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厲佳 趙海波
[摘 要]解決問題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枯燥乏味的教學和練習讓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無法發(fā)揮自己的主動優(yōu)勢,給課堂教學帶來阻力。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巧設問題、作業(y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變思維能力,逐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解決問題 情境 問題 作業(yè)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6-060
在小學低段數(shù)學教學中,解決問題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骄浚瑥亩行岣叩投螌W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生活案例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育還不成熟,尤其是低段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容易被別的事物吸引。如果教師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只是生搬硬套書本上的知識,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其喪失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設計出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的教學內(nèi)容,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教師出示例題“學校買了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共18盒,其中彩色粉筆有7盒,白色粉筆有多少盒?”教師要首先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只有清楚題意才能根據(jù)題目進行求解。題目中說“學校買回的白色粉筆和彩色粉筆共18盒”,即白色粉筆+彩色粉筆=18(盒),其中彩色粉筆有7盒,則白色粉筆+7=18(盒),根據(jù)已知條件可以求出白色粉筆為18-7=11(盒)。教師在舉例子時用學生常見的粉筆為例,十分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二、巧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變思維能力
“多變”是指變換說法,也就是一題多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克服思維定式的干擾,有利于培養(yǎng)低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多變思維,可以采用變化法教學,也就是在不改變題目原意的前提下,換另一種說法,使題目隱含的意思明朗化,更易于被學生理解。教師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將一道數(shù)學例題拆分成幾道小題,先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教師再講解例題。做完例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做一些補充條件、拆題拼題的練習,以鞏固所學。
例如,“二(1)班有故事書52本,比科技書少15本,二(1)班的故事書和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本題的關鍵句是“比科技書少15本”,這句話直接關系到求科技書的數(shù)量,是解題最關鍵的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動腦思考,看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可以轉化為哪幾種說法。本題的關鍵句可以轉化為(1)科技書比故事書多15本。(2)故事書的本數(shù)加上15本就等于科技書的本數(shù)。(3)故事書加上15本就和科技書一樣多。根據(jù)這些條件,學生就很快求出了科技書有52+15=67(本)。這樣變換說法,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式,避免學生見到“多”字就用加法,見到“少”字就用減法的做法,從而培養(yǎng)低段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運用這種方法還能集中學生注意力,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三、巧置作業(yè),鞏固教學內(nèi)容
教師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僅僅依靠課堂的教學是不夠的,還要將知識的訓練延伸到課堂外,給學生布置一些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能在課后有效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yè),要與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相一致,從而確保教學效果良好。
例如,在教學“表內(nèi)乘法(一)”后,教師可以出示課后作業(yè)“1.有一堆西瓜,分為6組,每組有4個,一共有多少個西瓜?2.小強買4本故事書,每本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3.有5盒彩色粉筆,白色粉筆是彩色粉筆的6倍,有多少盒白色粉筆?”這些例題涵蓋了本單元的基本知識點,能很好地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作圖的方式解決問題,如題目1,學生可以根據(jù)題意畫圖,4個西瓜畫作一組,有6組這樣的西瓜,通過自己畫的圖就可以直觀地知道所求答案。題目2、3也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計算。作圖的方法使題目意思更為直觀明了,方便理解和計算。
小學低段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審題意識和能力,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注重實際運用,尋求更多的策略,最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