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娜
[摘 要]就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預學導思、合作探知等方面,闡述“習”字策略運用。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突出預習導思與講習生成,利于滿足學生語言認知發(fā)展需要。探討多元化策略指導對活化教學過程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起到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境 預習 協(xié)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012
語言習得理論強調(diào),學習者在與目標語相似的情境中主動預習思考和協(xié)作交流,利于增強認知感悟體驗,提高學習效果。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交流與互動,需要將靜態(tài)的知識融入對白溝通中方能釋放活力,產(chǎn)生無盡的奇思妙想。從學生語言習得需要出發(fā),突出預習指導,讓學生在寬廣的舞臺上積極主動探究知識,形成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知的良好習慣,促進知識技能有效內(nèi)化。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情感教育的推崇者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尤為重視情境的預設,倡導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和積極探究。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走出冷冰冰的教材,主動與作者、編者、人物、教師等進行對話,更能打動他們的好奇心。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感知上能主動靠近熟悉的教材文本。如在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教學中,筆者就請學生給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老師進行速寫。有的學生寫道:“張老師可漂亮了,紅彤彤的嘴唇總有說不完的話,經(jīng)典的動作是喜歡隨頭輕輕一甩飄逸的長發(fā)……”有的學生寫道:“王老師總喜歡微笑著上課,瞇著眼睛總有說不完的開心事……”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朗讀魏巍先生對蔡蕓芝老師的描寫:“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嘴角右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苯ㄗh學生思考:如果你與作者是同學,你會怎樣描寫蔡老師呢?學生在這樣和諧的情境下定會迫不及待地打開話匣子:和蔡老師交朋友,說心里話;請蔡老師到家里做客;和蔡老師一起到大自然探索美麗的世界……以這樣的情境導入課堂教學,更能使學生走出閱讀課文而被動理解識記的境地,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主動表達。
創(chuàng)設情境,應突出相似性和情趣性,讓學生在與文本相關的環(huán)境中主動參與,讓他們帶著激情和興趣積極融入其中,鼓勵學生運用語言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使課堂成為他們自由展現(xiàn)才能的樂園。
二、預習導學
學而不思則罔。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主動融入課堂,給他們提供可自由探究的時空,定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注重學生的自我質(zhì)疑和深化點撥,使他們在疑問中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形成學習的自覺性。
學生預習過程,就是認知理性不斷豐富的過程。如在《鄉(xiāng)愁》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以“尋找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為題材,搜集整理對故鄉(xiāng)的有關回憶,并摘錄出其中的精彩語句,像“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xiāng)”,“當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更感覺到故鄉(xiāng)跟自己是血脈相連的”(莫言)……要求學生思考:你搜集的有關故鄉(xiāng)的語句,都能緊扣什么來描寫的?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樹為什么能夠激起遠游的人無限思念?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兒時故鄉(xiāng)的回憶。在激起學生共鳴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主動默讀《鄉(xiāng)愁》,并鼓勵學生利用電子詞典來查閱《鄉(xiāng)愁》的寫作背景,讓學生能夠在深刻理解作者的鄉(xiāng)關之思、懷親之情的基礎上,通過品析“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激發(fā)他們愿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預習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認知要點,突出重點指引和難點化解,讓他們在自我探尋問題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嘗試運用導學案,圍繞學習內(nèi)容背景、知識要點、思想情感等方面設計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尊重學生意愿,鼓勵他們運用記筆記的形式補充相應的學習思考內(nèi)容。
三、探究交流
讓學生大膽說出來是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體現(xiàn)了對學生差異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認知思維情感。
如在《孔乙己》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同桌交流的方式圍繞“此文寫作背景對理解小說主題有何意義?”“怎樣給小說中的人物進行‘群分?”等問題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體味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精神上的毒害。待學生講出自己的探究后,建議他們就“小說通過哪些描寫來表現(xiàn)孔乙己的悲慘命運的?”“孔乙己的人物塑造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怎樣的意義?”“假如你就是當時咸亨酒店的伙計,你發(fā)現(xiàn)了孔乙己會對他說些什么?”等問題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深刻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帶著探索的好奇主動領悟作者表達的“弦外之音”,能夠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
教師參與學生的探究,指導他們靈活運用各種策略進行合作,讓他們在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過程中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多給學生鼓舞和肯定,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能積極展示自己的才能,幫助他們展現(xiàn)活力。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自由說出自己的感知,深化感悟體驗。
如前面所言,語文教學注重“習”字策略指導,能使學生在自我嘗試和主動合作的過程中深化感知,增強體驗。圍繞學生語文習得要求,突出情境氛圍活化資源,預習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問題,協(xié)作探究破解難題多作策略指導,更利于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知識。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