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龍梅
摘 要 大蒜是百合科的宿根植物,其身體的多個部分都可以食用,包括蒜苗、蒜頭等,是社會大眾餐桌上較為常見且美味的餐品,且其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尤其在醫(yī)療保健方面具有神奇的功效。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進行大蒜的培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蒜的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為了確保人民的身體健康,探究大蒜無公害栽培技術,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提高大蒜產(chǎn)量。
關鍵詞 地膜覆蓋技術;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3.4;S6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46
1 秋播地膜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基礎準備工作
1.1 地膜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蒜種的選擇
秋播地膜大蒜無公害技術能夠確保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在栽種前,一定要對蒜種進行精心挑選,要確定所選的蒜種是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抗病品種,如蒼山大蒜、金鄉(xiāng)大蒜,這兩個品種既是邳州地區(qū)優(yōu)良的大蒜品種,也是重要的出口品種。每個蒜頭有7~8瓣,外皮稍帶紫紅色,皮薄,蒜瓣肥大,辣味濃,品質(zhì)好,屬于有薹種。生長健壯,耐寒性強,抽薹率高,耐貯藏,適于秋栽。然后將選擇好的蒜種曬干,之后將所有的蒜種貯藏在通風、陰涼及干燥的地方,在播種前的7~10 d對蒜瓣及種瓣進行適當處理。在掰蒜時,要挑出其中出現(xiàn)病態(tài)的種子,如一些發(fā)軟、發(fā)黃、霉變或者是蟲蛀等的蒜瓣,并對所有的蒜瓣進行批量處理,對抗病性良好的蒜瓣用70%吡蟲啉進行包衣處理,并對所有的蒜瓣拌種,做完這些操作之后,蒜衣就會均勻地呈現(xiàn)出濕潤狀態(tài),稍微晾干后將這些處理好的種子及時播種[1]。
1.2 在蒜種播種之后對其進行施肥的操作
大蒜屬淺根系作物,無主根。發(fā)根部位在短縮莖周圍,外側較多,內(nèi)側較少。主要根系分布在25 cm以內(nèi)的土層中,橫展直徑為34 cm。成齡植株發(fā)根數(shù)80~115條。其生態(tài)特性是喜濕、耐肥、怕旱。大蒜對前茬作物選擇不嚴。秋季大蒜的前茬以大豆、玉米、棉花和瓜類等為主,前茬作物收獲后,實行秸稈還田,及早耕翻曬茬。在秋季進行大蒜的播種時,及時進行施肥,在蒜種播種前,要對即將要種植的土地進行土壤功能的形狀測試,這時就可以選擇有適當功能的肥料進行有針對性的蒜種播種及培育。
倘若土壤富含磷元素但缺乏鈣元素,這時就要對大蒜的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分析,包括大蒜生長過程中對于肥性的需求和對肥量的需求。在種植大蒜時,肥料的需求包括有機、無機及有益菌,施肥時,要注意協(xié)調(diào)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了確大蒜的產(chǎn)量,農(nóng)戶在種植之前,可對地塊進行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在播種前應結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底肥,每667 m2地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5 000 kg,餅肥80 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 kg,硫酸鋅1.5 kg。確保土壤的肥料能夠完全的被大蒜的種苗吸收。
1.3 秋播地膜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技術的播種
當做好蒜種的準備工作之后,要進行播種。在這一過程中,要選擇適當?shù)牟シN時間。如果播種過早,大蒜因休眠,以及受高溫的影響,出苗延遲;如果播種較晚,出苗慢,且冬前營養(yǎng)過大,抗寒肥力弱。播種過遲,越冬前不能形成壯苗不能安全越冬[2]。在日均溫20 ℃左右時最適秋播蒜種植,在黃淮主產(chǎn)區(qū)地膜大蒜適播期在9月底-10月上中旬。以生產(chǎn)5 cm以上的蒜頭,要求每667 m2播2.8萬~3.0萬株,行株距按18~20 cm株距10~12 cm,栽種時采用開溝器開溝深5~6 cm,覆土厚度2 cm。擺蒜時,要求蒜背腹連線與播種行平行。早播地塊要注意在播種前后土壤施用辛硫磷或毒死蜱等防治地蛆。在適播范圍內(nèi),要先播種小蒜瓣,再播大蒜瓣,以延長小蒜瓣生長時間來增加葉片數(shù)來達到高產(chǎn)的目的。
化學除草地膜大蒜在覆膜前必須利用除草劑除草。在播種壓平,澆透蒙頭水后,趁地濕,根據(jù)草相不同,選用復配除草劑除草,常用方法為每667 m2用33%甲戊靈乳油(施田補)200~250 mL,加24%乙氧氟草醚乳油40~50 mL,加50%乙草胺乳油100 mL對水30~50 kg噴霧。噴藥時要退著打,邊退邊打邊進行覆膜并蓋嚴地膜。
2 秋播地膜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田間管理措施
當大蒜的幼苗處在出苗期時,一般大蒜的幼苗不能自主地實現(xiàn)破膜出苗,需要人員采用人工的方法對大蒜的幼苗進行人工輔助出苗,使大蒜的幼苗能夠破膜扶苗露出地膜的外部,這樣就可以在出苗期做好濕土出苗的準備。
當大蒜的成長進入到幼苗期之后,也就是秋播的幼苗在長出3片葉子之后,農(nóng)戶就要對幼苗進行1次澆水,并對苗床內(nèi)的雜草進行根除,為了提高幼苗在冬季的防寒能力,要在土壤被凍住之前澆越冬水[3]。
而當大蒜的幼苗長到了花芽的分化期的階段,在秋季播種的大蒜進入到春季之后,為了使其能夠返青,要澆1次返青水,并結合大蒜的種植面積適當?shù)臑槠渑渖献纺蛩?,可?~10 d進行1次,一旦大蒜的種植進入到伸長期,要調(diào)整澆水的頻次,保持每5~6 d進行1次澆水,并在采收前的5~6 d停止?jié)菜?,并追加尿素?/p>
在大蒜成長的階段,農(nóng)戶還要對大蒜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大蒜的成長階段,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大蒜葉枯病、大蒜病毒病、大蒜紫斑病、大蒜軟腐病。大蒜葉枯?。涸诖笏庥酌绨l(fā)病的初期,要對幼苗噴灑30%的氧氯化銅懸浮劑600~800倍濃液,還可以選擇64%的惡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體,在使用這些濃液的時候,選擇每10 d噴灑1次,每次連續(xù)噴灑2~3次,對大蒜的幼苗均勻的噴灑,交替的使用藥劑對這類疾病進行防治。大蒜病毒?。涸诎l(fā)病的初期,就要對其噴灑及20%的病毒可濕性粉刺液體,連續(xù)10 d進行噴灑,聯(lián)系噴灑2~3次,交替使用的過程中對其交替使用。大蒜紫斑?。喊l(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隔7~10 d/次,連續(xù)防治3~4次,均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噴灑2%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mg/kg也有效。
大蒜的軟腐病,發(fā)病初期噴施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77%多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上述藥劑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視病情連續(xù)防治2-3次,效果更佳。
在大蒜的成長過程中,主要的蟲害是蒜蛆,為了對這些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止,要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對大蒜幼苗進行及噴霧或者是根部噴灑。嚴禁使用高毒或劇毒農(nóng)藥,如3911、甲胺磷、1605、呋喃丹、甲基異柳磷等及其混配制劑。
當大蒜的成長進入到一定的時期,就可以選擇恰當?shù)臅r機對其采收。一般是在蒜薹成熟之后的15~20 d,也就是當大蒜的大部分干枯或者是上半部葉片變成灰綠色時,對其進行采收,如果采收過早,蒜頭比較嬌嫩,會導致果實組織內(nèi)部不充實,如果采收較晚,就會使蒜瓣比較散,失去了成為商品的價值,在進行蒜頭采集時,如果土壤過于硬實則要先澆水再進行采收,如果土壤較軟直接采收就可以。采收好的蒜頭要進行晾曬,防止蒜頭出現(xiàn)灼傷或復綠,2~3 d,確保大蒜的莖葉已經(jīng)干燥之后,就可以收集起來貯藏,為之后的大蒜種植奠定基礎[4]。
3 結語
大蒜作為一種美味又健康的食物,社會大眾對其的需求非常龐大,因此本文探究了秋播地膜大蒜的無公害高產(chǎn)技術,以提高大蒜的產(chǎn)量及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閆懷廷.秋播地膜大蒜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23):27.
[2]許美榮,張錫玉,董克鋒.秋播地膜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J].北京農(nóng)業(yè),2010(28):13-14.
[3]董克鋒,紀方.秋播地膜大蒜的施肥與播種技術[J].中國果菜,2009(5):39-40.
[4]耿欣.秋播大蒜地膜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nóng)業(yè)知識:瓜果菜,2014(9):43-4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