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知
隧道行車的正確方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公路交通的迅速發(fā)展,隧道也成為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駕駛習慣,在行車時對這些“特殊路段”掉以輕心,還有隧道內外光線差異度大、隧道本身設施和設計等問題,使得部分隧道內或者附近頻發(fā)交通事故,釀成一個又一個悲劇。所以,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在隧道內行車,就要格外留神,按照道路規(guī)定文明行車,保持謹慎守法的駕駛習慣,安全行車并非難事。
2016年3月17日早晨7點半左右,日本廣島縣東廣島市山陽高速公路一段隧道內發(fā)生嚴重汽車追尾事故。據(jù)廣島縣警方透露,有12輛汽車連環(huán)追尾,卡車和轎車共5輛車起火燃燒?;饎菰趦蓚€小時后被撲滅。事故導致2人死亡,另有68人受傷被送醫(yī),多數(shù)受傷者為輕傷。
2014年3月1日14時45分許,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的晉濟高速公路山西晉城段巖后隧道內,兩輛運輸甲醇的鉸接列車追尾相撞,前車甲醇泄漏起火燃燒,隧道內滯留的另外兩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和31輛煤炭運輸車等車輛被引燃引爆,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傷和42輛車燒毀,直接經濟損失8197萬元。
2014年06月14日上午10點10分許,56省道瑞安高樓段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由文成駛往瑞安的大客車與一輛相向行駛的小型越野車在56省道瑞安高樓塔石隧道中段相撞,事故造成越野車內2人當場死亡,3人受傷送瑞安市人民醫(yī)院救治(其中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3年6月12日晚8時許,南寧市南湖隧道發(fā)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輛開往星湖路方向的小轎車在隧道內高速急過彎道時,突然撞墻,轎車嚴重受損,車輪飛出,隧道的消防設施也被撞壞,現(xiàn)場慘烈。
2011年4月8日,一輛滿載溶劑油的罐車行駛到蘭臨高速新七道梁隧道內時,和前面一輛油罐車追尾發(fā)生爆炸,導致4人死亡,1人受傷,隧道內壁嚴重受損。
2010年9月2日,巉柳高速公路土家灣隧道里,連續(xù)發(fā)生3起車禍,造成6輛車不同程度受損,一名司機腿部骨折。
……
(一)光線“作怪”
進出隧道時,內外亮度差異大,最好提前減速。駕駛員開車進入隧道后,人眼的適應時間大約為10秒左右,所以必須在進隧道前,提前降低車速,才能適應隧道內的燈光等環(huán)境。車輛若不提前減速和開燈看路,無法準確掌握前后車之間的距離,極易發(fā)生事故。
由于隧道的長度、寬度、設備不一樣,能見度也不同,進出隧道會有一個高度變化的過程。隧道的特點是白天黑暗,夜間顯亮,為適應隧道內暗外明的環(huán)境,進出隧道前一定要減速行駛,一般以減速20%—40%為妥。同時,由于隧道內外亮度差異較大,駕駛員行駛至隧道進出口時易產生“黑洞效應”和“白洞效應”,對駕駛員的視覺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進入隧道前務必要打開車燈,以便及時觀察或警告前車車輛。
(二)隧道空間對駕駛員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行駛在高速隧道時,不但有視覺上的影響,對駕駛員的生理和心理還會產生不利影響。
一位高速交警介紹,車輛剛進入隧道時,駕駛員突然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大約需要10秒左右的適應時間,即暗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眼睛的靈敏度十分低,幾乎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同樣,當車輛駛出隧道口時,由于環(huán)境明暗的再次變化,駕駛員又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由于駕駛員視力的下降,因此隧道口處往往是事故的多發(fā)地點。
另外,車輛進入隧道后,駕駛員與外界環(huán)境隔絕,隧道兩壁又離車輛很近,在車輛前進中隧道兩壁快速向后流動,造成駕駛員強烈的速度感覺,覺得車輛開得飛快,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不準,容易引發(fā)追尾碰撞事故。同時,當車輛剛駛出隧道口時,由于視野的開闊,駕駛員會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產生錯誤的判斷,常常誤認為自己車速較慢,與前車相距較遠,再加之心情豁然開朗,往往會加速行駛,從而引發(fā)交通事故。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隧道是高速公路上最危險的路段之一,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比率較大。常見的交通事故有:追尾事故、與隧道壁掛擦事故、與側方車輛刮碰等。
(三)隧道內道路設施需完善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公路交通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時期。與此同時,公路隧道的修建也逐步增多,由短到長,由二級及以下各級公路的單洞隧道到高等級公路的雙洞隧道,逐步發(fā)展到全國各地區(qū)。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復雜、發(fā)展最快的國家。隨著公路交通的快速發(fā)展,隧道的數(shù)量也在增加。然而,在感嘆公路隧道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交通事故不斷增加,特別是高速交通隧道內發(fā)生的事故有增無減,成了目前高速交通事故頻發(fā)地段。這些事故除了與駕駛員和車輛本身原因外,一些隧道內的設施不夠完善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據(jù)高速交警介紹,有些隧道內的燈光照明亮度很暗,有的隧道內壁兩側的燈光每隔十幾米開啟幾盞照明燈光,嚴重的影響了駕駛員觀察隧道內的路況。多年前從美國回來的一位朋友介紹,美國高速公路隧道內的燈光照明幾乎和外面亮度一樣,并且他們都將警示標志設置在隧道內最顯眼的地方,這樣司機在白天和夜晚進出隧道時不容易產生“黑洞”和“白洞”現(xiàn)象,而且很容易辨明隧道內的情況。
另外,由于一些隧道內相對封閉的特殊環(huán)境,大量的塵埃不能及時地排出洞外而沉積在路面上,過往車輛排放的尾氣中的微小顆粒物也長期凝聚在路面上,長期得不到雨水沖洗、陽光的暴曬,大量的油漬、塵埃形成一層類似油性的物質,這類物質附著在路面上降低了路面的摩擦系數(shù),尤其在路面遇水潮濕后,摩擦系數(shù)下降更為明顯,極易造成車輛側滑、方向失控而發(fā)生交通事故。有些隧道內反光板被過往車輛揚起的灰塵遮蓋,效果不如從前。還有一些隧道里面警示標志不多或者不夠明顯,當司機進入隧道里面后,因為里面燈光朦朧不能及時看清楚隧道前方路況,很容易發(fā)生追尾等事故。
(一)看清標識,減速慢行
在進入隧道之前,通常都會有限寬、限高、限速等警示標識,駕駛員必須按照警告標識行駛。首先這些標識都是通過科學計算和設計的,按照指示行車,才能保證駕駛安全。另外,在隧道行車,駕駛員容易對道路坡度、行車速度產生錯覺,因此需要減速行駛以保證安全。
(二)無人管制,自己觀察
通過無管制單行隧道,在接近隧道口時,要向隧道內和隧道的另一端入口作仔細觀察。如隧道內已有車輛駛入,就要主動停車避讓;如另一端入口也有車輛即將進入,應用遠光燈示意,來車一旦駛入隧道,自己就應立即停行;如果對方車做出避讓,自己就要抓緊時間率先通過。注意雙方車輛不可搶行,否則會在隧道內“頂?!?。
(三)有人管制,聽從指揮
通過有管制單行隧道,如有指揮人員時,應嚴格聽從其指揮;如是燈光控制的隧道,紅燈亮時要立即停車,綠燈亮時才可通過。通過單行隧道時,要打開前照燈,一為照明,二為提示對方。通過雙行隧道應靠道路右側行駛,視情況開啟燈光,注意交會車輛,保持車速,盡量避免超車。
(四)提前打開車燈
行至隧道入口前約 50米左右,打開前照燈、示寬燈、尾燈,及時察看車速表,根據(jù)隧道口警示標識上規(guī)定的速度行車。如果是白天駕車,從洞外進入隧道的同時,光線瞬間變暗,人眼瞳孔放大,適應光線需要一定時間,大約為10秒左右,因此就會造成短暫的“致盲”現(xiàn)象,提前打開車燈,不僅可以及時調整與前方車輛的距離,同時還能減少暫時的致盲的影響,提高駕車的安全系數(shù)。
(五)切勿開遠光燈
進入隧道后,由于光線變弱,不少司機都習慣將遠光燈打開,但是,這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進入雙向單車道的隧道后,如果打開遠光燈,那么對面行車車輛的司機就會造成短時的致盲,危險之極。
(六)嚴禁變道超車
由于隧道中限速,不少心急的司機朋友就會展現(xiàn)“超群”的車技左右變換車道,甚至是超速行駛。由于隧道內特別是出隧道口光線差,并且通常只有兩三條車道,因此,隧道內嚴禁變換車道,請一定按照所在車道行駛。另外,兩車道中間若是實線,那么就意味著兩車道中間是堵“墻”,嚴禁隨意變換車道。
(七)嚴禁超速行駛
隧道內光線昏暗,駕駛車輛需要格外小心,因為在隧道中地勢上升或者下降都很難判斷,因此要格外注意車速,并且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距離,嚴格按照限速行駛。
(八)切勿鳴笛
隧道內攏音效果比較明顯,按喇叭產生的噪音比在隧道外更明顯,可能因為路況、前方慢性車輛等原因,可以使用閃遠光燈的方式加以提醒,切勿鳴笛。因為這樣會對其他司機,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壓力,影響駕駛員的注意力,所以切勿讓自己的“路怒”再激怒他人的行車安全。
(九)打開空調內循環(huán)
在隧道行車,尤其是距離較長的隧道,一定要將空調調整到內循環(huán)擋位,因為在隧道中,空氣非常污濁,尾氣污染嚴重,因此不建議開窗,避免污染嚴重的空氣進入車內,對駕乘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
(十)切勿占用應急車道
在一般道路行駛,我們都不應該占用應急車道,在隧道中,更是嚴禁在非緊急情況下占用應急車道。因為,一旦在隧道中發(fā)生意外,都會是災難性的,因此,在隧道中應急車道就成為唯一一條生命線,保證救援人員及時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進行處理,甚至是搶救受傷人員,所以,在非緊急情況下,切勿占用應急車道。
(十一)沒有參照,關注儀表
有些長隧道的前半部分路段為上坡,后半部分為下坡,由于這種縱坡結構,汽車駛出隧道的平均速度比駛入平均速度約高5—10km/h。由于在隧道內沒有相關參照物,存在視覺誤差,不容易感覺到坡度的存在,以及上下坡的勢能存在,各種車輛的制動距離都會大打折扣,這也是遠離車輛遠離危險的道理。此外,夜間在隧道行車,由于隧道內有照明燈,隧道內比外部明亮,駕駛員也不要因此提高行駛速度。在隧道內行車,不能憑直覺判斷車速,一定要通過車速表確認行車速度。
(十二)提速駛出隧道
與進入隧道時的情況相同,駛出后仍然面臨由于光線變化而造成的眼部不適,因此這就需要提前觀察前方路況,與前車保持距離,看清左右兩側的情況,提速駛出隧道,在出口處及時鳴喇叭,預防發(fā)生事故。
(十三)遇到事故,切勿長時間停留在車道內
一旦在隧道內發(fā)生事故、糾紛、故障等,切勿在隧道行車道內長時間停留,以免造成后方車輛擁堵。應該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拍照取證,然后迅速將故障、事故車輛,挪移到緊急停車帶中,并且在后方200米處放置三角警示牌,在安全區(qū)域內等待交警或者救援車輛前來處理。如果有受傷人員,應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
鏈接:墨鏡行車要不得
夏天的陽光耀眼,很多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會戴墨鏡來遮擋刺眼的陽光,墨鏡鏡片的顏色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腦的時間,這種視覺延遲又造成速度感覺失真,使戴墨鏡的駕駛者容易做出錯誤的斷定。墨鏡雖然能緩解視線疲勞,但也是隱形的“馬路殺手”。
尤其是進入光線較暗的隧道后,會有幾秒的“視覺遲鈍期”,讓駕駛員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無法看清外界。若戴著墨鏡,會延長“視覺遲鈍時間”,墨鏡會阻礙司機的判斷,增加意外發(fā)生的風險。因此,開車戴墨鏡進隧道或地下車庫前最好摘下墨鏡,并提前打開車燈。
不同顏色的墨鏡,對駕駛員的視覺也會產生不同影響,戴錯墨鏡也會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交警提醒,駕駛員可佩戴偏光太陽鏡,偏光鏡由7層鏡片組成,最中間的那層用于過濾紫外線、散射光,開車佩戴這樣的眼鏡,能幫助司機專注駕駛,不受光線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