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
摘要:在文學作品中,反諷藝術屬于一種使用難度相對較高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可以將作品情節(jié)、語言變得更加戲劇化,進而為讀者帶來更加精彩的閱讀體驗。本文從反諷藝術的概念入手,對《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解讀;《傲慢與偏見》;反諷藝術
作為英國文壇的耀眼明星之一,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一度成為許多人百讀不厭的文學名著。與其他文學名著相比,反諷藝術是《傲慢與偏見》的主要特點之一。簡·奧斯汀通過細致的描寫,將達西先生、伊麗莎白小姐等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
一、反諷藝術
(一)反諷藝術的概念
反諷藝術是指,創(chuàng)作者通過頗具諷刺意味的寫作技巧,使得內(nèi)容的真實涵義與字面上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相反。在閱讀具有反諷藝術的作品過程中,人們需要充分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實際的語境實現(xiàn)對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的理解[1]。
(二)反諷藝術的特征
反諷藝術的特征主要是言非所指。即作者所陳述的實際內(nèi)容與其本身的表面意義截然相反,這種矛盾的存在能夠?qū)嶋H意義更加清晰、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
二、《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解讀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進行解讀分析:
(一)文本模式方面
從《傲慢與偏見》的文本模式來看,作者在整篇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四段風格迥異的婚姻。在莉迪亞與威科姆、夏洛特和柯林斯、簡和賓利以及伊麗莎白和達西這四段婚姻中,伊麗莎白小姐和達西先生無疑是最為和諧圓滿的一對。在伊麗莎白小姐和達西先生最初相識的過程中,伊麗莎白小姐認為達西先生對她以及很多事情都抱有偏見,而達西先生則覺得伊麗莎白小姐十分傲慢。但到了故事的最后,這樣兩個互相看不慣對方的人物竟然在一起了,這種反諷藝術的應用為讀者帶來了更多的新奇閱讀體驗[2]。
(二)文本結(jié)構方面
在《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在文本結(jié)構處理方面的應用頻率相對較高。作者在處理文本結(jié)構的過程中,常常會應用一些頗具荒誕色彩的卻被眾人信服的真理來體現(xiàn),如班奈特太太認為,她的未婚女兒的財產(chǎn)是這個世界上所有富裕的單身漢;人們認為如果一個單身漢很富有,那么他總有一天會脫離單身狀態(tài)等。就在我們認為這些荒誕不羈的理論和信條都將會破滅之后,作者用反諷的語言向讀者揭示上述那些不合理的言論最后竟然全部成了事實。這種反諷形式的文本結(jié)構處理將《傲慢與偏見》變得更加有特色[3]。
(三)言語行為方面
反諷藝術在《傲慢與偏見》一文中言語行為上的應用主要包含微觀和宏觀兩方面。
1.微觀層面
從微觀層面來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承諾性反諷。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通常會利用承諾的方式表達自身對某件事物或行為的肯定態(tài)度和決心。而簡·奧斯汀則將承諾處理為:當某個人物在并不具備實現(xiàn)承諾的能力時,許下承諾并承擔相應任務,進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諷效果。以班奈特太太和其丈夫的對話為例,當班奈特太太發(fā)現(xiàn)其鄰居符合她的選婿標準時,就要求自己的丈夫主動結(jié)識鄰居??墒前嗄翁靥恼煞虿⒉徽J可這種做法,并勸慰他的妻子道:“你放心,我們的鄰居一定非常樂意見到你。我可以寫一封信由你帶給他,我會在信中說,‘無論彬格萊先生看中了我的哪個女兒,我都十分愿意將她嫁給你”。就當時英國的情況而言,社會習俗并不允許班奈特太太親自去看望新鄰居,因此,班奈特丈夫許下的這個承諾充滿了反諷的意味。第二,指令性反諷。在《傲慢與偏見》中,班奈特夫婦在相處過程中,班奈特先生曾經(jīng)故意提起他們的鄰居彬格萊來激怒自己的太太。當班奈特太太將自己的怒氣發(fā)泄在已經(jīng)生病的女兒身上之后,才得知原來自己的丈夫已經(jīng)按照她的意思去看望過鄰居彬格萊先生了。這時,班奈特太太不僅不再生氣,并且十分高興的稱贊自己的丈夫道:“親愛的好老爺,你真是一個熱心腸的好人”。面對自己妻子的這種反轉(zhuǎn)式的贊美,班奈特先生回答說:“吉蒂,現(xiàn)在你就能放心大膽地咳嗽啦”。雖然班奈特先生的這句話中提到的是自己生病的女兒,但其實班奈特先生真正針對的對象是自己的太太。作者通過班奈特先生的這種指令性反諷語言,將一個智商不高卻一心貪圖富貴的人物形象良好地展現(xiàn)出來[4]。
2.宏觀層面
從宏觀層面來看,反諷藝術是《傲慢與偏見》最為鮮明的特色之一。在作品的開頭部分,作者就描述道:“所有富裕的單身漢,都想娶一位太太。這種想法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條公認的真理”。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不斷展開,作者再次描述道:“像這樣有錢的單身漢,人們總是習慣于將他們看成是自己女兒所應得的財產(chǎn)”。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描述方式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反諷方式,將對英國當時封建傳統(tǒng)婚姻觀點的不滿表達出來。除此之外,在《傲慢與偏見》的結(jié)局部分,作者將柯林斯先生、班奈特太太等捍衛(wèi)英國封建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行為處理為得到了當時社會的正確贊揚,而與傳統(tǒng)婚姻觀念格格不入的伊麗莎白小姐和達西先生的婚姻則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嘲諷。這種反諷形式的應用使得讀者對當時英國的婚姻觀念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認識[5]。
(四)戲劇化方面
在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當故事即將呈現(xiàn)某個情節(jié)時,作者可能利用戲劇化安排和設計完成相應內(nèi)容的承接發(fā)展。與普通的情節(jié)處理方式相比,戲劇化反諷的應用在為讀者提供反向推進內(nèi)容的同時,使得讀者對作品情節(jié)產(chǎn)生更加深入、直觀的認識。就《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角伊麗莎白的追求者柯林斯先生而言,他在向伊麗莎白求婚之前精心準備了一段表白內(nèi)容。當柯林斯先生說出“差不多從我一進屋子,就挑中了你做我的終身伴侶”,“趁我目前還能夠控制住我自己的情感,我先對你談談我想結(jié)婚的理由以及我來到哈福德郡擇偶方面的打算”等。從作者對柯林斯這個人物形象的基本描述以及求婚語言描述中,可以看出他是真心誠意地打算向伊麗莎白求婚,并獲得成功的求婚結(jié)果。雖然柯林斯先生使用的求婚話語讓人們覺得非常好笑,但柯林斯本人在整個求婚過程中始終認為伊麗莎白會答應他的求婚。因此,當主角幾次朝他潑冷水,柯林斯先生仍然十分執(zhí)著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直到伊麗莎白將拒絕他的話說得不能再直白。面臨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柯林斯先生才像突然醒悟一般,迅速找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借口將整件事緩和過去。這種情節(jié)處理方式提升了內(nèi)容的戲劇性,作者通過戲劇化反諷的方式將柯林斯先生的人物形象、心理變化等更加鮮明、趣味性地展現(xiàn)出來[6]。
三、結(jié)論
作為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的應用頻率極高。從整篇作品來看,反諷藝術在文本模式、文本解構、言語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應用。作者簡·奧斯汀通過反諷藝術將當時英國社會的不合理婚姻觀念、荒誕的真理等內(nèi)容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反諷藝術的應用使得《傲慢與偏見》呈現(xiàn)出極為鮮明的諷刺意味。
參考文獻:
[1]么孝穎,鄭寶軍.《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解讀[J].名作欣賞,2010,26:133-134.
[2]蘇福星.基于言語行為理論解讀《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J].語文建設,2016,03:29-30.
[3]廖海娟.《傲慢與偏見》人物對白中的反語解讀——從反語構建的視角管窺奧斯汀的反諷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147-148.
[4]黃清芬.從言語行為理論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陳利平.《傲慢與偏見》中的英語對話反諷刺藝術解讀[J].芒種,2015,10:39-40.
[6]周佳靚.淺析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的運用[J].參花(上),2016,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