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楊 文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222000)
?
·臨床研究·
連云港市老年人代謝綜合征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
楊艷,楊文△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22000)
目的調(diào)查連云港市60歲以上老年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狀況。方法對2015年1~12月到該院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進行血壓、身高、體質(zhì)量、體質(zhì)量指數(shù)、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按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2004年制訂的診斷標準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代謝綜合征患病率27.42%,其中男性患病率25.20%,女性29.89%,高血壓患病率56.35%,高血糖患病率32.71%,高血脂患病率36.58%,肥胖患病率50.05%;代謝異常情況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為高血壓、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高收縮壓、高三酰甘油、肥胖不同年齡間代謝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舒張壓、高血糖不同年齡間代謝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體質(zhì)量指數(shù)的增高,代謝綜合征、高血糖、高血壓、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呈明顯增高趨勢(P<0.05)。結論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及各項單獨指標的患病率比例相當高;女性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P<0.05)。加強對社區(qū)老年人特別是女性的健康教育是社區(qū)醫(yī)務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連云港;代謝綜合征;患病率
代謝綜合征是1組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代謝性疾病。代謝綜合征是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及血糖異常等多種代謝異常同時發(fā)生于同一個體的臨床現(xiàn)象[1]。近些年,隨著此種聚集狀態(tài)發(fā)病增多,代謝綜合征的診斷及預防受到相當?shù)闹匾?。為了解連云港市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狀況,對2015年1~12月到本院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進行了代謝綜合征的患病調(diào)查。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5年1~12月在本院進行體檢的60歲以上人群,共計2 348例,其中男1 234例,女1 114例;男性平均年齡(72.13±5.20)歲,女性平均年齡(74.46±5.92)歲;總體平均年齡(73.15±4.76)歲 。
1.2方法人體測量學指標測量身高、體質(zhì)量并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坐位測量右上臂肱動脈血壓。生化指標檢測抽取早晨8~9點空腹8 h以上靜脈血,BECKMAN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檢測。
1.3診斷標準代謝綜合征的診斷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2004年制訂的診斷標準,滿足以下至少3項:體質(zhì)量指數(shù)≥25.0 kg/m2為肥胖;三酰甘油≥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0 mmol/L(男),<1.00 mmol/L(女)為血脂紊亂;收縮壓(SBP)≥140 mm Hg,舒張壓(DBP)≥90 mm Hg(或已治療)為高血壓;空腹血糖≥6.1 mmol/L或2 hPG≥7.8 mmol/L(或已治療)。
1.4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代謝綜合征患病情況見表1。共調(diào)查2 348例,其中男1 234例,女1 114例。年齡60~90歲,平均(73.15±4.76)歲。代謝綜合征患者644例,患病率27.42%,其中男311例,患病率25.20%;女333例,患病率29.89%。各年齡組中,61~<71歲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最高,80歲以上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最低,女性代謝綜合征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
2.2代謝異常情況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為高血壓、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高收縮壓、高三酰甘油、肥胖不同年齡間代謝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舒張壓、高血糖不同年齡間代謝異常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不同體質(zhì)量指數(shù)代謝情況的變化隨著體質(zhì)量指數(shù)的增高,代謝綜合征、高血糖、高血壓、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呈明顯增高的趨勢(P<0.05),具體見表3。
表1 不同性別年齡組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n/n(%)]
表2 不同年齡組異常指標的比較[n(%)]
表3 不同BMI者代謝情況[n(%)]
代謝綜合征是指人體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zhì)發(fā)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tài),是1組以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調(diào)節(jié)受損)、肥胖、血脂異常[指三酰甘油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高血壓等聚集發(fā)病,是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臨床癥候群,是1組在代謝上相互聯(lián)系的危險因素的組合,這些因素直接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增加了發(fā)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可見,糖尿病不是一個孤立的病,而是代謝綜合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國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已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是導致心血管病發(fā)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2]。多項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患者發(fā)生冠心病、腦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險較一般人增高2~3倍,甚至達到5~6倍[3]。
本研究對來本院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代謝綜合征進行分析,通過樣本資料反映該老年人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特點,研究表明,連云港市老年體檢人群代謝綜合征總體患病率為27.42%,其中男性患病率25.20%,女性患病率29.89%,結果高于我國成年人群總體16.5%的患病率[4]。代謝綜合征且也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明顯變化,趨勢與上海市松江區(qū)方松街道老年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情況相仿[5]。該人群中女性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廣東省佛山市2011年離退休干部代謝綜合征流行情況不符[6];可能與所調(diào)查的人群不同和在不同的地區(qū)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也不同相關,應考慮到女性老年人絕經(jīng)后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血脂異常和肥胖相關,顯示女性在代謝綜合征異常方面比男性更嚴重,提示女性絕經(jīng)后是代謝綜合征的高危人群。
各年齡組中,61~<71歲組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最高,而80歲以上年齡組代謝綜合征患病率最低,應考慮到與老年人胃腸消化及吸收能力下降相關。本次研究還顯示,體質(zhì)量指數(shù)都與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密切聯(lián)系,有調(diào)查表明,肥胖對代謝綜合征的作用強于年齡的作用,且不易受遺傳易感等因素的影響[7]。
本研究顯示,老年人代謝綜合征患者,肥胖比例高達50.05%,大量流行病學結果也表明,超重和(或)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成人常見疾病的主要危險指標,為代謝綜合征的主要始發(fā)因素,誘導機體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胰島素抵抗作為代謝綜合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繼而誘導機體產(chǎn)生葡萄糖調(diào)節(jié)受損、高血壓、血脂紊亂等癥狀的出現(xiàn)[8]。以上調(diào)查提示,代謝綜合征的防治應采取對肥胖老人控制飲食,適量運動,以控制體質(zhì)量,減輕肥胖,同時有利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緩解,有利于代謝綜合征的預防。
通過對本院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狀況研究,作者認識到隨著中國經(jīng)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導致肥胖、血脂升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本院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已達很高水平,疾病重在預防,醫(yī)療工作者需要加強對社區(qū)老年人代謝綜合征的健康教育,社區(qū)醫(yī)務人員定期到社區(qū)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健康教育并宣傳肥胖的危害,讓更多的人知道肥胖和體力活動少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殺手。同時,作者還要加強對肥胖年輕人的減肥意識,以減少年老時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率。綜上所述,加強老年人特別是絕經(jīng)后女性代謝綜合征的預防,是當前的首要工作。
[1]王文.代謝綜合征的流行趨勢與心血管病的關系[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3):258-261.
[2]賈偉平.中國人代謝綜合征的現(xiàn)狀及臨床特征[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6,22(3):36-38.
[3]徐明明,周曉輝.新疆維、漢兩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2:87-88.
[4]顧東風,Reynolds K,楊文杰,等.中國成年人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3):181-186.
[5]莫依,張麗娟,趙學軍,等.上海市某社區(qū)65歲以上體檢老年人代謝綜合征狀況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4,14(2):191-193.
[6]魏海清,劉莉,劉昶云,等.廣東省佛山市2011年離退休干部代謝綜合征流行情況[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6):1339.
[7]曾平,張毅,李淑葵,等.老年人肥胖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3,22(11):689-692.
[8]Kourti M,Tragiannidis A,Mekedou A,et al.Metabolic syndrome in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J].J Pediatr He Matol Oncd,2005,27(9):499-501.
,E-mail:1138514130@qq.com。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8.049
A
1673-4130(2016)18-2625-03
2016-02-20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