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周新
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近年來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科學化、系列化。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斷豐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和相關制度,著力打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讓學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檢測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使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學校心理咨詢室配合課題組專門組織進行了一次學生心理健康普查。調查采用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進行測量,并對所搜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評估,其中高二高三年級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差。調查結果顯示:出現(xiàn)心理異常的學生人數(shù)占檢測總人數(shù)的37.37%,焦慮、人際敏感、抑郁、偏執(zhí)為常見影響因素。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人際敏感,缺乏責任感;缺乏崇高理想,胸無大志;缺乏社會責任感;不想他人,只為自己;脫離社會實際,異想天開,違背科學理論去逆向思維;對集體置身事外,嫌怨父母家庭;自我要求不嚴,貪玩,厭惡家務勞動;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遇到矛盾困難、挫折或打擊,怨天尤人。
焦慮、自我認識偏差?;蜻^高估計自己,自我陶醉,或自卑貶低自己,焦躁不安;害怕困難,厭學;升學意識強,但不愿努力,不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好高騖遠。
缺乏生活目標。社會公德欠缺,個人利益為重;講求個人享受,沒有勤儉節(jié)約意識;價值觀念模糊,誠信意識低;冷漠無為,思想貧乏。
心理承受能力低。只能受表揚,不愿聽批評;妒忌心強,容不得別人的成績比自己好;不懂得交朋友;沉迷網(wǎng)絡;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毅力缺乏;有逆反心理和發(fā)泄心理等。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模式
學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為視角,從班主任工作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探索適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力圖構建一種適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機制,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性、實效性,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開展,切實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學校成立了“枝江一中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6月,在共青團枝江市委的統(tǒng)一安排和部署下,“青少年心靈導航站”在學校正式掛牌成立,依托學校先期建立的“心理氧吧”咨詢室,結合團市委統(tǒng)一制定的建站標準及管理辦法,逐步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心理咨詢師工作守則、輔導員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規(guī)章制度,確保了“心理氧吧”健康運轉。
加大軟、硬件建設投入,制定完善規(guī)章制度,確?!靶睦硌醢伞表樌\行。設陣地、強配置。為“心理氧吧”提供專門的工作場所——“心理氧吧”,作為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齊電話、電腦、錄音筆等全套辦公設施;訂閱《中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方面的書籍,使“導航站”有陣地、有設施,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
建隊伍、強素質。注重“心理氧吧”專業(yè)工作隊伍的建設。派出專門教師參加團市委舉辦的為期四個月的“枝江市首屆心理咨詢師培訓班”,并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組織各年級德育主任、班主任及心理老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召開班主任研訓會,交流探討學生心理案例,強化專兼職教師的心理咨詢技能。
定制度、抓規(guī)范。先后制訂并完善《枝江一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工作管理辦法》《心理咨詢師守則》《心理健康聯(lián)絡員要求與職責》《枝江一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預案》等一系列符合學校特點的規(guī)章制度,為“心理氧吧”活動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學校每學年通過SCL—90測量和中學生心理健康調查(MSSMHS)等方式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心理預警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干預和疏導。
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學校堅持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并通過在“5·25心理健康周”開展心理漫畫展、心理征文比賽、心理主題班會競賽,“5·14祝愿簽名”,緩解壓力的“心理戰(zhàn)”體驗等活動,使廣大學生更加了解自身心理問題,更好地學習掌握調節(jié)心理的技巧,幫助學生健全和完善健康的心靈。
舉辦心理健康講座。近年來,學校先后邀請北師大鄭日昌、華中師范大學江光榮、武漢大學戴正清等教授以及青年演說家楊青松、心理咨詢師韓銳為學校師生講授了心理健康維護、情緒心理調適、考前心理調節(jié)、感恩情懷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心理教師也經(jīng)常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重視朋輩心理輔導。學校長期堅持發(fā)揮朋輩的心理輔導作用,定期組織由各班選舉的心理聯(lián)絡員和各年級選派的學生骨干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經(jīng)過培訓,這批學生不僅自身學習主動性強,而且熱情高,在對身邊同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借助全校教師的幫扶優(yōu)勢,關注留守學生、單親學生及孤兒的心理健康。依托“心理氧吧”,開展了“心靈之約”活動,對這一特殊群體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學習輔導。
建立家校結合心理教育系統(tǒng)
學校教育系統(tǒng)。進行學校德育實踐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尋求在各項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途徑;進行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在各科教學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成分,探尋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的方法;進行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的研究。
通過專題講座、組織討論、自學等方式,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要求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外活動等時間,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等心理品質;要求任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在相關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系統(tǒng)。進行家長心理品質的研究,探討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建立學校與家長的聯(lián)系制度,將調查結果、問題、對策告訴家長。成立了學校家長委員會,各年級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分會,每學期召開家長委員會座談會,并分年級對全體學生家長進行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報告,大大提高了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向家長推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渠道、靈活多樣地加強學校、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宣傳優(yōu)秀家長典型,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通過學校和家長多方溝通,家長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善了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家長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改進。
社會教育系統(tǒng)。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學校需要將學生從枯燥、單一的知識訓練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進五彩繽紛的社會,從中獲得更加鮮活更加實用的知識,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建設,服務社區(qū),強化體驗教育。校團委、學生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時間到社區(qū)和街道進行主題環(huán)保志愿等活動;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調。組織學生開展“三大走進”社會實踐,參觀博物館、公司、消防、武警中隊等,參加義務勞動等社會公益活動。這些活動生動活潑,充滿探索性,符合學生好奇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性,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同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幫助他們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提高社會化水平。
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從整體育人的總目標出發(fā),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及道德與智能的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各育的整合方面建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整體實踐操作體系和模式,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實踐操作理論與經(jīng)驗。
(作者單位: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