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夏芳
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課堂上重視“以讀為本”,但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學生只是一遍遍地朗讀,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沒有反饋。學生沒有思考,不會方法,死記硬背,事倍功半,導致了朗讀的低效。
朱自清先生認為,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寫作的能力”??梢娎首x只是一種教學形式,不能為讀而讀。閱讀教學中要明確每一次朗讀的目的,扎扎實實地落實它所承載的任務:積累語言,理解內(nèi)容,感悟中心,學習作者的言語表達形式。下面本人以低年級的閱讀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讀中積累語言
1、讀正確
朗讀,首先要讀正確。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正確是最重要的,即字字讀準,包括生字、輕聲、變調(diào)、兒化等,還要重視糾正地方音;要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重復字句;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和段落之間的停頓;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
如:《一株紫丁香》中的一句話:“綠葉兒在風里沙沙地響。”既要讀準兒化,又要讀好“地”的輕聲。
讀正確非一日之功。低年級的教學,我每篇課文都是一句一句地訓練,學生一個一個地朗讀,耐心而細致地抓住難點輔導訓練,努力把好閱讀的第一關(guān)。
2、積累詞語
教師可通過朗讀幫助學生積累各種形式的詞語。如。學習《云房子》時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積累“笑瞇瞇”、“水汪汪”這些疊詞,還可積累“傻傻地橫著、美美地開著”這些詞組。
3、積累句子
積累文中的句子是幫助學生學會表達的有效途徑。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積累,然后在新的語境中實踐運用。如,學習《秋游》,可通過引讀幫助學生積累描寫秋天田野的句子:農(nóng)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學習《冰花》,可通過讀中理解幫助學生積累比喻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瑩,潔白?!?/p>
二、在讀中理解內(nèi)容
理解是有效閱讀的前提,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讀懂詞語的意思
教學《朱德的扁擔》時,先讓學生畫出不理解的詞—“會師“、“越發(fā)”。接著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兩個詞的意思。學生不急不躁,靜心朗讀,邊讀邊圈畫詞語。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毛澤東和朱德都帶領(lǐng)了隊伍,從而明白了“會師”就是兩支隊伍會面?!霸桨l(fā)”就是“更加”的意思。教師不用過多的分析,學生便在朗讀中自己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
2、讀懂句子的含義
教學《梅蘭芳學藝》時,文中有一句話“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弊寣W生邊讀邊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讀:一開始,師傅怎么說他的?接著,梅蘭芳是怎么做的?練習的結(jié)果怎樣?學生通過朗讀就明白了“會說話”指的就是“眼睛有神兒了”。
3、讀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用直線畫出狐貍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烏鴉的回答,然后放手讓學生代替老師把板書完成,理清課文“三騙”的內(nèi)容:
狐貍 烏鴉
第一次 問好 看一眼
第二次 問候孩子 不作聲 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 贊美 張嘴
學生寫錯了,教師也不急著分析,讓他們再讀讀課文,進行修改。讀讀寫寫,教師用學生自主的朗讀活動代替了繁瑣的分析,理清了課文的脈絡。
三、在讀中感悟中心
葉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他說:“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shè)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
1、朗讀讀懂人物的性格
如《狼和小羊》中的對話,通過分角色的朗讀,學生體驗到狼的奸邪狡詐,小羊的忠厚木訥。《狐貍和烏鴉》中的對話,通過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朗讀,學生體驗到狐貍的狡猾,烏鴉愛聽奉承話。
2、朗讀感悟文章的主旨
《蘑菇該獎給誰》一文中,小白兔、小黑兔和兔媽媽的話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關(guān)鍵句子?!拔腋鸀觚斮惻?,所有的烏龜都跑不過我!”“我跟駿馬賽跑,他們都跑得比我快?!薄耙驗樗液透呤直妊?!”教學中,讓學生讀讀以上這些句子,找到關(guān)鍵詞,讀出重音。結(jié)果學生用朗讀找出了關(guān)鍵詞:“烏龜、跑不過、駿馬、比我快、敢、高手”。自然,課文要說明的主旨便由學生自己通過朗讀而習得了。
四、讀中學習言語的表達方式
葉老認為學習課文的“著力點”應該是語言形式而不是內(nèi)容。如果僅在內(nèi)容上下功夫,而忽視了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文學習的“本末倒置”,是“費力多而收效少”的一種學習。語文學習若沒有語言學習、訓練及掌握,就失去了“語文味”。所以,我們必須在學生觸摸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言語的表達形式。
1、讀中學習表達的順序
《水鄉(xiāng)歌》全文有三小節(jié)。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讀通課文,學生明白了課文先寫了水鄉(xiāng)的水多,再寫了船多,最后寫了歌多。從這三方面贊美了水鄉(xiāng)的美麗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再引導學生自己讀一讀,思考這三方面能否顛倒?為什么?學生的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水鄉(xiāng)首先是水多,水多船就多,船多,水鄉(xiāng)的人民收獲就多,生活就幸福,生活幸福了,他們就用歌聲表達快樂的心情!說得多好啊!不知不覺,讀中教會學生表達的順序。
2、讀中感受詞語的歸類
蘇教版教材中,每個單元后面的練習中都安排了讀讀背背,其中的詞語安排都是有規(guī)律的。如: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這四個詞語,先指導學生讀正確、讀熟練,再讓學生思考這些詞都與什么有關(guān)。學生在讀中明白了這幾個詞都是描寫秋天的,在讀中積累了描寫秋天的詞語。
3、讀中體會用詞的準確
《孔繁森》一文中有這樣一段:“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醫(yī)院,請求獻血。醫(yī)生見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同意。經(jīng)孔繁森再三懇求,醫(yī)生才勉強答應?!痹诶斫狻罢埱蟆焙汀皯┣蟆边@兩個詞時,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話中的一對近義詞,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我再讓學生把這兩個詞換過來讀一讀。學生在一找、一換、一讀中,很快理解了這兩個詞意思的區(qū)別,并且在興趣盎然的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領(lǐng)悟能力。
4、讀中滲透表現(xiàn)的手法
古詩《登鸛雀樓》中,前面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笔亲髡呖吹降木跋螅竺鎯删洹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作者所想。教學時教師可引讀:詩人在鸛雀樓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了什么?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需要我們依據(jù)年段目標,聯(lián)系文章表達方式特點,制定既得意又得言的目標。提高朗讀效率的關(guān)鍵,需要我們明確讀的目的,合理選擇讀的形式,精心設(shè)計訓練的過程。愿我們的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愛閱讀,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