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運霞, 周方欽, 肖 艷
(環(huán)境友好化學(xué)與應(yīng)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湘潭大學(xué)化學(xué)學(xué)院,湖南湘潭411105)
銀作為一種貴金屬,在國民經(jīng)濟及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銀也是一種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元素,它進入人體后會在皮膚、眼睛及粘膜沉著,產(chǎn)生病變[1]、環(huán)境樣品中銀的含量非常低,用一般儀器分析方法很難直接測定,因此測定之前常常需要進行分離富集[2]。目前常用來分離富集痕量Ag+的方法有:固相萃取法[3]和離子交換法[4]等。其中,固相萃取是最常見的一種富集手段,而固相萃取材料是人們關(guān)注的重點[5,6],如硅膠[7]、石墨烯[8]、納米材料[9]、介孔材料[10],但這些固相萃取材料存在著低活性、高成本等缺點。
殼聚糖是一種天然氨基多糖,以其無毒、可降解、高活性、良好的金屬結(jié)合能力等優(yōu)勢而被廣泛應(yīng)用[10,11]。殼聚糖本身不夠穩(wěn)定且選擇性不好,但通過對殼聚糖改性可提高其吸附性能[12]。羅丹寧是一種Ag+試劑,對Ag+具有專屬的結(jié)合能力[13]。本文研究了用羅丹寧修飾殼聚糖制備一種新型固相萃取材料,探討了該固相萃取材料對Ag+的吸附性能,并成功地應(yīng)用于環(huán)境水樣中痕量Ag+的分離富集與測定。
AA6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上海天美科學(xué)儀器公司);銀空心陰極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儀器條件:波長228.80 nm,狹縫寬度0.4 nm,燈電流10 mA,乙炔流量1.7 L/min,空氣流量8.0 L/min,燃燒器高度7.0 mm。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美國,Varian公司)。pHS-3D精密酸度計(上海精密科學(xué)公司)。202-1電熱恒溫干燥箱(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FTIR-171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PE公司)。
Ag+標(biāo)準(zhǔn)貯備液(1 g/L):稱取1.574 g AgNO3,用0.1 mol/L HNO3溶解后,移入1 0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0.1 mol/L HNO3定容,工作液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溶液(pH=5.0)。殼聚糖(脫乙酰度≥95%,上海晶純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丹寧(化學(xué)純,上?;瘜W(xué)試劑總廠),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二次石英蒸餾水。
1.2.1羅丹寧修飾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備將5.0 g殼聚糖溶于60 mL甲醇中,慢慢加入20 mL苯甲醛,室溫下攪拌24 h,甲醇洗滌,60 ℃真空干燥8 h。將4 g苯甲醛保護的殼聚糖懸浮于120 mL 10-3mol/L NaOH溶液中,磁力攪拌并升溫至60 ℃,慢慢滴入6 mL環(huán)氧氯丙烷,然后繼續(xù)反應(yīng)6 h,冷卻后過濾,依次用水和丙酮洗滌,60 ℃真空干燥8 h。將以上制備的產(chǎn)品懸浮于90 mL 10-3mol/L NaOH溶液中,磁力攪拌并升溫至60 ℃后,慢慢加入1.0 g羅單寧,繼續(xù)反應(yīng)12 h,冷卻后過濾,依次用水和乙醇洗滌三次,60 ℃真空干燥8 h,得黃色粉末。取2 g黃色粉末懸浮于60 mL 0.24 mol/L HCl-乙醇溶液,室溫下攪拌24 h,過濾,依次用水和乙醇洗滌,60 ℃真空干燥8 h后,即得黃色粉末狀羅丹寧-殼聚糖。
1.2.2分析方法以 25 mL酸式滴定管作為分離柱,在其底端先填充少量脫脂棉,采用濕法裝填,加入0.0200 g羅丹寧-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避免材料的浮動,在其上端再加入少量脫脂棉,用玻璃棒壓緊,制成分離柱。依次用5 mL 1 mol/L HNO3和50 mL水清洗分離柱,然后用5 mL pH=5.0 緩沖溶液過柱。用NaOH溶液和HNO3調(diào)節(jié)Ag+工作液的pH至5.0左右,再加入5 mL pH=5.0的緩沖溶液,將調(diào)節(jié)好酸度的Ag+工作液以1.8 mL/min速度流過分離柱,分離后用少量水清洗分離柱,再取8 mL 0.1 mol/L硫脲-0.05 mol/L HNO3混合液以0.7 mL/min的流速進行洗脫,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測定洗脫液中Ag+的含量。
圖1 吸附材料的紅外圖譜Fig.1 Infrared spectra of adsorbent a.chitosan;b.Rhodanine-chitosan.
對殼聚糖和羅丹寧殼聚糖進行紅外光譜掃描,如圖1。在譜線a中,由于殼聚糖的氫鍵締合,O-H 伸縮振動與 N-H 伸縮振動的吸收峰重疊,3 425 cm-1處出現(xiàn)的強而寬吸收峰。2 877cm-1處的吸收峰是C-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1 652、1 383 cm-1處的吸收峰是殼聚糖中未脫完全的C=O與N-H乙酰胺的變形帶;1 200~800 cm-1的吸收峰是糖苷環(huán)中C-O-C的特征峰;相較譜線a,譜線b明顯不同是1 539 cm-1處的吸收峰,這是羅丹寧的噻唑環(huán)增強的吸收峰,表明羅丹寧已成功修飾到殼聚糖上。
本文以羅丹寧修飾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的耐酸堿性考察其穩(wěn)定性。準(zhǔn)確稱取固相萃取材料0.2000 g,分別加入到0.0、0.001、0.1、0.5、1.0 mol/L等不同濃度的HCl、NaOH溶液中浸泡24 h后,過濾、烘干,測定浸泡前后的質(zhì)量。結(jié)果顯示,隨著酸堿度的增大,固相萃取材料的損失不斷增大,當(dāng)HCl濃度達到0.1 mol/L時,該固相萃取材料損失為0.89%,同樣在堿性條件下該固相萃取材料也有部分損失,但在弱酸性條件下羅丹寧修飾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的穩(wěn)定性良好,完全滿足環(huán)境水樣測定的要求。
圖2 pH值對吸附率的影響Fig.2 The influence of pH value on adsorption rate
用1 mol/L HNO3和1 mol/L NaOH溶液配制pH=3~7的2.0 mg/L Ag+工作液,按分析方法操作,考察吸附材料在不同pH條件下對Ag+吸附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結(jié)果表明,pH在5.0時該吸附材料對Ag+的吸附效果較好,實驗中選擇吸附pH值為5.0。
調(diào)節(jié)濃度為2.0 mg/L的Ag+工作液的pH至5.0,按分析方法操作,考察不同上柱液流速對Ag+的吸附率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當(dāng)上柱液流速大于2 mL/min時吸附率明顯下降,考慮到樣品分析速度和富集效果,實驗選擇上柱液流速為1.8 mL/min。
在優(yōu)化的pH及上柱液流速下,取濃度為2.0 mg/L的Ag+工作液,按分析方法進行操作,考察了16 ℃、20 ℃、30 ℃、35 ℃、40 ℃、45 ℃等不同富集溫度下吸附材料對Ag+的吸附效果。結(jié)果表明,溫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不大,故本文選擇吸附溫度為室溫。
圖3 洗脫劑的選擇Fig.3 The choice of eluants (a)HNO3-Thiourea;(b)Na2S2O3;(c)Thiourea;(d) HNO3;(e) EDTA.
在最佳吸附條件下,考察了NaOH、HNO3、Na2S2O3、硫脲、HNO3-硫脲等洗脫劑對Ag+的洗脫效果,實驗結(jié)果見圖3。結(jié)果表明:HNO3-硫脲的洗脫效果較好。實驗進一步考察了0.2 mol/L硫脲與0.1 mol/L HNO3以不同體積比混合時對Ag+的洗脫效果的影響,實驗表明:當(dāng)0.2 mol/L硫脲與0.1 mol/L HNO3以體積比1∶1混合,洗脫效果最好,因此,實驗中選用0.1 mol/L硫脲-0.05 mol/L HNO3作為洗脫劑。
最佳實驗條件下,調(diào)節(jié)洗脫劑流速在0.1~2.0 mL/min之間,考察流速對Ag+洗脫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洗脫劑流速小于或等于0.8 mL/min時,被吸附的Ag+能很好地被洗脫下來。為了確保被吸附的Ag+完全洗脫,選擇0.7 mL/min為本實驗的洗脫劑流速。
按照分析方法,分別移取3、5、7、8、9、10 mL 0.1 mol/L硫脲-0.05 mol/L HNO3混合洗脫液進行洗脫,考察不同洗脫液體積對Ag+的洗脫效果。結(jié)果表明:吸附的Ag+用8 mL洗脫液能被定量洗脫,因此實驗選用洗脫劑用量為8 mL。
將5.0 mg/L Ag+工作液調(diào)節(jié)pH=5.0后,以1.8 mL/min的流速連續(xù)通過分離柱,每5 min測定一次流出液中Ag+的含量,當(dāng)流出液中Ag+的含量不再變化時,用水清洗分離柱數(shù)次,再用20 mL洗脫劑將被吸附的Ag+完全洗脫下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洗脫液中Ag+的含量,并計算該吸附材料對Ag+的動態(tài)飽和吸附容量。實驗測得羅丹寧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對Ag+的動態(tài)飽和吸附容量為72.62 mg/g。
按照分析方法,對羅丹寧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分離柱重復(fù)進行吸附-洗脫試驗,每次吸附-洗脫后用蒸餾水清洗分離柱數(shù)次。實驗結(jié)果表明:循環(huán)使用8次,該萃取材料對Ag+的吸附率仍高于98%且能完全洗脫,說明在滿足分析要求的條件下,羅丹寧殼聚糖固相萃取材料分離柱至少能重復(fù)使用8次。
在最佳實驗條件下,按實驗方法對不同濃度的Ag+溶液進行測定,得到該方法測定Ag+的線性范圍為0.01~5.0 mg/L,線性方程為:A= 0.1781c-0.0017,相關(guān)系數(shù)R2= 0.9990。方法檢出限(3σ,n=11)為8.50 μg/L。對2.0 mg/L的Ag+溶液平行測定11次,相對標(biāo)準(zhǔn)偏差(RSD)為0.72%。對實際取水樣1 L而言,本方法的富集倍數(shù)為125。
分別采集1 L湘潭大學(xué)井水和湘潭段湘江水,各加入5 mL 2 mol/L的HNO3進行酸化,在電爐上加熱煮沸10 min,冷卻后靜止1 h,用0.45 μg的微孔膜過濾后按照實驗方法測定這兩種環(huán)境水樣中Ag+的含量,同時進行加入回收實驗,結(jié)果見表1。為了進一步驗證本方法的準(zhǔn)確性,按照國家標(biāo)準(zhǔn)(GB/T 5750.6-2006),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以上兩種環(huán)境水樣中Ag+的含量分別為16.34 μg/L和6.98 μg/L,測定結(jié)果與本法基本一致。
表1 環(huán)境水樣中Ag+的測定及加標(biāo)回收實驗
本文使用自制羅丹-寧殼聚糖作為固相萃取材料,顯著提高了殼聚糖的穩(wěn)定性和對痕量Ag+的選擇性吸附,由此建立了羅丹寧-殼聚糖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環(huán)境水中痕量銀的新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準(zhǔn)確度高、富集效果好,成本低,適用于低含量樣品中銀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