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潔
廣西武宣縣人民醫(yī)院 武宣 545900
?
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覃潔
廣西武宣縣人民醫(yī)院武宣545900
目的分析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將特重型顱腦損傷術后顱內感染的32例作為觀察組,未感染的136例作為對照組,分析術后顱內感染的原因及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結果開放性損傷、手術部位、次數(shù)、時間、術后蛋白量、腦脊液漏形成及留置引流管是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觀察組經治療和綜合護理后,治愈20例(62.50%),好轉9例(28.13%),死亡3例(9.37%)。結論針對特重型顱腦損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給予綜合護理,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
特重型顱腦損傷;顱內感染;原因
特重型顱腦損傷具有病情重、進展快、并發(fā)癥多及病死率高等特點[1]。實施手術降低顱內壓、清除血腫和止血,效果滿意。但術后一旦發(fā)生顱內感染,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現(xiàn)對感染原因和護理對策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05—2016-02間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68例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男116例、女52例;年齡18~65歲,平均38.5歲。病程1~6 h,平均2.30 h。GCS評分3~5分。車禍傷88例,高空墜落傷64例,打擊傷12例,其他4例。腦挫裂傷合并顱內血腫52例,單純硬膜外血腫24例,彌漫性腦腫脹92例。合并顱底骨折76例。將術后顱內感染3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136例未發(fā)生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方法自行設計《特重型顱腦損傷術后顱內感染原因調查表》,組織護理人員于12 h內,記錄觀察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顱腦損傷情況、GCS評分、血糖水平、手術部位、手術次數(shù)、手術時間、腦脊液漏、腦室外引流、術后白蛋白等。根據(jù)術后顱內感染原因,給予針對性護理對策并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1.3觀察組護理對策⑴遵醫(yī)囑嚴格按照無菌原則鞘內注射抗生素。引流出腦脊液防止形成腦積水造成腦室繼續(xù)擴大。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瞳孔、皮膚色澤、尿量。(2)強化腦脊液漏漏口的監(jiān)管,防止顱腦外繼發(fā)性感染。對切口加壓包扎,保證敷料干燥整潔。耳鼻口腔護理,3次/d,以保證耳鼻、口腔干凈衛(wèi)生。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將患者頭部抬高15°~20°直至漏液停止后7 d。(3)強化留置引流管的監(jiān)管,觀察引流液量、性質。引流期間每日行抗生素管內注射。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血性腦脊液色澤變,顱內壓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好轉,CT復查后腦室內血腫明顯減少或消失時,即可拔除腦室或腰大池引流管。(4)遵醫(yī)囑定期行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檢查。加強營養(yǎng)支持。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分析,檢驗標準設定為α=0.05,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單因素比較 顱骨損傷類型、手術部位、手術次數(shù)、時間及術后蛋白和腦脊液漏形成、留置引流管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單因素比較[n(%)]
2.2術后顱內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開放型顱骨損傷、手術部位、手術次數(shù)、時間及術后蛋白和腦脊液漏形成、留置引流管,是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顱內感染者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觀察組患者護理效果32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和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后,治愈20例(62.50%),好轉9例(28.13%),死亡3例(9.37%)。
術后顱內感染是特重型顱腦損傷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2],護理不當或不及時往往導致手術失敗。因此對術后顱內感染原因加以觀察、統(tǒng)計與歸類分析。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我們對特重型顱腦損傷術后顱內感染與未感染原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顱骨損傷類型、手術部位、手術次數(shù)、時間及術后蛋白和腦脊液漏形成、留置引流管是術后顱內感染的危險原因。開放型顱骨損傷、手術部位、手術次數(shù)、時間及術后蛋白和腦脊液漏形成、留置引流管是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由于開放性顱骨損傷的骨碎片、異物、病原菌成為重要的感染源,致病菌經創(chuàng)口進入顱內致誘發(fā)感染的機率明顯增加。加之挫碎、水腫的腦組織發(fā)生壞死、液化,形成良好的細菌培養(yǎng)基,所以開放性顱骨損傷較閉合性損傷術后顱內感染率高[3]。由于后顱凹部位解剖結構復雜,無法清晰顯露手術視野,致使手術時間延長而成為后顱內感染原因之一[4]。手術時間延長和多次手術均使手術野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不同程度的增加感染機率。術后蛋白下降引起機體抵抗力的降低、致使病原微生物入侵機率增大[5]。而腦脊液漏形成成為術后感染的原因是病原菌順腦脊液逆行所致。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瞳孔、皮膚色澤、尿量等,強化留置引流管的監(jiān)管等護理對策。做好預防術后顱內感染的各種針對性治療和護理措施,如控制手術時間和次數(shù),加強營養(yǎng)等,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1] 胡晞,劉科,許毅,等.重型及特重型顱腦損傷手術治療的若干問題[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1,13(2):107-110.
[2]陳磊,王玉海,蔡學見,等.重型、特重型顱腦外傷性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4):487-490.
[3]王智霞,岳愛霞,徐國強,等.顱腦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7(11):2 754-2 756.
[4]力濤,蔡新茹,張莉花,等.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yī),2013,35(11):1 676-1 677.
[5]王忠安,黎開谷,劉金輝,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 903-3 905.
(收稿2016-06-12)
R473.6
B
1077-8991(2016)06-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