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良
[摘要]目的:探討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的療效,為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90例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甲鈷胺片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傳導速度(MNCV)變化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感覺傳導速度(SNCV)變化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MNCV和SNCV變化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NCV和SNCV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為64.4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MNCV和SNCV情況,提高了治療效果。
[關鍵詞]血府逐瘀湯;甲鈷銨;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療效觀察
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其臨床癥狀為四肢發(fā)涼、肢端麻木、感覺障礙和疼痛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神經源性關節(jié)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為探討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的療效,特選取90例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90例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7-77歲,平均年齡(53.11±5.91)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2.11±5.91)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甲鈷銨500ug一次,每天3次,3周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血府逐瘀湯配方:川穹10g,當歸12g,紅花10g,枳殼10g,桃仁10g,牛膝10g,赤芍12g,生地10g,桔梗6g,柴胡12g:水煎,每天一劑,3周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NCV變化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NCV變化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1.4統(tǒng)計分析
將所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應用SPSS13.0軟件對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用(x±s)來表明計量資料的數(shù)據(jù),用X2檢驗表明計數(shù)資料,P<0.05時為表明差異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NCV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MNCV變化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NCV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NCV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SNCV變化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NCV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為64.44%,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主要臨床癥狀為手腳麻疼,其發(fā)病機制暫時尚不明確,多認為是患者糖代謝過程中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體內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下,引起肌醇減少,山梨醇增多等病癥,對神經細胞產生損傷,造成微血管病變,進而形成細胞缺氧,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甲鈷銨具有參與患者體內甲基轉移功能的作用,影響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提高神經傳導速度;血府逐瘀湯具有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作用,血府逐瘀湯包含川穹、當歸、紅花、枳殼、桃仁、牛膝、赤芍、生地、桔梗和柴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甲鈷銨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MNCV和SNCV情況,提高了治療效果,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