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要】多媒體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能實現人機交互式操作的一種信息技術。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體現了計算機技術和視聽技術兩者的優(yōu)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教學 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能實現人機交互式操作的一種信息技術。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體現了計算機技術和視聽技術兩者的優(yōu)勢。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素質,將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顯得不那么應付自如了。
1.在引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激趣”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節(jié),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可以通過動畫展現給學生。沒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也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制成連續(xù)的畫面真實地再現給學生。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聽全文朗讀。活動的畫面形成了現場氣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讀,將無聲的文字描寫變?yōu)橛新曈猩纳鷦赢嬅?,把學生一下子帶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最佳情緒地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在教《懷念母親》一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新課導入:伴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先是《游子吟》一詩緩慢映入,然后是我設計的“教師寄語”,同學們: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世間的情千萬種,只有愛最崇高;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這樣先聲奪人,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興趣集中到了我所設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在展示的同時渲染了濃濃的氣氛,加上教師的指導性講述和激勵性評價能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同時,音樂也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課文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文章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韻律,達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如:《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的是朝鮮人民與志愿軍在車站依依惜別的情景,文章感情真摯,打動人心。但因為文中描寫的事距離現在時間久遠,學生感到比較陌生,再加上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所以不太容易理解。為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學生觀看中朝人民分別的實況錄像,然后,配上《離別》這首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在凄涼的音樂中目睹大嫂架著雙拐在送志愿軍,人們淚流滿面地揮著手依依惜別。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分別的場景中。
3.擴大語文課堂內的信息容量,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語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積、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內的內容,而是應該開展橫向、縱向的聯系,由淺入深、舉一反三,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從而發(fā)展智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形成能力。
如《秋天到了》是一篇畫面優(yōu)美、語言精煉活潑的短文。教學時,我快速幫助學生弄懂了短文的內容,然后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秋天里還會有哪些景象嗎·”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件:“高高的藍天上飄浮著幾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著整齊的隊形向南方飛去,幾只色彩艷麗的風箏在秋風中歡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洋槐樹擺動著枝條,一片片黃葉從高處盤旋著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還殘留著幾片凋零的荷葉,岸邊毛茸茸的小草們也紛紛換上了嫩黃的衣裳……”優(yōu)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也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談秋風、談秋雨、豐收的果實、收獲的喜悅,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還能對比其它季節(jié)來講述秋天的特色。
這堂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美妙的情境,提供豐富的信息素材,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從而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由上可觀,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確有它獨具的優(yōu)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前景。它把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合作交流”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會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