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高校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究其原因則是在新形勢下,我國的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指導依據包括了馬列主義,并且在對其不斷探索與整合的基礎上,已經逐步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下面我們將具體分析基于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并提出有效的教學模式,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模式
前言:目前在社會經濟與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等到發(fā)生了巨大轉變,進而對大學生的思維與生活方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進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因此必須借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開展思想政治教學,以此來促進教育思路的創(chuàng)新和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提升,進而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要求相適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不足。目前在高校教學中往往將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作為了重點,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然在各方面的投入上也不多,進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趨于形式化發(fā)展,對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極為不利,同時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育工作人性化缺乏,也使得思想政治教學處于被動局面,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要求不相符。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不相符。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很難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其原因是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以教材編寫和課程設置為主,使得理論與實際脫軌。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很少談及學生關注的實際熱點問題(如人際關系問題、婚戀問題及其就業(yè)問題等),而是傾向于空談道理。再者就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為整合社會實際與教材理論,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致不高。
(三)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目前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xiàn)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前在生源不斷擴增的情況下,師資隊伍的數(shù)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這樣就使得少量的教師必須承擔所有的公共教學任務,進而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二是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高低不等,使得在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學歷為本科,這樣就導致了教學要求很難得到滿足;三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老師嚴重缺編,雖然將教學任務完成了,但是卻將工作量無形的增加,進而導致教師很少有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時間和機會,長此以往,就使得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脫離,進而對教學成效造成嚴重的影響。
(四)傳統(tǒng)觀念受到信息網絡的沖擊。目前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良好發(fā)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大學生能夠接受更全面、更豐富的信息資源,其中就包括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腐朽形態(tài)意識。再加上網路涉及的信息資源或虛假、或真實、或有效、或無效,以上這些信息都不能借助網絡自身進行區(qū)分整合,這樣就使得一些價值觀尚未成熟、政治觀念模糊、思想簡單的大學生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和沖擊,同時在腐朽價值觀念的作用下大學生的信心也會發(fā)生動搖,進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和民族的發(fā)展。
(五)虛擬環(huán)境對大學生社會交往與心理健康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手機和電腦受到了廣大高校學生的追捧,進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沉寂于新興的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交際,進而將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逐漸忽視,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人際交際障礙,使得大學生逐漸變得意志消沉、低落和孤單,并在生活上與實際脫離,更有甚者形成了性格壓抑,對廣大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虛擬網絡也將一些犯罪機會提供,同時會使學生對交際產生恐懼和猜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相當不利。
二、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保證教育方式的開放性與互動性。也就是將傳統(tǒng)的、單一的灌輸式與填鴨式教學模式徹底轉變,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將良好的、開放的互動性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以此來將學生的求知欲與交流欲加強。這也就要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并且審時度勢,關注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同時對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規(guī)律準確把握,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開展。與此同時整合新媒介(如計算機、網絡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交流與互動的加強,促進學生主人翁地位的提升,從而積極自主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二)充分借助網絡媒介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作為高校而言,必須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并以此為平臺進行教育專題板塊的開設,教育相關內容可以包括國家與黨的政策教育、方針教育及其路線教育,同時還要將國內外相關熱點問題及時的更新,將網上在線互動平臺開設,以網絡為平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集體意識及其愛國榮校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也將學生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主人翁意識增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場所由傳統(tǒng)的教師過渡到網絡。除此之外,受網絡相關弊端與開放性的影響,為了杜絕不法人士利用學生,學校還應該講網絡監(jiān)管機制建立,將有害信息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和消除,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成效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且使其沿著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教育一人始終都,涉及的相關性內容主要包括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其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指導觀等,以此來維護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促進學生思想的日漸成熟,進而將思想抵御能力不斷增強。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工作作風、業(yè)務與政治思想的建設,使其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手段上推陳出新,不斷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將媒介熟悉掌握并應用,將教育思路及時的更新,對工作途徑及時的創(chuàng)新,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與豐富性,將教育工作者的個人修養(yǎng)和政治素質不斷提升,促進師資隊伍的專業(yè)化和職業(yè)化發(fā)展。
(四)保證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诟咝K枷胝谓虒W在理論內涵和教學內容上具有豐富性和科學完整性,因此要想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內涵能夠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就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即在與實際充分結合的基礎上,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手段采取,以此來調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前,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充分的了解,深入透徹的分析理論教學內容,并引入生活實例,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并在此基礎上與相關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形式和理論相結合,使大學生能夠接受并理解教學相關內容。并且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進行確立的時候還要遵循社會、家庭與學校相結合的原則,與網絡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貼近,與此同時將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向學生提供,使學生的思想和頭腦得以解放,讓馬克思主義的好讓學生通過實踐領悟。
(五)以馬克思主義增強高校教師的凝聚力。要想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一步的強化,就必須重視培訓教師的思想教育,并且將社會主義理論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側重點,同時還要對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予以加強,這樣才能夠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保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使教師自身能夠將政治立場確立,在此過程中也要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夠積極的參與黨組織獲得,進而將自身覺悟不斷提升,并以此作為評選導師的重要依據,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數(shù)量價值觀、世界觀及其人生觀。
(六)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予以倡導?;谌耸撬枷胝谓逃膶ο?,因此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假如大學生的實際問題不能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決,就會導致思想政治教學流于形式,進而使中國馬克思主義不能很好的吸引當代大學生。由此可見,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情況,以思想政治解決學生的難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的增強,并將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不斷調整,將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創(chuàng)造,將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思想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現(xiàn)實需求予以尊重,進而將針對性的思想指導工作開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增強。
結語
通過以上探討我們了解到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教育實效性,就必須保證教育方式的開放性與互動性、充分借助網絡媒介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保證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以馬克思主義增強高校教師的凝聚力、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予以倡導。
作者簡介:朱偉民(1963.5-),性別:男,籍貫:江蘇揚中,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宮建偉.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的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3:28-30.
[2]楊增崠.國際化背景的新變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1:102-106.
[3]趙瑞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