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黃艷玲
(佛山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廣東 佛山 528000)
?
佛山市大氣PM2.5與PM10及能見度關系分析
趙 紅,黃艷玲
(佛山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廣東 佛山 528000)
通過對佛山市10個測點2012年PM2.5濃度連續(xù)自動監(jiān)測數據進行數理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PM2.5濃度夏季較低,秋冬季較高; PM2.5濃度周一和周末較低,但差別不明顯城市內不同地理位置測點的PM2.5濃度值及其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均比較相近;各測點PM2.5/ PM10比值范圍在48.67%~74.07%之間,PM2.5/ PM10比值總體上隨PM2.5和PM10濃度升高而增大;能見度與PM2.5、PM10存在近似冪函數關系,且能見度與PM2.5的冪函數關系更明顯,相關系數更高,表明顆粒物特別是PM2.5在低濕度時消光作用顯著,是影響能見度的重要因素。
PM2.5;PM10;能見度;數理統(tǒng)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fā)展所帶來人們生活改善的同時,環(huán)境污染問題,特別是大氣污染問題開始備受廣泛關注[1,2]。PM2.5作為《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變革代表性污染物,目前社會各界均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但過去對PM2.5的研究主要才用人工采樣的方式,研究樣本量少,缺少長期連續(xù)性的數據,對于PM2.5濃度變化特征難以把握。以往具備長期連續(xù)監(jiān)測PM2.5條件的主要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3~5],針對其它城市的PM2.5污染變化特征的研究鮮見于文獻。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首個整體實施《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城市群地區(qū),佛山市作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員于2012年3~5月全面建設包含10個測點,覆蓋該市五區(qū)的全市PM2.5自動監(jiān)測網絡,并建設佛山空氣質量實況發(fā)布平臺,累積大量PM2.5連續(xù)監(jiān)測數據,并實時向公眾發(fā)布。通過對佛山市10個測點2012年PM2.5濃度連續(xù)自動監(jiān)測數據進行數理統(tǒng)計分析,分析PM2.5濃度時空變化特征,并探索PM2.5占PM10比重的特征,以及顆粒物濃度與能見度關系。
對2012年下半年佛山市PM2.5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PM2.5濃度夏季較低,秋冬季較高,夏季時期,氣溫較高,混合層高度也因此提高,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另外,夏季熱帶氣旋活動頻繁,降水豐富且降雨強度較大,有利于污染物清除。春季和秋冬季時期,氣溫較低,混合層高度較低,靜風天氣發(fā)生頻率較高,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且天氣相對干燥,降水較少,污染物濕沉降有限。通常僅在較強冷空氣南下,氣團活動相對活躍,風速較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污染物迅速消散,因此PM2.5濃度較高;周變化分析發(fā)現(xiàn),PM2.5濃度周一和周末較低,但差別不明顯,與氣象條件變化不受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影響,以及城市生活、工作節(jié)奏加快,商貿活動頻繁,周末仍有大量生產、生活活動有關;日變化分析反映PM2.5濃度全天24 h變化特征不明顯,表明其來源可能多為二次顆粒物,受生產、生活日變化規(guī)律影響較??;PM2.5濃度時間變化趨勢與PM10基本一致,反映在佛山市PM2.5是影響PM10的重要部分(圖1)。
空間變化上,相對于氣態(tài)污染物,PM2.5的空間變化較少,城市內不同地理位置測點的PM2.5濃度值及其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均比較相近。可見PM2.5濃度受二次污染等影響,區(qū)域特征比較顯著(圖2)。
2012年下半年佛山市各測點PM2.5/PM10比值范圍在48.67%~74.07%之間。位于工業(yè)發(fā)達城區(qū)的測點PM2.5/PM10比值比較接近,說明在這些地區(qū)PM10中粒徑小于2.5 μm的細顆粒物比例比較接近,顆粒物污染特征較為相似(表1)。
對不同顆粒物濃度區(qū)間中PM2.5/PM10比值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PM2.5/PM10比值總體上隨PM2.5和PM10濃度升高而增大,說明粒徑小于2.5 μm的顆粒物是導致顆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
表1 不同顆粒物濃度區(qū)間中PM2.5/PM10比值分布
圖1PM2.5濃度時間變化特征
圖2 不同位置監(jiān)測點PM2.5和SO2濃度日均值變化
對佛山市PM2.5濃度和世紀蓮測點能見度監(jiān)測數據分析發(fā)現(xiàn)(圖3),能見度與PM2.5、PM10存在近似冪函數關系,且能見度與PM2.5的冪函數關系更明顯,相關系數更高;隨著顆粒物濃度增大,能見度下降明顯,尤其是PM2.5升高時,能見度下降速度更快;濕度越低,相同程度的顆粒物濃度變化對應能見度的變化幅度更大,顆粒物濃度的改變對能見度影響更大。 表明顆粒物特別是PM2.5在低濕度時消光作用顯著,是影響能見度的重要因素。從冪函數關系式可推算,在濕度小于80%時,PM2.5濃度降低10%,能見度可提高9%~10%,可見在重污染時期實施應急措施雖不能快速根治污染情況,但阻止污染情況進一步惡化,可有效防止灰霾加重。
圖3 2012年下半年佛山市PM2.5濃度與能見度、PM10濃度與能見度關系
(1)通過數據經分析發(fā)現(xiàn):PM2.5濃度夏季較低,秋冬季較高;PM2.5濃度周一和周末較低,但差別不明顯;PM2.5濃度全天24 h變化特征不明顯;PM2.5濃度時間變化趨勢與PM10基本一致,反映在佛山市PM2.5是影響PM10的重要部分。
(2)城市內不同地理位置測點的PM2.5濃度值及其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均比較相近。
(3)佛山市各測點PM2.5/ PM10比值范圍在48.67%~74.07%之間。PM2.5/ PM10比值總體上隨PM2.5和PM10濃度升高而增大,說明粒徑小于2.5 μm的顆粒物是導致顆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
(4)能見度與PM2.5、PM10存在近似冪函數關系,且能見度與PM2.5的冪函數關系更明顯,相關系數更高,表明顆粒物特別是PM2.5在低濕度時消光作用顯著,是影響能見度的重要因素。
[1]Koch M. Airborne fine particalates in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health effect studies, monitoring data and emission inventories[R]. Laxengurg, Austria: IIASA, 2000.
[2]Christoforou C S, Salmon L G, Hannigan M P, et al. Trends in fin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southern California [J]. Jounal of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00. 50: 43~53.
[3]吳兌,劉啟漢,梁延剛,等. 粵港細粒子PM2.5污染導致能見度下降與灰霾天氣形成的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2,32(11):2660~2669.
[4]楊復沫,賀克斌,馬永亮,等. 北京PM2.5濃度的變化特征及其與PM10、TSP的關系[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6):27~31.
[5]王文錚. 上海市靜安區(qū)PM2.5濃度變化特征及其與PM10的關系[J]. 北方環(huán)境,2013,25(2):129~131.
2016-07-11
趙紅(1968—),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工作。
X51
A
1674-9944(2016)16-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