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健康教育是以人和環(huán)境為中心,幫助人們獲得健康知識,形成良好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的過程。學前兒童時期是身體素質(zhì)和健康行為的印刻期,因此,進行健康教育必須從學前兒童開始。
目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如:現(xiàn)在學前兒童多為獨生子女,老師和家長的愛能促進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但過分溺愛和袒護會使學前兒童形成不良的健康行為,有的學前兒童過分保護后形成脆弱、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行為。那么如何真正發(fā)揮健康教育的獨特作用,我想只有我們從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健康教育規(guī)律出發(fā),把握好時代的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使學前兒童在各方面和諧發(fā)展。
一、增強現(xiàn)代健康教育意識。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現(xiàn)象?!睒淞⒄_的教育觀、健康觀是實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進學前兒童健康發(fā)展的根本保障。良好的教育觀應確立明確的目標意識,從學前兒童健康發(fā)展狀況和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確定明確的教育內(nèi)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時鼓勵和鞏固學前兒童的健康行為,讓學前兒童初步明白健康對人的重要性。
二、向?qū)W前兒童傳授健康知識。
在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后,學前兒童也對健康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向?qū)W前兒童傳授健康知識非常必要。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識的傳輸,健康態(tài)度的形成,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需要運用多種的教學手段,方能較和諧完滿地達到。
1、重視感知與體驗。
學前兒童由于年齡特點,教師在進行教育時通過學前兒童的親身感知和體驗,則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喝豆奶,讓他們感知并說出食物在身體中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通過討論知道了食物在身體中經(jīng)過的器官。在幫助孩子們了解食物在各器官的變化時,又讓他們嚼一嚼硬硬的餅干,體驗餅干在口腔中變軟變碎的過程中,由于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感知,使得他們知識與經(jīng)驗獲得自然、生動。
2、重視動作與行為練習。
學前兒童一些良好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在群體中通過模仿練習獲得,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對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為我們反復讓學前兒童練習,從而加深理解,形成穩(wěn)定的動作和行為習慣。如:在“預防齟齒”教學中,讓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錄音的伴奏下,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在“東東的眼睛為什么會近視?”活動中,大家一同來練習握筆和書寫的姿勢,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在“我會疊衣服”教學中,小朋友們互相學習穿脫衣服,順序疊放衣服的方法。通過群體的練習、參與,從改變?nèi)后w行為習慣入手,加速了健康行為的形成。
3、重視趣味性手段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動形象手段的運用。使知識的傳輸更貼近學前兒童。如:在“人是怎樣呼吸”的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互相摸摸胸腔,在人呼吸時有什么變化,說出感覺,再通過電腦動畫來模擬演示,使幼兒知道了肺部吸氣,呼氣產(chǎn)生了胸腔的運動。這一知識生動地教給了幼兒。在“爸爸媽媽不在家”活動中,我們用攝像機錄下了小朋友爸爸媽媽不在家時的表現(xiàn),引導幼兒討論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做法是危險的,借助形象的電教媒體,幼兒學到了知識,同時也學會了自我保護的方法。
4、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第一,生活衛(wèi)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幫助學前兒童獲得日常生活中必須的衛(wèi)生知識,培養(yǎng)學前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學前兒童逐步學習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
第二,安全教育。
主要是幫助學前兒童獲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是學前兒童逐步懂得愛護自己和他人,不斷增強學前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如生活活動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護的教育等。
第三,身體鍛煉。
利用體育器械或自然物進行身體鍛煉,全面協(xié)調(diào)地發(fā)展幼兒的體能,增強學前兒童體質(zhì),提高學前兒童適應自然的能力;培養(yǎng)學前兒童勇敢,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yǎng)學前兒童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增強學前兒童自身的心理強度,提高學前兒童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包括:情緒情感的教育;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健康知識內(nèi)容非常廣泛,我們教師應考慮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讓幼兒能夠接受,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健康知識,如:教會小班幼兒正確使用手帕,正確洗手,不將異物塞入耳、鼻、口內(nèi),學會走、跑的技能;引導中班幼兒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和功能,懂得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學習避開危險和不做危險的動作;引導大班幼兒注意個人衛(wèi)生,知道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能樣樣食物都愛吃,讓他們認識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玩水、火、電,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投擲、跳遠等技能。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
首先,通過開設專門的健康教育課實施。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育效應,不是以呆板、機械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充分調(diào)動學前兒童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開放學前兒童的雙手和大腦,充分調(diào)動學前兒童的情感效應。如開展“長大了想干什么”主題討論,在討論中讓幼兒知道,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強健的身體,良好心理素質(zhì)等。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和增強了幼兒的健康意識,使幼兒變“客”為主,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吸取健康的知識和能力。
其次,游戲是健康教育的好手段。能過開設角色游戲“海帶真好吃”、“他為什么看不清”、“我會用筷子”獲取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知識;通過“紅燈和綠燈”的游戲,懂得安全保護;通過“揪尾巴”、“老鷹捉小雞”“學做解放軍”等活動,發(fā)展學前兒童的身體基本動作,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
第三、健康教育還要貫穿于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在晨檢、午餐、午睡、散步等非正式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抓住機會,進行指導幼兒按規(guī)則進行,并注重隨機教育。
四、形成有益的健康行為。
對集體學前兒童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促進每個個體健康行為的形成。教師的話具有權(quán)威性,當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會有大多數(shù)孩子按要求去做,有些孩子雖沒去做,那只是暫時的,在從眾心理的趨使下,他們會很快跟著大家一起做的,在老師的講解、示范、表揚鼓勵下,經(jīng)過學前兒童多次練習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便可望形成。
健康教育內(nèi)容廣泛,形式靈活,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尚需我們進一步的實踐與探索。相信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會使我們擁有一批批更加健康的下一代,相信我們的學前兒童在正確的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會更加茁壯的成長、和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