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孫光忠鄧勁松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2.湖北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 武漢 430070)
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田間藥效試驗
袁浩1孫光忠1鄧勁松2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武漢430070;2.湖北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武漢430070)
對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mL、20mL、25mL/667m2三個處理二次施藥后7d和三次施藥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別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當于單劑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L/667m2和常用藥劑22.5%啶氧菌酯懸浮劑40mL/667m2,略高于單劑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60g/667m2,兩次防效在三個處理劑量之間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建議使用制劑量15mL~25mL/667m2。
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西瓜蔓枯??;藥效試驗
近幾年,隨著農業(yè)種植業(yè)的調整,西瓜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的趨勢。但由于西瓜重茬面積較大、抗病品種較少等原因,使西瓜蔓枯病發(fā)生與為害呈加重趨勢。據調查,常年西瓜蔓枯病發(fā)病株率為20%~30%,重發(fā)病年發(fā)病株率高達50%~60%,嚴重影響西瓜的高產、穩(wěn)產和瓜農的經濟收入。為了探索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藥劑及其應用技術,筆者于2015年進行了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應用技術試驗,取得了較為理想的防病效果。
1.1供試藥劑
40%苯醚甲環(huán)唑·吡唑醚菌酯懸浮劑(山東省綠士農藥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凱潤”,巴斯夫歐洲公司),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世亮”,陜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22.5%啶氧菌酯懸浮劑(“阿砣”,美國杜邦公司)。
1.2供試作物
西瓜,品種為“鄂西瓜12號”
1.3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武漢市新洲區(qū)雙柳沐鵝洲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基地進行,試驗地肥力中等,排灌溉方便,前茬作物為甘藍,周圍連片種植西瓜。供試西瓜于2015年3月14日營養(yǎng)缽播種大棚育苗,4月13日在畦寬5m(包溝,龜背形畦面)的種植溝內雙行錯位定植,行距1.2m,株距0.5m,畦溝深0.2m,每667m2種植540株左右。田間長勢較均衡,土壤為沙壤土,pH值7.5,有機質含量15.3g/kg,硝態(tài)N23.7mg/kg,速效P107.3mg/kg,速效K93.6mg/ kg,土壤肥力中等。
1.4試驗處理
試驗設7個處理: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制劑用量15mL、20mL、25mL/667m2;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劑用量24mL/667m2;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制劑用量60g/667m2;22.5%啶氧菌酯懸浮劑40mL/667m2;清水空白對照。
每處理重復4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40m2(5m×8m)。小區(qū)間及試驗田四周設保護行。
1.5施藥時間及方法
本試驗共噴霧施藥3次。2015年5月21日第一次施藥,西瓜處于坐瓜期,也是西瓜蔓枯病初發(fā)期。5月28日第二次施藥,6月4日第三次施藥。試驗期間西瓜處于坐瓜期至成熟前期,試驗地是西瓜蔓枯病多發(fā)區(qū)。
試驗施藥均選擇在下午4時左右進行,常規(guī)方法莖葉均勻噴霧。施藥器械采用3WBD-16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液量45kg/667m2。
1.6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1.6.1調查時間和次數
共進行3次調查。施藥前(2015年5月21日)進行一次藥前病情指數基數調查,此時西瓜處于坐瓜期。第二次施藥后7d(6月4日,膨大期)和第三次施藥后10d(6月14日,收獲前期)分別進行兩次藥后病情指數的調查。
1.6.2調查方法
各小區(qū)平行取五點,每點選取相鄰3株,每株掛牌標記調查3條蔓,各小區(qū)共調查15株45條蔓。各取樣點檢查每條莖蔓上蔓枯病斑數量、病斑表皮破裂程度和溢出物、莖蔓枯死長度等,按條蔓癥狀類型分級記錄,統計小區(qū)調查總蔓數、總病蔓數和病級值,計算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同時觀察記錄藥劑對西瓜的藥害情況,藥害有無按-、+、++、+++、++++等5級記載。
1.6.3分級標準(按條蔓癥狀類型分級)
0級:莖蔓和葉片無病斑;
1級:莖蔓節(jié)部出現梭形或圓形病斑;
3級:莖蔓出現二個以上梭形或圓形病斑或一處表皮破裂,或有1/3以下長度的莖枯死;
5級:莖蔓病斑出現二處以上表皮破裂并有琥珀色膠質物溢出,或有1/3~2/3長度的莖枯死;
7級:莖蔓出現多處表皮破裂并有大量琥珀色膠質物溢出,或有2/3以上長度的莖枯死;
9級:莖蔓病斑環(huán)繞并導致整蔓枯死。
1.6.4計算方法
注:Ai——i級病蔓數;
i=0,1,3,5,7,9;
M——調查總蔓數;
CK0——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
PT0——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
CK1——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
PT1——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
2.1安全性
第一次施藥后1d和7d、第二次施藥后1d和7d、第三次施藥后1d和10d分別進行田間觀察,所有試驗藥劑對西瓜無生長受阻、失綠、畸形等藥害及不利影響出現,植株生長正常。
2.2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分析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5mL、20mL、25mL/667m2三個劑量處理在西瓜上防治蔓枯病二次施藥后7d和三次施藥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別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當于單劑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L/667m2和常用藥劑22.5%啶氧菌酯懸浮劑40mL/667m2,略強于單劑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60g/667m2。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兩次防效在三個處理劑量之間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根據試驗結果認為,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效果較好,持效期較長,在使用劑量范圍內對西瓜安全,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推薦每次用藥量為制劑量:15mL~25mL /667m2,采取常規(guī)莖葉噴霧方法,均勻噴施于西瓜的莖基部、莖蔓及葉片。每次用水量45kg/667m2左右,間隔7d~10d施藥一次,連續(xù)3次,注意交替輪換用藥。
表1 40%苯醚·吡唑醚菌酯懸浮劑防治西瓜蔓枯病效果
S481+9
B
1005-6114(2016)04-012-003
2016-04-20
袁浩(1967-),女,農藝師,長期從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