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鏝蕾?諶雪瀅
摘要:關于“文化哲學”的概念主要是指學界對“文化哲學”的理論界定。文化哲學的概念是文化哲學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和重要方面?!拔幕軐W”的概念問題從其產(chǎn)生到現(xiàn)在,有著各種不同的爭論,整合學術界對“文化哲學”的定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學術界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化哲學的概念下定義:文化的角度、哲學的角度、關系的角度。
關鍵詞:文化哲學; 概念; 文化; 哲學; 人; 社會歷史
目前學術界有關“文化哲學”的概念,繁多而龐雜。通過筆者的梳理,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文化的角度;哲學的角度;關系的角度(橫向的文化哲學與人的聯(lián)系的角度、縱向的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對于“文化哲學”的定義,學者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之進行了理論界定,觀點眾多,目前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論調(diào)。
一、文化的角度
學術界從文化角度切入對文化哲學下定義主要從兩方面著手,分別是文化哲學和文化的聯(lián)系、區(qū)別這兩個角度。
從第一個角度“文化哲學和文化的聯(lián)系”出發(fā)論述的學者,如韓秋紅和胡長栓認為文化哲學是與文化密切相關的一門哲學科學,莊春波、霍桂桓也持同樣的觀點;呂希晨、周德豐則從文化哲學的研究對象——文化的各方面內(nèi)容指出,文化哲學是從哲學層面研究文化的思想體系,劉進田、劉大基亦贊同這一觀點。
從第二個角度“文化哲學和文化的區(qū)別”出發(fā)論述的學者,如李鵬程則指出:“文化哲學是哲學而不是文化學,認為文化哲學研究是哲學的事業(yè)”。
季顯軍和鄭廣永總結道,對于文化哲學的概念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但這種看法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文化哲學代表著對人的文化本質(zhì)的反思。
二、哲學的角度
從此角度出發(fā),有兩個層面,分別是:認為文化哲學是世界觀、研討文化哲學的具體哲學理論定位。
在第一個層面上,丁立群指出文化哲學是一種世界觀,是哲學下的分支學科;林劍也認為文化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并進而指出它也是一種方法論。還有的學者,如季顯軍和鄭廣永則認為文化哲學是隱含在哲學理論中的精神和趨勢。
第二個層面具體到文化哲學的哲學理論定位,丁立群認為文化哲學是哲學理解范式,衣俊卿也支持這一觀點,并指出文化哲學是一種歷史解釋模式。
三、關系的角度
關系的角度是指,從與文化哲學密切相關的方面這一角度對“文化哲學”下定義,主要包括從橫向與人的聯(lián)系的角度、縱向的社會歷史發(fā)展角度來定義“文化哲學”。
(一)文化哲學與人的聯(lián)系的角度
從文化哲學與人的聯(lián)系此角度出發(fā),學術界主要從文化哲學與人的抽象聯(lián)系、具體聯(lián)系以及認識論或方法論這兩個層面來論述“文化哲學”的概念。
有學者從文化哲學與人的抽象聯(lián)系對“文化哲學”下定義。如衣俊卿直接指出人是文化哲學的主題和本質(zhì)所在,李群山也認同這一觀點;許蘇民則認為文化哲學是人反思文化的結晶,鄒廣文持相似意見。有的學者對“文化哲學”下定義的觀點則更詳盡地指出文化哲學與人的具體聯(lián)系,如鄒廣文在其另一篇文章中具體指出文化哲學的目的在于解答人的問題。
還有的學者從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角度對“文化哲學”進行概念界定,如司馬云杰認為文化哲學是對人和文化做認識論角度的研究;王世達也認為文化哲學是一個研究類型的操作概念。
(二)文化哲學與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
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主要是按縱向的時間維度——歷史和現(xiàn)在兩個層面,來分析文化哲學的當代內(nèi)涵。
衣俊卿從人類社會演進的歷史指出,文化哲學的內(nèi)涵是描述文化在社會歷史中的定位、特征的一門社會歷史理論,雋鴻飛也持類似觀點。
丁立群從當前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直接指出“文化哲學是21世紀的新的綜合性哲學”;劉曙光和李武裝則通過文化哲學的的當代合法性指出其內(nèi)涵所在,江振華也通過指出文化哲學對解決當前社會矛盾的作用進而指出文化哲學是解決時代矛盾的一種嘗試;鄒廣文進一步認為文化哲學是人類當前的價值整合和預示人類文化未來趨勢的方法之一。
學者們關于“文化哲學”的概念見智見仁,但筆者認為,從文化哲學與人的聯(lián)系的角度對“文化哲學”所下的定義,更加接近“文化哲學”的本質(zhì),可以更真切地解釋“文化哲學”的深層含義。國內(nèi)外學者對“文化哲學”概念的研討龐大而繁雜,但總體上來講,研究還是稍顯混亂或存在重復的現(xiàn)象,沒有統(tǒng)一的論調(diào)。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對“文化哲學”概念的各方面研究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整合;第二,針對文化哲學概念的焦點問題進行進一步細致的專題研究,希望發(fā)掘新的更具概括力的觀點。
參考文獻:
[1]韓秋紅,胡長栓.文化與文化哲學的形而上追思——文化哲學研究的一種理論語境[J].東北師大學報,2002(05):23-28.
[2]莊春波.文化哲學論綱[J].管子學刊,1996(01):79-84.
[3]朱人求.近期國內(nèi)文化哲學研究綜述[J].學術界,2001(03):260-267.
[4]霍桂桓.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學研究初探(上)[J].哲學動態(tài),2002(04):23-27.
[5]李鵬程.文化哲學在新世紀的學術使命[J].求是學刊,2002(05):39-44.
[6]季顯軍,鄭廣永.文化哲學獻疑[J].學術交流,2000 (03):107-108.
[7]林劍.文化哲學問題研究的問題之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4):55-62.
[8]丁立群.文化哲學的雙重界定[J].天津社會科學,2014(01):41-45.
[9]衣俊卿.論文化哲學的理論定位[J].求是學刊,2006 (04):6-11.
[10]衣俊卿.人:在文化哲學的視野內(nèi)[J].江海學刊,1996(01):82-83.
[11]李群山.論文化哲學視界中的“文化”范疇——兼議文化哲學的基本旨趣與定位[J].前沿,2013(07):48-49.
[12]鄒廣文.文化哲學與當代人文精神[J].江漢論壇,1989(12):8-12.
[13]鄒廣文.文化哲學視野中哲學與人的關系[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03):36-37.
[14]王世達.文化研究的哲學向度與文化哲學[J].哲學動態(tài),1992(07):15-17+12.
[15]衣俊卿.作為社會歷史理論的文化哲學[J].哲學研究,2010(02):3-14.
[16] 雋鴻飛.文化哲學的生成論解讀[J].學術交流,2010(09):1-5.
[17]丁立群.文化哲學:一種新的綜合[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03):16-19.
[18]劉曙光,李武裝.文化哲學及其研究棱鏡[J].探索,2012(01):110-115.
[19]江振華.文化哲學初論[J].社會科學家,1987(01):9-12.
[20]鄒廣文.關注整體性:文化哲學的重要問題[J].河北學刊,2007(02):35-39.
作者簡介:陳鏝蕾(1993–),女,漢族,廣東廣州,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