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玨
瑞士人是我見過最率性奇葩的人了,摳門的時候時常會讓人氣得牙癢,但是噱慨起來絕對讓你目瞪口呆。在他們的觀念里,節(jié)儉不代表貧窮,奢華不代表富有,簡樸不代表簡陋,氣派不代表隆重,這就是瑞士人真正的“內涵”!
能“省”則“省”
先生曾在瑞士留學3年,回國后一直對瑞士風土人情念念不忘。正趕上先生工作的銀行派人前往瑞士同行交流學習,先生作為不二人選,便攜我一同奔赴這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國度。
在去瑞士之前,我在網上稍稍了解了一下,瑞士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人均收入高達5萬美元(約人民幣30萬元)。不僅如此,瑞士更是“手表王國”,其生產的“勞力士”“梅花”“雷達”等奢侈名表享譽全球,為瑞士帶來了巨大財富,瑞士也成了富有的代名詞。
下了飛機,同行的喬治開了一輛老舊的雪鐵龍手動擋汽車來接我們。他和先生一路閑聊,從工作到家庭,談得十分投機。從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喬治居然身為高級管理人員,月薪高至1萬美元。
我聽后十分不解:既然喬治這么有錢,為何不買一輛好一點的車,而是開著一輛又老又舊的雪鐵龍?
喬治笑著解釋說:“這車可不是我的,是公務用車?!甭牶笪掖蟪砸惑@,瑞士銀行作為歐洲第二大銀行,其他銀行在歐洲也是影響非凡。按理說,接待外國交流人員,至少要開輛上得了臺面的車,而且,其公務用車應該都是中高檔汽車,沒想到卻是中國家庭出門都會嫌棄的老舊車。
見我難以置信的表情,先生在耳邊悄悄私語:“瑞士人雖然有錢,但卻是出了名的低調,花錢從來不鋪張浪費,講究實用經濟。”
我聽后不敢茍同:一個月薪1萬美元的高管,要是在中國肯定是購置豪車幾輛,而喬治卻過得如此拮據,這也太“低調”了吧?
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更“低調”的還在后頭!
瑞士車輛普及率很高,平均兩人一輛車??扇鹗抗飞蠀s難見一輛好車,幾乎看不到寶馬、保時捷、路虎等名牌,滿大街都是大眾、雪鐵龍以及福特在穿梭。不僅如此,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中小型載客車輛,私家車是少之又少,這實在和我想象中的富有奢侈相差太遠。
見我一臉困惑,喬治解釋道:瑞士人在生活中更是“能省則省”,平日上下班大都選用火車、有軌電車、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就連很多公司老板、國會議員也時常乘坐公交車,只有節(jié)假日才開著自己的車外出休假旅游。
喬治說:“在瑞士,開名車會讓人覺得有擺闊炫富的嫌疑,是要被鄰里和社區(qū)嘲諷和鄙視的。”
該“摳”則“摳”
喬治將我們帶到下榻的酒店,告訴我們半個鐘頭后就是晚宴。按照中國的待客之道,我猜想瑞士銀行方應該準備一頓豐盛的接風宴??梢坏降攸c我便傻眼了:竟是隨處可見的自助餐!
先生看出我的埋怨,解釋道:“瑞士人一向節(jié)儉,不會向中國那樣設宴待客,一頓自助餐在他們眼里,就是最好的招待了,既方便又實惠?!?/p>
我只好入鄉(xiāng)隨俗地取了餐盤就餐,可接下來的一幕讓我大吃一驚:喬治不但把炒面吃得精光,還用手指把盤子里的沙拉醬抹起來吃得一干二凈,并用面包將菜汁吸干吃掉,臉上沒有絲毫的難為情,十分坦然??粗鴨讨蔚摹疤虮P”之舉,我終于明白了先生此話的含義,深深為瑞士人的“節(jié)儉”哭笑不得。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這份“摳門”無處不在。
瑞士被譽為“手表王國”,其生產的“勞力士”“梅花”“雷達”等手表享譽全球。但瑞士人手腕上戴的,大都是普通手表。有些人甚至戴十分低廉的塑料電子表。甚至連吃喝,瑞士人都得精打細算。餐桌上常擺的并非大魚大肉,只是普通炒面、果汁。不管你在高級酒店還是在街頭餐館就餐,不論地位高低,也不論你貧窮或者富有,吃飯都很節(jié)儉,不允許浪費,否則要被罰款。
不僅如此,富得流油的瑞士人為了省錢,經常開車到邊境的法國小鎮(zhèn)選購食品,因為那里的奶、肉、蛋的價格便宜40%;主婦買菜用筐,商店里的包裝袋是紙袋;家庭用的洗滌用品大都是買簡裝的,回家后往舊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舊報紙和無用廢物分類裝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統(tǒng)一回收處理;瑞士的水源比較充足,但人們用水一點不浪費,所有廢水都要集中處理后才能排放,凈化后的水還用來洗衣服;通過下水管將雨水接進貯水池里,供沖冼廁所、洗滌衣物之用。
瑞士人不但在消費上“吝嗇”,而且在節(jié)能上也有一手,為了節(jié)約能源,更是發(fā)明了“奇葩”煮雞蛋法:在深平底鍋里放一厘米深的冷水,把一只雞蛋放進鍋里,水沸騰后立即關掉電源,讓余熱把雞蛋煮熟,據說這樣可節(jié)省一半電能。
事無巨細的摳門行徑,讓我一邊感嘆瑞士人腦洞大開的同時,一邊為瑞士人的“摳門”深深折服。
該“花”則“花”
瑞士人這么摳門,一分一毫都精打細算,作為全球最富有國家,他們的錢究竟花在了何處?這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先生趁著一個周末的下午,帶我去日內瓦郊區(qū)探望導師德瑞斯先生。德瑞斯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在瑞士屬于富人階層。然而,德瑞斯的家卻沒有絲毫“富貴氣”。
我和先生帶了不少禮品登門拜訪,并帶去不少經濟學研究資料。德瑞斯非常高興,堅決留我們在他家共進晚餐。為了準備晚餐食材,德瑞斯邀我一起去逛逛超市,10歲的孫子小奧姆也跟著我們。
在超市里,瑞斯就挑了一瓶中檔紅酒和一些簡單的食材。正打算離開超市,才發(fā)現(xiàn)小奧姆正盯著一個漂亮的文具盒看,向德瑞斯撒嬌:“我想要這個文具盒……”他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不行,上個禮拜剛給你買過?!蔽铱戳艘幌履莻€文具盒的價格,不過才兩個法郎。在瑞士,也就是一兩塊面包的價錢。
吃飯之時,我才發(fā)現(xiàn)說德瑞斯是吝嗇鬼絲毫沒錯。原來,他只買了一瓶紅酒,是給我和先生喝的,而他自己,喝的是啤酒。因為在瑞士,啤酒要比紅酒便宜得多,買一瓶中檔紅酒的錢大約能買二十瓶啤酒。說是請我吃飯,我們的晚飯也并不豐盛,—分簡單的三明治和幾塊炸雞。我會心一笑,瑞士人的精打細算還真是無處不在。
飯后,我們正在閑聊,突然有一位義工前來募捐。他們想對附近一個社區(qū)的百年木屋進行修繕。我心底暗想,你找錯人了,肯定會空手而歸。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德瑞斯先生聽完義工的話后,絲毫沒有猶豫,開了五百法郎的支票給了義工,并說:“保護我們的卉建筑,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德瑞斯的反差讓我大為驚詫。后來,我才慢慢了解到,這不僅僅是德瑞斯一個人的秉性,大部分的瑞士人性格都是如此,他們在個人生活上很注意節(jié)儉,甚至說得上是摳門,但在保護歷史遺產、公共財產方面,卻又出奇地大方!
蘇婭的先生斯蒂芬也不例外。他曾捐給一所老年活動中心1萬法郎,甚至還曾將名下2套房產捐給社區(qū)做公益財產。
不僅是斯蒂芬和德瑞斯,大多數瑞士人在對待公共消費上,都是極盡所有的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