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發(fā)俊 馬淑貞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不但對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生活的環(huán)境也有更多需求,而環(huán)保理念的推行和普及就是人們追求長遠科學發(fā)展的體現(xiàn)。即如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能夠使用和居住的土地只是一部分,很多土地都處于閑置狀態(tài)。即如我國西北地區(qū),存在較多沙漠無人區(qū),除了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讓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也受到較大的影響,需要相關部門更多的重視,同時推行技術的改革,保證環(huán)境保護工作能夠長期化、有效化地落實下去,這也是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西北地區(qū);防風沙;植樹造林;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41
引 言
對于土地沙漠化問題,一直都是我國環(huán)保的焦點問題,特別是我國沙漠化最嚴重的西北地區(qū),沙漠化與干旱環(huán)境互相影響,進而導致沙漠化地區(qū)呈現(xiàn)出不斷擴張的趨勢。
1 我國西北地區(qū)防風固沙歷程
我國是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而荒漠的主要區(qū)域集中在西北、北部干旱或者半干旱區(qū)域,而截至2014年為止,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261.16km2,是我國整體面積的27.20%。沙漠化的治理在我國已經有一段歷史,最早的治理方法包含“搬沙”、“移沙”、“柴草插風墻”、“沿河植柳”等多種方法,但在建國以后防風固沙的方法才達到一定的效果,最高是落實造林治沙的是甘肅的河西走廊區(qū),而到了1956年,沙區(qū)農田防護林也進入到實踐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推行了喬木防風固沙方法以及灌木防風固沙林,這也方法的核心理念都是來源于沙障固沙技術。到了21世紀以后,我國防風固沙方法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方法,即如“芽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四邦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及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烈保護區(qū)建設工程”等等。雖然目前防風固沙已經初見成效,但是其實踐過程也發(fā)現(xiàn)了更多問題,即如:沙漠化速度過快,大大高于治理速度;部分地區(qū)地下水位下降,種植難度過大,種植成活率不高等等,所以對于我國現(xiàn)階段而言防風固沙技術需要具體更加科學與效率的方法以及改革方向 [1]。
2 西北地區(qū)區(qū)防風沙造林技術分類
2.1 容器育苗栽培技術
西北地區(qū)造林可以選擇很多抗旱性樹種,即如樟子松、油松等等,而容器育苗栽培技術則可以運用在這些樹種上,將樹齡2a的苗木修根后裝入吸水袋再進行二次套袋,選擇時間為春季即可,而且袋子內部需加裝混合土(包含土、草炭、SAP以及沙土等等),混合土占沙土比例的20%即可,同時填土需要提土1~2次即可,避免根部不能舒展,另外填土時需保證厚實,裝袋后可以置于土中35cm以下,然后灌水,待5h后可以進行2次填埋,主要是填滿容器袋與袋子之間的間隙。而且正常情況下,每年灌水只需要6次即可,另外除草需4次,從而保證植株成活率90%以上。
2.2 苗木深入栽培技術
苗木深入栽培技術可以運用于一些樹齡較大或者容器苗木,即如西北沙區(qū)造林常用樹種松樹綠傘林,而且造林前需要預挖坑,然后倒入一些SPA,最后蓋土,同時容器苗放入坑中可以通過一般栽培方式進行栽培,但是栽培需要注意多個方面,即如保持0.1~0.5hm2面積大小的新綠傘林,每平方公里的種植樹木約為84株作用,同時保持一定的傘距即可。
2.3 抗旱剪干栽培技術
對于一般沙區(qū)的防風固沙造林來說,最大的問題可以體現(xiàn)在2個方面,沙漠本身水源缺失,導致植株不易成活,而且本身干旱的惡劣環(huán)境還會導致植株的水分流失,進而影響到造林效果;風沙流會對植物造成直接的傷害甚至死亡。所以需要進行科學的方法栽培,即如壘砌抗旱土堆,修剪枝干保持樹木活力等。壘砌抗旱土堆,主要是在惡劣氣候來臨之前進行,目標是保護苗木的根部,降低苗木的水分流失,控制苗木的高度,即高于15cm的苗木都可以進行修剪,而且完成剪干流程后,可以進行相應的保潔工作,如果降雨量足夠,則可以取消剪干工作,而且不能大量進行除草,不然會產生適則其反的效果[2]。
3 結 語
總而言之,防風固沙的工作并不僅僅是我國目前的環(huán)保工作要點,更是我國未來環(huán)保工作的要點。所以不但要考慮工作的科學性,還需要考慮技術的與時俱進以及措施的持續(xù)普及,而且針對西北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還需要選擇更多合適的苗木進行種植,從而提升造林的多樣性與成活率,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和改革過程。
參考文獻
[1] 常兆豐,樊寶麗,王強強.我國防沙治沙的現(xiàn)狀、問題與出路--以民勤沙區(qū)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27(04):93-99.
[2] 張瑩,趙華.西北沙區(qū)林業(yè)造林的幾種實用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2,06(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