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天 趙紅紅
摘要:在對城市風貌的概念認知基礎上,對鄭州城市風貌現(xiàn)狀進行了問卷調研和實地考察。通過分析鄭州歷史與發(fā)展,市民對于鄭州城市風貌的認知程度,對鄭州城市風貌現(xiàn)存的問題進行了挖掘與探索,客觀全面地對鄭州風貌進行了再認知。提出當前鄭州城市風貌所存在的幾點問題并對城市風貌的構建提出了基礎性的思考,以對鄭州城市風貌今后的構建提出意見。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trips of the status quo of Zhengzhou city scape are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and the people's cognition to Zhengzhou city scape, this paper excavates and explo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Zhengzhou city scape, the objective re-cognition of Zhengzhou city scape is carried out.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ting in Zhengzhou city scape and puts forward basic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sugges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city scape.
關鍵詞:鄭州;城市風貌;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
Key words: Zhengzhou;city scape;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urban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9-0158-03
0 引言
學者們普遍認為:通過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體現(xiàn)出來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環(huán)境特征統(tǒng)稱為城市風貌。對城市社會人文取向等軟件的總結概括,社會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的表現(xiàn)稱之為“風”。而城市總體環(huán)境硬件特征的綜合表現(xiàn),城市有形形體和無形空間的物質表現(xiàn)稱之為“貌”,是“風”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城市風貌與城市景觀的區(qū)別,在于城市風貌表現(xiàn)出的深層的文化內涵。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城市風貌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國城市在追求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忽視了各個城市在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
2013年,據(jù)國家發(fā)改委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qū);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guī)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qū)。半數(shù)以上的城市打起“國際化大都市”的口號。城市風貌在建設的過程中正在逐步喪失,走向喪失地方特色與傳統(tǒng),建筑千篇一律的道路。
作為鄭州市民,以及城市規(guī)劃學習者,筆者對鄭州的昨日今日進行了梳理,并對鄭州風貌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對鄭州城市風貌問題進行了思考,闡述了個人觀點。
1 城市風貌概述
學者們普遍認為:城市風貌是通過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體現(xiàn)出來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環(huán)境特征。風貌中的“風”是對城市社會人文取向軟件的系統(tǒng)概括,是社會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的表現(xiàn)。“貌”則是城市總體環(huán)境硬件特征的綜合,是城市有形形體和無形空間,是“風”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城市風貌區(qū)別于城市景觀的重要特征在于它體現(xiàn)出的文化內涵。
2 鄭州城市風貌調研
2.1 調研設計 基于對城市意象要素的分析與對鄭州的實地考察設計問卷。共發(fā)放紙質版問卷300份,電子版問卷700份;回收問卷439份,問卷有效率為95.71%。
2.2 調研結果
2.2.1 鄭州城市類型分析
■
鄭州是1994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jù)史書記載鄭州曾為商代都城。調研發(fā)現(xiàn),55.74%的民眾認為鄭州為普通綜合城市,僅9.12%的民眾認為鄭州為歷史文化名城。
2.2.2 鄭州地標建筑
■
在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鄭州地標建筑中,認為二七紀念塔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為二七紀念塔,認同度達54%;二七廣場認同度達44.60%。
2.2.3 文化認可度分析
■
筆者選取了鄭州的傳統(tǒng)文化,并對鄭州城市風貌中應該體現(xiàn)的文化進行了問卷調查,31.5%的人選擇了豫劇文化;20.06%的人選擇了商潮文化。也表明,豫劇文化與商潮文化在民眾的認可度較高。
2.2.4 建筑狀況分析
建筑是地域文化、審美、價值觀的綜合體,無疑是城市風貌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形式。筆者針對鄭州市民對于鄭州建筑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
近一半的被訪市民認為鄭州市內的建筑沒有體現(xiàn)出鄭州的特色,并有14.70%的被訪者認為鄭州的建筑與其他城市相似,難以在建筑風格上識別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同時,也有27%的被訪市民認為鄭州缺少老建筑。
3 鄭州城市風貌調研問題探析
3.1 商朝文化知名度有待提高 根據(jù)調查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即使是鄭州人,仍然有半數(shù)以上民眾不知道鄭州是八大古都之一和鄭州有商代遺址。在對鄭州的評價中,有一部分人持不認可的態(tài)度,原因之一就是鄭州城市風貌中城市文化并未得到較好的彰顯,鄭州缺少文化要素的表達。古建筑、老建筑是城市文化、歷史、審美的綜合體現(xiàn),能較好的表現(xiàn)出城市不同時期的風貌特色。在與被訪者探討鄭州城市風貌的問題時,不少人認為鄭州市內缺少有價值的古舊建筑,文化沒有物質承載體現(xiàn)。
3.2 缺少特色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利用 在與被訪者探討鄭州城市風貌的問題時,不少人認為鄭州市內缺少有價值的古舊建筑,文化沒有物質承載體現(xiàn)。根據(jù)調查分析,鄭州特色建筑難以保存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①鄭州作為都城距今時間較長。經過考證,1950年鄭州管城區(qū)發(fā)現(xiàn)了商代遺址,證實了鄭州曾在歷史上為商代都城,并為公元前16世紀,商代最大的遺址,但因商朝距今已有3600年,原有城市已被破壞。歷史上有價值的建筑與園林多出現(xiàn)在各個時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國都。此外,曾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多為各個朝代兵荒馬亂的戰(zhàn)場,城內許多建筑難以幸存。
②建國初期,我國各項事業(yè)都依靠前蘇聯(lián)的幫助,隨后鄭州市內涌現(xiàn)了較多偏向蘇聯(lián)風格的住宅與工廠。原來的鄭州城西內和花園路路邊有許多典型的蘇氏風格建筑,透過紅色的磚瓦及其特殊肌理,我們隱約可以看見60、70年的鄭州的城市風貌和中蘇兩國的歷史淵源。但是這一批見證歷史變革的蘇氏風格建筑,在鄭州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并沒有被很好地保留下來,對鄭州特色城市風貌的營建是一大損失。
3.3 鄭州城市特色不鮮明 在對鄭州市民的采訪中,我們希望發(fā)掘出鄭州市的特色,為以后鄭州城市風貌的研究留下一些資料。大多數(shù)被訪者在聽到“您覺得鄭州市的特色是什么?”后,表現(xiàn)的有些茫然,似乎覺得正生活其中的這座城市根本就沒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獨特之處,有的則給出“人多”、“車多”、“交通擁擠”等不同于以往狹隘意義上正面“特色”的回答。
筆者分析后,大致有以下原因:鄭州的城市特色在其城市風貌中體現(xiàn)的不夠充分。鄭州城市特色的可識別性較低,缺少統(tǒng)一的風貌特色規(guī)劃,導致鄭州城市的可識別性變低。
4 城市風貌建設的幾點思考
基于城市風貌的非物質與物質構成兩個方面來看,城市風貌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所承載的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的總和。由此,筆者展開了對于城市風貌的幾點思考。
4.1 非物質構成與城市風貌 歷史文化作為城市風貌的非物質構成,對于城市風貌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歷史文化是包含了一座城市的城市記憶,城市精神與城市風俗習慣,是一座城市區(qū)別與其他城市的重要方面。
例如,作為八朝古都的汴京開封,因其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以及“清明上河圖”再現(xiàn)北宋都城繁華得名,其精神文化與風貌特色圍繞北宋時期構建與保留,形成了特色得城市風貌。
城市文化歷史是城市風貌構建的基礎,是有別于其他城市的個性特征。對于城市風貌的構建,筆者認為應該首先考慮城市的歷史、社會生活與傳統(tǒng)文化作為城市風貌的個性特征,從而達到風貌構建的目的與意義。
4.2 城市物質構成與城市風貌 城市物質環(huán)境的綜合體現(xiàn)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一定特色的可識別性的物質環(huán)境是城市風貌構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城市物質環(huán)境的構建可以從延續(xù)城市形態(tài)、特色街區(qū)更新、歷史建筑保護與重塑三個角度出發(fā)。
4.2.1 延續(xù)城市形態(tài) 城市是一個不斷擴張、不斷發(fā)展、持續(xù)更新的有機體。城市形態(tài)是在不同的時間層次上,思想文化、市民生活與城市建設的綜合疊加。有機有序的城市發(fā)展對于城市形態(tài)與城市肌理的延續(x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是城市特色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西班牙巴塞羅納19世紀四十年代由工程師約瑟夫設計的城市四方形設計布局,巴塞羅納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與變革依舊保持了整齊的方格網(wǎng)狀,形成獨特的城市風貌。
4.2.2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qū)更新 特色歷史文化街區(qū)通常是指能夠完整展現(xiàn)某一時期的某一區(qū)域的傳統(tǒng)風貌與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qū)。歷史街區(qū)的更新與保護是對街道空間格局的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再現(xiàn),通過歷史文化街區(qū)的功能衍生可以提升城市的區(qū)域活力。
4.2.3 歷史建筑保護與重塑 建筑是地域文化、審美、價值觀的綜合體,無疑是城市風貌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形式。人們生活在城市中,無時無刻不與建筑接觸,第一次走進一個陌生城市的人,最先觀察的往往是這個城市的建筑,對城市的印象也多集中在城市的建筑形式與風格上。歷史建筑可以反映一定時期的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老建筑也是城市風貌建設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5 結語
一座城市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積淀。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獨特的韻味。歷史文化遺產、環(huán)境和氛圍是城市個性與城市獨特韻味的載體。這諸種載體或實或虛,是伴隨城市發(fā)展而逐漸形成的,已成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不斷的豐富著城市的內涵,影響著城市的發(fā)展。鄭州座位擁有濃厚城市文化的歷史名城,要具備鮮明的城市特色與突出的城市風貌,才能更好地在城鄉(xiāng)一體化、城市快速發(fā)展的浪潮中明晰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梁丹,曹奇剛.鄭州城市意象及其構成要素研究[J].河南科學,2012.
[2][美]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華夏出版社,2001,4.
[3]周平,賈大勇.對鄭州城市意象的解構評估與重造[J].中州建設,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