁輔導幫助,定會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幫助,讓語文閱讀教學更富有趣味!
參考文獻:
[1]黃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
[2]陳賽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