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麗
誤區(qū)一:曲解文本再構(gòu)的理念,文本使用時機不當。
案例一: PEP Book5 Unit 4 A Lets learn
教學目標: 本課學會表達五個有關(guān)做家務的動詞短語,并熟練問答:What can you do? I can ... .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up
1) Free talk. 2) Lets chant.
Step 2: Presentation
1) 通過幻燈出示圖畫與文字分別學習五個短語,教師板書。
2) Flash eye: 幻燈快速閃出圖畫讓學生快速說出短語。
Step3: Practice
1) 出示文本: 敬老院要招聘一些能干的人去幫助孤寡老人,看Mike和Sarah的文本看誰更合適? ... ...
到了第三步才出現(xiàn)文本為時太晚了,教者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文本再構(gòu),如何運用得當。文本再構(gòu)就是擯棄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新授部分為學詞而學詞,缺乏語境輸入的熏陶,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還是不懂得如何恰當運用語言,違反了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盡管后來有出現(xiàn)文本,但前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來說已經(jīng)先入為主,后面只能是蜻蜓點水,輕描淡寫。
應對策略:把Step 3 提前到Step 2, 讓學生在文本的情景中浸泡式學習短語,加上體態(tài)語言,學生體會到家務動詞短語在什么樣的情景中使用。
誤區(qū)二:內(nèi)容簡單拼湊,目標定位不符學生實際,不能有效激活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案例二: PEP Book4 Unit 3 B Read and write
教學目標: 本課要求掌握在生活中有關(guān)衣物的表達,并靈活運用。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up
1) Free talk:
2) T: Today is Minis birthday. She has a birthday party. What do you want to wear for her birthday party?
CAI: Show pictures of different colour clothers.
A: 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B: Its/ Theyre ... ... .
Step 2: Presentation
1) T: Zip has a birthay party, too.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① What time is it now?
② What colour is Zips dress?
③ Which T-shirt does Zoom like?
3) Watch the video, read after the tape in the whole class, in groups and in deskmates.
... ...
文本內(nèi)容的創(chuàng)設必須統(tǒng)籌規(guī)劃教材重難點,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學習實際,“跳一跳,摘得到”。此課例文本引入及時,但由于本課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學生對顏色的表達早已輕車熟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答案,教者把教學重點放在整體,小組,同桌反復齊讀,跟讀和表演讀上,而沒有把力氣放在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上,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長期以往,優(yōu)生沒有得到有效的思維訓練,會產(chǎn)生厭倦,乏味,厭學的情緒。相反亦然,有的老師丟棄課本,另辟蹊徑,把目標定得太高,內(nèi)容太復雜,就連優(yōu)生都感到云里霧里,后進生就更加畏難,久而久之,這樣的教學就會締造出大量的后進生。
應對策略:對于簡單的教學內(nèi)容,應當快速解決本課內(nèi)容后,再構(gòu)一個新文本進行本單元的重難點的對比突破。讓學生更熟能生巧,應對自如。對于過難的內(nèi)容,應該按先扶再放的原則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誤區(qū)三:無效提問,互動單一。
案例三 學習水果名稱,老師通過口述文本,讓學生解決問題后,就出示實物教學,老師的提問:Do you like ... ? Is this a pear? 學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就行,學生的思維沒得到有效的訓練,這樣的師生問答是無效的。
其一,學習新單詞時,老師經(jīng)常會拿起實物來問:Whats this/that? What are these/those? 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東西,還明知故問,造成失去語用功能,提問沒有實際意義。如果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計懸念,就是信息差,才能提升運用語言的價值。其二,問答形式單一,造成學習興趣不持久,容易感到乏味,學習效率降低。
應對策略:教師把水果藏到布袋里,通過讓學生用手摸,用鼻聞來猜測:Whats this?會極大的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性。教學設計應注意多方互動,如師生,生生互動,點線面三結(jié)合以達成語言學習的多維目標。
誤區(qū)四:預設不足,課堂失控。
案例四: PEP Book5 Unit 3 B Lets learn
教學目標: 本課要求學生學會有關(guān)食物味道的表達:salty, sweet, sour, tasty, fresh和healthy,并能熟練區(qū)分單復數(shù)和不可數(shù)名詞的用法。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up
1) Free talk.
Step 2: Presentation
1) T: Id like to buy some food for the party.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Why?
PPT出現(xiàn)各種食物圖片通過師生問答學習新詞,接著讓學生品嘗課前備好的鹽水,糖水,醋水和果汁水,親身體驗各種味道。... ...
本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由于課前預設不足,安排欠妥,指令不清,導致課堂一片混亂。如果能充分預設課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多種狀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那么教學效果會更好。
應對策略:老師先讓幾個學生上臺品嘗,再讓學生分小組品嘗,然后說說各種味道,體驗會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清晰。
誤區(qū)五:教學思路不清,濫用課件,缺乏立體思維。
案例五: PEP Book4 Unit 6 A Lets learn
本課出示了一篇概括了本單元的動物的文本后,課件設計了大量的幻燈是聽動物叫聲,猜測:Is it a … ? / Are they … ?,一開始學生感到很新鮮,刺激了聽覺,學生都很來勁,但由于時間過長,聽覺神經(jīng)開始疲憊,并且回答太局限,沒有挑戰(zhàn)性,所以漸漸地很多學生開始走神,不屑于猜測了。同樣道理,有的課件從頭到尾都是看圖片說單詞,也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因此,再好的課件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要嚴格控制好時間,要讓學生玩的興趣正濃的時候,嘎然停止,留下無窮的回味。
應對策略:課件設計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考慮到激活學生思維為重,不能陷入“有看頭,沒奔頭”的怪漩渦。要考慮到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交互調(diào)節(jié),使興趣持久。
誤區(qū)六:話題不明,任務
失效。
案例六: PEP Book5 Recycle 2 Read and write
本課是期末復習課,要求學生能根據(jù)圖畫流利描述鄉(xiāng)村景物,正確使用There be 句型的單復數(shù)來表達某地存在某物。T引出文本:Deng Ming lives in a beautiful village. Its in the mountains. Whats it like? Whats in the village? Lets have a look. 教師放VCD的同時讓學生同時完成補畫和課本填空,學生面對復雜的要求手足無措,如果把任務分層完成,脈絡更明晰,訓練更扎實。
應對策略:課件先出示了鄧明村莊的圖畫,小組討論描述它的景物,接著教師補充說明圖畫里缺失的景物,讓學生在書本里補畫完整。然后讀文本完成課本填空題,檢查答案。鞏固部分讓學生限時小組內(nèi)消化,抽查展示背誦,學生邊背教師邊畫出簡筆畫,幫助學生理清文本主線。附板書:
美國著名教育家說:Tell me, I'll forget.(告訴我,我會忘記)Show me, I'll remember. (給我看,我會記?。?Involve me, I'll understand.(讓我參與,我會懂得)。針對主題設計恰當?shù)娜蝿侦柟趟鶎W句型,達成語言學習的多維目標。
誤區(qū)七:板書重難點不全,圖式網(wǎng)絡難成。
案例七: PEP Book4 Unit 6 B Lets talk
本課主要講一般疑問句的復數(shù)句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復數(shù)的一般疑問句問法。板書如下:
these
Are they tomatoes? Yes,they are.
those No, they arent.
好的板書是濃縮的教案,簡稱“微教案”,是學生對新知形成圖式概念的重要根基。但對本課本單元甚至本學科的重難點體系把握不準,沒做到邊教邊整理,把新知納入新的知識體系中,就很難形成圖式網(wǎng)絡。
應對策略:板書更改為:
_they_ _it_
Are _these_ carrots? Is _this_ a carrot?
_those_ _that_
Yes, they are. Yes, _it is_.
No, they arent. = they are not No, _it isnt_. =it is not
( theyre not ) ( its not )
板書對比清晰工整,一目了然,學生很容易對號入座,從他們恍然大悟的表情中,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對這個知識點形成了新的知識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