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昌
摘要:近年來,初中七年級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得到了業(yè)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小首先指出了小說教學是學生貯蓄人文素養(yǎng)的源頭活水,分析了小說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jīng)驗,分別從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審美興趣,以及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初中小說閱讀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七年級;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方法
一、前言
作為初中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說閱讀教學的關鍵地位不言而喻。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小說閱讀教學的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七年級語文教學的最終整體效果。
二、小說教學是學生貯蓄人文素養(yǎng)的源頭活水
讀書是人類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一個人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往往決定了這個人的精神高度,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所以,學生閱讀素質的提高和他們個體生命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小說就像是一部生活的教科書,里面有豐富的大千世界,它用豐富的詞匯連綴成曲折生動的故事,為我們傳承文化,展示時代氣息。這樣的作品是初中生積累個人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的源頭活水。小說是語言與思想共生的藝術,學生通過對小說的學習,至少從課堂上接觸的文章中,學生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突破原先狹小的心靈圈子,去領略中華民族和世界各國各族人民的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和燦爛的現(xiàn)代文明的風采,同時從作品中感受到文史哲人的氣息,進行思想與思想的交流,領略言語世界的奧秘,從而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提高語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小說這種大容量的文學樣式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不論是華美豐富的還是質樸簡單的藝術手法,都為讀者呈現(xiàn)出百態(tài)的人物、千狀的社會。不論是用那種創(chuàng)作手法,作者都力圖接近真實的反映生活、反映歷史,表現(xiàn)情感,與我們的生活感受得到共鳴。因此,通過對小說的學習,學生會從藝術的真實中感悟小說中的人物、命運,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
三、小說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1、教師缺乏足夠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引路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學生產(chǎn)生疑惑時,需要教師適當指導。目前,語文教師的素質存在滯后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說閱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初中語文教師對提高初中學生的小說閱讀能力以及提升語文知識素養(yǎng),身負重任。
2、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興趣性。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具有泛政治化、泛虛構化以及泛文學化傾向。因此,我們在進行閱讀時,不能將小說單純作為一種政治宣傳讀物,也不能當作一種愉悅感官的通俗讀物,更不能當成是純粹的文字游戲。一些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時,通常采取的是平鋪直敘的方式進行講解,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無法走進小說,感受小說人物的喜怒哀樂。這個過程忽視了學生解讀小說的創(chuàng)造性。致使學生無法發(fā)散思維,學生自然感到興趣缺乏。
3、學生閱讀學習娛樂性、功利性明顯。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非常敏感,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正式形成,很容易受不良風氣影響。市面上的暢銷讀物,偏重于休閑娛樂性,一些青春文學、校園文學對初中學生的影響很大,這些作品的寫作模式和情節(jié)程式化嚴重,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較多的閱讀,致使學生的思維簡單化、平面化,大大減退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分辨能力。
四、初中小說閱讀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1、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審美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滿堂灌”。教師不應該把自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去主動接受知識。在小說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只是一個“導演”,負責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空間和氛圍,而審美需要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發(fā)揮。任何學習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分析語文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是激發(fā)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教師只需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I和點撥,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審美的興趣。
2、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谛≌f的特殊性,其對初中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尤其在教材中選取的小說文章,具有完美的藝術傳達性和深刻的價值內涵,最適合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培養(yǎng)。可以通過集體閱讀或自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對小說的初步閱讀,形成一個粗略的第一感知印象;隨后教師借以這個首要的觸發(fā)點,讓學生主動體會小說中呈現(xiàn)的藝術價值以及藝術理念。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小說藝術的探索中,提高分析能力。作者在小說中對人物和環(huán)境的描寫,能夠讓學生內心中固有的美學理念得到洗禮和創(chuàng)造,并產(chǎn)生共鳴,從而形成一個和小說相對統(tǒng)一的審美因素以及審美交匯點。
3、進行討論,讓課堂回歸學生。老師講授的道理對論文解讀是有效的,可學生對課外內容的理解能力和認可度是有限的,同一篇小說在老師和學生看來是不一樣的,老師看到的是整體,學生看到的是部分,讓課堂回歸學生,讓他們討論交流,把零碎的知識點拼湊在一起,會讓學生記憶深刻,小說的精髓、表達力遠高于我們的想象,學生對這篇深刻的小說理解起來一定是困難的,所以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很重要,同時學生的消化更重要,好的教學是讓學生思路清晰,認識某一個道理,并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啟發(fā),讓學生像作者一樣思考身邊的現(xiàn)象,并提出獨特的見解。以點到面、以小見大,才是教學的目的之所在,每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烙印,我們無法切身體會作者那個年代,卻可以感受現(xiàn)在的時代,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站在自己角度看待問題,將課本帶到現(xiàn)實,這樣就高于教學了,教學的真正目的便在于此。
4、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說閱讀教學,主體不僅是教師,學生的地位也是同等的。因此,在配合教師進行教學的同時,學生需從自身出發(fā),充分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萬變不離其宗,一篇完整的小說,總離不開這三個方面,只要充分掌握這三個方面,把握文章的主題可行性非常強。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大聲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作文中遣詞造句的能力必定能得到提升,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可深切體會,多讀多看,文章的主旨自然就會展現(xiàn)在眼前。此外,學生還需多多進行課外閱讀,了解文化背景知識,輔助閱讀。學習不僅在課堂內,還在課堂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初中七年級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七年級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教學實施策略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于漪.語文教師必須有教學自信力[J].語文學習.2014(09):88-89.
[2] 趙卓青.在閱讀中播撒文化的種子—談閱讀教學中的文化傳承[J].語文學習.2015(02):115-116.
[3] 馬雅玲.小說應該教什么?小說的類型和小說教學內容[J].語文教學通訊.2015(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