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
一、以境化之,內化于心—游戲環(huán)境的自主性
一個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會成為影響幼兒游戲行為直接的因素之一。而戶外場地布置和運動器械是體育游戲重要的物質基礎,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材料的自主性能夠讓幼兒的體育更有效。
1.立足公平均等,創(chuàng)設寬松的游戲環(huán)境
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因此,教師不應該剝奪幼兒游戲時的支配權和控制權。這就必須提供給幼兒公平、均等的游戲機會,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己的玩伴和游戲方式,給幼兒提供自主發(fā)展的可能。
在自主性體育游戲中,教師給幼兒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是寬松的、愉快的,教師與幼兒之間是平等的,幼兒可以參與游戲規(guī)則的制訂、玩法的商議,打破教師“一言堂”“一刀切”的局面,讓幼兒玩真正屬于自己的游戲。
2.基于運動發(fā)展,自主選擇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應“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shù)淖灾鬟x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在體育游戲中,幼兒應當有自主選擇材料的權利。為此,我們根據(jù)不同層次的運動要求,為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注意用心找到幼兒興趣、要求、原有水平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結合點,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并采取民主的態(tài)度,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操作,鼓勵他們進行“五動”——動眼、動腦、動手、動腳和動口,讓幼兒自主活動。
3.把握情感共振點,自主選擇玩伴
大班體育游戲“智勇大沖關”中,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玩?zhèn)€闖關游戲,第一關請你們兩人一組,自由組隊!”結果,組隊后發(fā)現(xiàn)最后多出來一個孩子?!靶殻愕年犛涯??”教師詢問落單的那個孩子。這時候有幼兒提議道:“老師,我們三個人一組可以嗎?”“當然可以!小寶,你愿意嗎?”“我愿意!”小寶高興地答應了。
分析:教師在游戲分組中讓幼兒自由結伴,當出現(xiàn)多一人時不是像以往那樣把多出來的一名幼兒強加給其他組,而是詢問幼兒的意見,把幼兒當成一個“社會人”來對待,提供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幼兒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
二、依“時”而入,支持干預—教師指導的無痕性
在《兒童游戲通論》一書中對“游戲干預”是這樣解釋的:“游戲干預是指成人通過直接介入幼兒的游戲從而對幼兒的游戲施加影響的行為。”對于教師而言,游戲干預是一個連續(xù)的決策和反思的過程。
1.教師見“機”行事,把握干預時機
大班體育游戲“智勇大沖關”中,第一關幼兒拖輪胎的時候,有一組幼兒好不容易在幼兒園一個“天井”中找到一個輪胎,兩個人把輪胎拖到臺階下的時候怎么使勁輪胎就是不動,于是他們用求助的眼光看著教師,希望教師過來幫一把,但是教師并沒有走過去,而是遠遠地看著朝他們微微一笑,并用手指其中一個幼兒,做了抬的動作,又緊跟著做了一個拉的動作,幼兒似乎明白了。
在孩子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的一個“動作”就使幼兒“豁然開朗”。在體育游戲中,幼兒不僅通過游戲進行有效、科學的鍛煉,還通過體育游戲進行探索和發(fā)展,他們需要時間和空間去互動、協(xié)商和解決,教師這時要學會等待,而不是替代,要在等待中抓住時機。
2.教師“多”重身份,確定干預方式
教師以多重身份進行游戲干預,有利于對游戲的有效指導。
(1)伙伴,做“有玩性”的老師。在小班進行體育游戲的過程中,由于幼兒年齡小、能力弱,因此教師更多的是以“伙伴”的身份跟幼兒一起游戲,教師的參與可以給幼兒參考的范例或榜樣,更有益于他們掌握運動技能。在中大班開展體育游戲時,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都較強,這個時候他們會主動邀請教師參與到游戲中,教師就可以扮演適合的“角色”加入幼兒的游戲,了解幼兒的想法,幫助他們擴展運動能力。這個時候教師就是幼兒的“玩伴”,和幼兒一起游戲會讓幼兒對體育游戲更感興趣,消除對一些有難度游戲的畏難心理,放手玩、放開玩。
(2)聽眾,做“貼心”的老師?!按蛞傍啞庇螒蛑?,“小野鴨”們游戲休息時抗議道:“老師,我們‘野鴨跑得太累了,操場太大了!”“哦,是嗎?那你們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師,我們蹲下來休息,‘獵人就不要攻擊我們好嗎?”“嗯,你們可以跟‘獵人商量一下這個提議。”于是“鴨子”和“獵人”愉快地討論起來……
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就是一個很好的聽眾,但是往往很多教師在游戲結束后并沒有給幼兒交流的機會,沒有及時評價或者忽略了游戲評價。游戲的評價對幼兒來說是一次經(jīng)驗的提升,教師在傾聽中感受幼兒的成長,同時教師及時的點評不僅讓游戲有了完整性,在梳理幼兒交流的過程中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和眼界,真正提升了體育游戲給幼兒帶來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劉 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qū)翠竹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