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32 Cu—64
卷Ⅰ(選擇題,共14分)
一、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
1.維生素是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素之一,可起到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預防疾病和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維生素的是( )
A.草莓
B.魚
C.米飯
D.大豆油
2.人類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響人體健康
B.空氣是混合物
C.空氣中不含二氧化碳
D.氮氣可以供給呼吸
3.“兩型”社會,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關碳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氣體
B.室內(nèi)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氣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徑主要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剛石、石墨是碳的單質(zhì),而C60則是碳的化合物
4.實驗是檢驗化學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
5.類比歸納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類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過濾時使用玻璃棒起到引流作用;結晶時使用玻璃棒也起到引流作用
B.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一氧化碳也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C.鋁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耐腐蝕;鐵制品表面易形成鐵銹,也耐腐蝕
D.稀鹽酸中能解離出氫離子;硫酸溶液中也能解離出氫離子
6.近年來,木糖醇作為新型甜味劑正在悄悄地代替蔗糖進入生活,能有效防止齲齒。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下列關于木糖醇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 ℃時,木糖醇的溶解度是60 g
C.將70 ℃時木糖醇的飽和溶液降溫到60 ℃,會析出木糖醇晶體
D.50 ℃時,100 g水中加入80 g木糖醇,攪拌,可得到飽和溶液
7.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2所示。下列有關砷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砷是一種高毒性的非金屬元素
B.砷元素的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33
C.砷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74.92
D.砒霜的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其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為+2
卷Ⅱ(非選擇題,共28分)
二、填空題及簡答題(共4小題,每空1分,滿分17分)
8.我國加強對稀土等相關產(chǎn)品的出口配額管理措施,卻遭遇美日歐盟提起訴訟,世界貿(mào)易組織最終裁定中國敗訴。稀土元素稱為“21世紀黃金”,則:
(1)稀土系儲氫合金是一類能夠大量吸收氫氣,并與氫氣結合成金屬氫化物的材料,此過程發(fā)生了 (填“物理”或“化學”) 變化。
(2)工業(yè)上常用金屬熱還原法制備稀土元素。氯化鈰(化學式為CeCl3)在高溫條件下與足量的鎂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鈰,則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稀土金屬礦物的儲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中國稀土資源儲藏量占有全世界30%,同樣需要綠色生產(chǎn)開發(fā)。請列舉出有效保護稀土金屬資源的一條措施: 。
9.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中鑒別羊毛線和棉線的方法是 。
(2)可用 (填名稱)來檢驗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4)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食用“加鐵醬油”可預防 。
(5)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用鍋蓋將其蓋滅的原理是 。
10.下列是實驗室常用的幾種儀器。請回答有關問題。
粗鹽中含少量Ca2+、Mg2+、[SO2-4]和泥沙等雜質(zhì)。粗鹽精制的過程中涉及的常規(guī)操作步驟有:
(1)①加水溶解;②依次加入過量的 BaCl2、NaOH、Na2CO3溶液;③ ;④加入適量的稀鹽酸;⑤ ,冷卻結晶(填試劑或操作名稱)。
(2)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
(3)配制1000 g 5.85%的NaCl溶液,需 g NaCl;在準確稱取固體后,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則所配制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填“偏高”或“偏低”)。
11.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其中,B為紅色固體,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chǎn)等。圖4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A][B][C][D][E][①][②][圖4]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 ,C 。
(2)寫出化學方程式:① 。
(3)C與B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三、填空題(共1小題,每空1分,滿分7分)
12.某化學小組在探究堿的化學性質(zhì)時,做了圖5所示的兩個實驗。
(1)寫出A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兩試管中的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燒杯中出現(xiàn)藍色沉淀。小組同學將燒杯中的物質(zhì)進行了過濾,對濾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
甲:濾液中的溶質(zhì)是Na2SO4、CuSO4;
乙:濾液中的溶質(zhì)是Na2SO4、H2SO4;
丙:濾液中的溶質(zhì)是 ;
?。簽V液中的溶質(zhì)是Na2SO4。
【交流討論】
同學們對以上的猜想提出質(zhì)疑,認為猜想 (填“甲”“乙”“丙”或“丁”)不合理,理由是 。
【設計實驗】同學們通過以下的實驗對猜想進行驗證,請你完成實驗報告。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4分)
13.取一定質(zhì)量的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于燒杯中,向其中加入98 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杯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118 g。求:
(1)原混合物中銅的質(zhì)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精確到0.1%)
【擬題人:鄭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