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靜
由于英語學困生比較多,落差大,層次不齊。他們大多表現(xiàn)為不大愿意學,甚至不想學。造成英語學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聽、記、讀,出了課堂便迅速遺忘。學生學英語時就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情緒。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特別是作為新增科目出現(xiàn)的英語)漠不關心,或者對孩子學習期望過高等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久而久之,英語學習中不懂的東西越積越多,從而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產(chǎn)生厭學情緒和對立情緒?!队⒄Z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強調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因此,怎樣盡可能的縮小學生間的這種差距,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問題。 下面我就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淺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對學困生要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有的學困生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對英語學習缺乏自覺性。對這樣的學生必須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多督促,必要時輔之以一定的批評。多數(shù)學困生則并非不用功,而是基礎差,接受能力差或者學習方法不對頭等。對這樣的學生則應采取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與他們共同討論奮進的方法。
二、對待差生,貴在引導
曾經(jīng)被老師譽為不可一教的“大笨蛋”愛迪生在其母的教導下,竟在孩提時代就自建實驗室,把感興趣的事情付諸實驗,后成為蜚聲中外的大發(fā)明家。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應經(jīng)常讓學生加人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參與中提高興趣,獲取知識。例如,讓班內興趣小組的學生當老師,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哪組掌握得又快又好。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進學生積極預習、聽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獲取成績的催化劑,是克服學習障礙的動力,對于差生來講,要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在真實而具體的語言活動中去體驗英語的交際功能,去體驗成功的感覺。從而逐漸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一旦有了興趣,形成了習慣,就會產(chǎn)生驚人的力量,使他們去想、去學,去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三、對學困生要注意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
多數(shù)學困生對英語學習感到困難重重,信心不足,缺乏積極性。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或是在平常的學習中過多的挫折傷害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或是認為學好英語沒什么用處。一班的楊立仙就是這樣,所以教師要讓他們懂得學好英語的重要性,教育他們自覺立志去學好。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學習動機。同時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有趣,自發(fā)地去學習。這是一種與學習活動直接相聯(lián)系的動機。所以,教學過程要注意生動活潑,輕松愉快。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持久地保持個人愛好的學習動機。
四、對待學困生要多鼓勵,熱情幫助,避免消極批評。
多數(shù)學困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被老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他們所需要的是老師、同學的信任、關心、愛護和幫助。教師要像對待優(yōu)生一樣對待他們,并熱情地幫助他們,以使他們樹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消除自卑感。從而積極地投入學習。教師切不可作消極批評。學困生也有學好的愿望。當他們看到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而取得一點成績時,他們就會更加堅定能學好英語的信心。并想趕上或超過他人。學習興趣也會更濃厚。這是“成功——興趣”原理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所以當學困生學習上有所進步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并勉勵他們更上一層樓。
五、幫助學困生做好預習工作,做到笨鳥先飛
在輔導課上,教師應該先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預習,讓他們先掌握音標以及品讀規(guī)律并且熟悉詞義。帶領學習困難的學生翻譯閱讀課文,只有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式才能培養(yǎng)出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目標是一個人學習動機,只有激發(fā)學習困難學生的動量,學習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要指引學生認識到分數(shù)不是關鍵,學習英語就是讓其適應科技時代以及提高一定的交際能力。對于沒有信心的學生,要少批評多鼓勵多贊賞,讓他們樹立起堅定的學習信心。最后要注重與其家庭的溝通,現(xiàn)在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里只關注學生衣食住行,而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對學生的開導做得不到位,這樣學生的壓力很難排泄出去。因此教師與家長聯(lián)合起來,給予學生學習方面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平等參與課堂練習的機會。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多多實踐,多多練習,才能學好。對學困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只顧優(yōu)生。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分層教學,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平等參與課堂練習的機會。學困生的練習要設計為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不能太難,以確保他們的成功體驗和自信心。要多給學困生指點方法,減少他們的學習困難。英語學習有兩個特點,一 是實踐,一是方法。只有方法正確,多多實踐,才能學好英語。所以,教師要多給學生指點一些學習方法,教會他們自己走路。這樣他們學起來就容易些,輕松些。同時教師本身也要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促進學困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總之,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反復過程。但只要我們關心愛護學困生,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不歧視他們,積極引導他們進步,用我們全部的身心去熱愛他們,以科學的方法去教育他們,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卓有成效的。 在新課改要求下,只有開拓創(chuàng)新,改變學習困難生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在充滿生機的課堂內學習,才能夠走進英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