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
很多年輕的父母工作很忙,常常抽不出時間陪孩子游戲。感嘆著“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父母有沒有想過,其實很多游戲可以隨時隨地和孩子玩,排隊的時候玩,等餐的時候玩,火車上玩,超市里玩……和孩子一起游戲就這么簡單,不需要艱辛地“排除萬難”騰出幾個小時,更不需要積木、玩具、軟墊等“聲勢浩大”的排場。只要耐心地陪伴,還有玩游戲的心情,不需要任何道具,父母就能和孩子開開心心地度過“零碎時間”。
小石頭去哪了
找一顆小石子,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著。家長先拿著小石子在雙手之間快速地來回傳遞,盡量不讓孩子看出小石子在哪只手里。準備好之后,緊握雙拳,讓孩子猜一猜石子在哪只手里。若孩子猜對了,便互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小貼士
若周圍找不到小石子,可以用硬幣等小型的圓狀物代替。這個小游戲特別適合在餐廳等餐、候車室等車以及在火車上玩。這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還能促進孩子大、小肌肉的發(fā)展。
讀口型
大家輪流說一句話,但是不能出聲音,只能用口型。其他人看口型猜一猜,說的是什么。
小貼士
為了加深游戲中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父母不妨先說一些贊美孩子或別人的話,引導(dǎo)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
樹葉速配
讓孩子在周圍撿若干樹葉,家長把每片樹葉折成兩片,分成兩堆。讓孩子嘗試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樹葉正確配對。
小貼士
這個小游戲非常適合晚飯后出門散步玩。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將樹葉正確配對,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還能促進其思考的敏捷性。
無形的密碼
讓孩子將自己的手指想象成粉筆,在空中寫字或畫畫,形成一組密碼。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要仔細觀察,努力破譯密碼。
小貼士
孩子發(fā)揮想象力寫下的“密碼”,會幫助孩子無意識地學(xué)習(xí)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符號。若孩子寫得“太難”,爸爸媽媽難以破譯密碼,可以要求孩子寫得慢一些,清楚一些。
排隊猜想
排隊時,爸爸媽媽不妨想一些問題,讓孩子發(fā)揮想象力,猜上一猜,比如:下一個來排隊的人會是什么模樣呢?他的購物車里會有哪些物品呢?輪到我們的時候,服務(wù)員會和我們說什么?
小貼士
雖然這是一些似乎“不著邊際”又“漫無目的”的問題,但它們可以任由孩子想象。同時,這些問題會促使孩子去觀察,讓孩子思考生活中不起眼的點點滴滴。
鏡子里的我
兩個人面對面站好,一個人先慢慢地做各種動作,比如梳頭發(fā)、打哈欠、捏鼻子等,最好不要停下來。另外一個人假裝成一面鏡子,模仿對方的動作,就像在照鏡子一樣。
小貼士
玩這個游戲時,孩子常常會做錯,因為他不知道鏡面成像的原理。生活中在照鏡子時,可以提醒孩子多加觀察。說不定有一天,他突然懂得了當你用右手捏鼻子時,他要用左手的道理呢。
愛動的機器人
父母和孩子,一個扮演機器人,一個扮演主人。假定機器人的身上有三個按鈕:按后背是“前進”,按左肩是“左轉(zhuǎn)”,按右肩是“右轉(zhuǎn)”。機器人待命,主人按哪個按鈕,機器人就要按命令行事。若機器人反應(yīng)錯誤,則轉(zhuǎn)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小貼士
這個小游戲需要的空間較大,超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孩子扮演機器人“聽從”父母的指令一起游戲購物。當孩子能夠記住更多的指令時,家長也可設(shè)置“轉(zhuǎn)頭”“蹲下”“伸手取物”等指令,將游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