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
淺談武漢話方言中的“洋”詞
○李 婷
摘 要:筆者討論的是武漢方言中的“洋”詞。本筆者考察了武漢方言中“洋”詞的類型,使用狀況。同時,探討了“洋”詞的語法和語義特征,得出“洋”可以作為武漢方言的方言特征詞這一結論。最后,探討了武漢方言“洋”詞反映的武漢文化。
關鍵詞:武漢方言 洋詞 類型 使用狀況 詞匯特征 武漢文化
筆者所討論的武漢方言中的“洋”詞是指:武漢方言詞語中帶有“洋”字的詞語。朱建頌在《武漢方言概要》和《武漢方言詞典》中收錄了相當一部分武漢方言中的“洋”詞,筆者就朱建頌兩本著作中的“洋”詞做封閉調查。本次調查中《武漢方言詞典》收錄洋詞 12 條,《武漢方言概要》中收錄洋詞 42 條,除去二者重復的部分,一共是51條。即:
東洋車子、飄洋、莫呼洋蟲、洋鱔魚、洋談、莫洋談、洋里洋氣、洋盤、洋筆、京蘇洋廣、洋芋、現(xiàn)洋、洋、洋鼓洋號、洋??、洋蠟(燭)、洋話、洋畫、開洋葷、洋娃子、洋娃娃、洋瓦、洋婆子、洋火、洋火簽子、洋得螺、洋鐵、洋鐵匠、洋灰、洋苕、洋教、洋鋤頭、洋瞅不睬、洋狗子、洋油、洋油燈、洋堿、洋線、洋線子、洋線針、洋船、洋人、洋生、洋參、洋房子、洋糖、洋糖開、洋薑、洋蔥(頭)、華洋糕、洋糖伏汁酒。
武漢方言中51個“洋”詞,大致可以分為十一類:
1.食品、生活用品類:洋參、洋苕(土豆)、洋芋、洋薑、洋蔥(頭)、洋糖、洋糖開、華洋糕、洋糖伏汁酒、洋筆、洋油、洋油燈、洋堿、洋線、洋線子、洋線針、洋火、洋火簽子、洋蠟(燭)
2.宗教類:洋教
3.交通工具類:東洋車子、洋船
4.語言、藝術類:洋話 、洋鼓洋號
5.娛樂類:洋娃娃、洋畫、洋得螺
6.身份稱謂類:洋鐵匠、洋狗子、洋生、洋人、洋婆子、洋娃子、洋盤、洋苕(呆笨的人)
7.工業(yè)、建筑類:洋瓦、洋灰、洋鐵、洋房子、洋??
8.服飾類:洋鋤頭
9.地理類:京蘇洋廣
10.經(jīng)濟類:現(xiàn)洋
11.其他:洋、洋談、洋鱔魚、開洋葷、洋鱔魚、洋里洋氣、莫呼洋蟲、洋瞅不睬、京蘇洋廣、見洋廣、神氣五六洋、飄洋
從類型分布來看,武漢方言“洋”詞中食品、生活用品類的詞語最多(19個),占整個“洋”詞的37.25%。
(一)動態(tài)的歷時角度
從動態(tài)的歷時角度分析,武漢洋詞可以分為歷史詞、傳承詞和替換詞。
1.歷史詞
京蘇洋廣、東洋車子、洋談、莫洋談、洋鱔魚、見洋廣、洋里洋氣、洋盤、洋船、洋線、洋線子、現(xiàn)洋、飄洋、洋狗子、洋生(呆笨的人)
它們曾用于某一時期,新中國成立以后,逐漸消亡,現(xiàn)在已不再使用。
2.傳承詞
“神氣五六洋、洋盤、洋里洋氣、洋談、莫洋談(不要胡說)”“洋芋、洋苕、洋參、洋薑、洋蔥”基本上是從國外引進并在國內(nèi)種植的作物,語素“洋”與“土,本地”相對,這些詞用來區(qū)別本土特產(chǎn)。其中,“洋苕”多用來比喻“傻透了的人”?!把罄镅髿狻币鉃椋骸昂锖俊?。“洋人”現(xiàn)多指:“呆笨的人?!边@些詞語分別出現(xiàn)于不同的歷史時期,現(xiàn)在仍在使用,仍有很強的生命力。
3.替換詞
洋筆(鉛筆)、洋油(煤油)、洋油燈(罩子燈)、洋堿(堿)、洋線(線)、洋線子、洋線針、洋火(火柴)、洋火簽子、洋蠟(燭)、洋瓦(瓦)、洋灰(水泥)、洋鐵、洋房子、洋?? (瀝青)、洋芋(土豆)、洋婆子(外國女人)、洋娃子(外國小孩)、洋得螺(空竹)、洋鋤頭(皮鞋)等。這些詞語在歷史上曾經(jīng)流行過,目前已經(jīng)被括號內(nèi)的詞語替代。
(二)靜態(tài)共時層面
從靜態(tài)的共時層面,武漢方言洋詞可以分為:全國通用詞,武漢方言獨有詞語和借入詞語。
1.全國通用詞語
洋人 洋油 洋火 洋船
2.武漢方言獨有詞語
洋(①不懂,無知②發(fā)呆,失神)、洋婆子、洋狗子、洋娃子、洋線子、洋生、洋人、洋生、洋苕、神氣五六洋、開洋葷、飄洋、洋話、洋線針、洋里洋氣
3.借入詞語:
“洋盤”一度寫為“洋判”。朱建頌認為“洋盤”來自于上海方言,《武漢方言中的“洋盤”》(周筱娟2011)對這一觀點作了考證。
(一)語音特點
統(tǒng)計得出,武漢方言“洋詞”中雙音節(jié)詞語最多(26個),約占50.9%。
(二)詞匯特點
1.名詞性的洋詞后綴“子”
洋線子 洋火簽子 洋狗子 洋娃子 洋婆子 洋房子 東洋車子
這些詞語加了后綴“子”后語調增強。有的詞語則在所指(內(nèi)容)上發(fā)生了變化。例如:“洋線”指機器紡紗制的縫衣用的線。“洋線子”則指機器紡的紗。在感情色彩方面,有些詞語加則重了貶義色彩:例如“洋婆子”“洋狗子(漢奸)”“洋娃子”。
2.名詞性的洋詞后綴“頭”
洋蔥頭
詞綴“頭”變讀為 [to2],體現(xiàn)了調侃、戲謔俏皮的情感色彩。
3.重疊
武漢方言“洋詞”的重疊主要有兩種:(1)疊音如:洋??(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瀝青的形態(tài))洋娃娃(2)重疊為“A里AB”的格式,如:洋里洋氣
(三)語法特點
武漢方言中詞語“洋”語義還包括:①不懂、無知②發(fā)呆、失神,其語義的獨特性顯示出較之其他方言更為活躍的組合能力和句法功能。
1.可以直接修飾名詞
例如:洋人,洋生,洋苕
2.可以修飾動詞
例如:洋談(胡說)
3.有主語+動詞+“洋”或者動詞+“洋”的句法格式
例如:他看洋了 嚇洋了
4.可以受到程度副詞“蠻”“幾”修飾
例如:你看他幾洋呃,站到那里眼睛動都不動!
你蠻洋咧,連這都不曉得。
趙葵欣在其《武漢方言語法研究》中認為,“蠻”“幾”是武漢方言中的程度副詞,相當于“很”。武漢方言中的“洋”可以被程度副詞“蠻”“幾”修飾。
(四)語義特征:
1.武漢方言洋詞中語素“洋”的語義演變
從“洋”詞中“洋”的語義的歷史發(fā)展來看,“洋“最初由其本義水,即古水名,后來逐步引申為盛大寬廣、廣闊的水面、外國、外國的、現(xiàn)代化的,現(xiàn)代的,洋錢,銀洋等義項。到近代明清時期,我國和西方各國有相當規(guī)模的商貿(mào)往來,尤其是到了清末,隨著西方各國入侵中國,也帶來了更為先進的近現(xiàn)代化文明。商業(yè)貿(mào)易更加頻繁,在國外商品大量進入中國,人們對“洋”的認知也發(fā)生變化。其語義又發(fā)展為“舶來品,多指外國、外國的(多指西洋,西洋的)。”
19世紀中后期,武漢作為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開埠以后,大量的外國人來到武漢,由于語言不通,外國人給當?shù)氐娜藗兞粝碌目贪逵绊懠矗翰欢蜔o知。“洋”的“外國的,外國人”這一義項通過隱喻的方式引申為“不懂和無知”。再由“不懂無知”聯(lián)想到“不懂和無知”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即“發(fā)呆、失神”。于是,“洋”用隱喻的方式引申出了“發(fā)呆、失神”。
2.武漢方言中“洋”詞可以作為武漢方言的特征詞
詞語“洋”在各地方言之間義項的多少存在差異,武漢方言“洋”詞中的“洋”中有7個義項。同時,對《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洋”詞的統(tǒng)計調查得出:武漢方言洋詞中比較其他方言諸如上海、廈門、成都、福州、南京、忻州、高榮、太原、績溪、濟南、廣州等地方言來看,多出“發(fā)呆,失神”和“不懂、無知”2個獨有的義項。同時,具有這2個義項的洋詞在武漢方言口語中經(jīng)常使用。因而,根據(jù)李如龍《論漢語方言特征詞》中的方言特征詞理論分析,武漢方言“洋”詞可以作為武漢方言中的方言特征詞。
3.武漢方言中“洋”感情色彩
在51個武漢方言中的“洋”詞中,褒義詞,如:洋鱔魚(行為敏捷的人);貶義詞,如:洋談、洋人(呆笨的人)、洋生(呆笨的人)、洋婆子、洋盤、洋狗子、洋瞅不睬、洋婆子、流洋油、洋火簽子等。
統(tǒng)計得出“武漢方言“洋”詞中褒義詞占1.96% ,貶義詞占31.37%,貶義詞居多。
(一)武漢方言“洋”詞透露著武漢人的性格特征
“洋鋤頭”意指皮鞋,特點是工藝扎實,結實耐穿,有分量。何祚歡在《城市民謠》中有對該詞的解釋,他認為皮鞋“結實”,所以稱“洋鋤頭”。不僅如此,武漢人將這種“扎實”的皮鞋聯(lián)想為“洋鋤頭”,形似“鋤頭”,結實程度也如“鋤頭”。又如,“洋火簽子”是火柴棒的舊稱,后常用來形容瘦弱的人,等等??梢?,武漢方言中“洋”詞折射出武漢人調侃戲謔、風趣幽默、精明智慧的性格特征。
(二)武漢方言“洋”詞反映獨特的武漢商埠文化和近現(xiàn)代工業(yè)文化
1861年漢口被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漢口辟為對外通商口岸之后,外國資本在這里開設洋行,傾銷工業(yè)品,外洋輪船也直接開入漢口碼頭。同時,強大的水運系統(tǒng)上連重慶下至上海,武漢有著繁榮發(fā)達的商貿(mào)經(jīng)濟。洋務運動開始以后,李鴻章開設“輪船招商局”,漢口分局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yè)之一。
《武漢市志》記載:
武漢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基地,最大的工業(yè)企業(yè)為漢陽鐵廠,興建工廠的數(shù)量、規(guī)模與速度均居全國城市的前列。
漢口的重工業(yè)發(fā)達,隨之而來的“洋”文化和大量的工業(yè)品貿(mào)易,改變著武漢人的生活進而豐富和影響了武漢方言。
參考文獻:
[1]朱建頌.武漢方言詞典[Z].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朱建頌.武漢方言概要[Z].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如龍.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許慎著,徐鉉校注.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趙紅梅.漢語方言詞匯語義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7]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現(xiàn)代漢語漢語方言大字典(全5卷)[Z].北京:中華書局,1999.
[8]呂叔湘,丁聲樹主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9]黃河清,姚德懷.近現(xiàn)代辭源[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10]趙葵欣.武漢方言語法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11]何祚歡.城市民謠地方民俗散文集[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6.
[12]周筱娟.武漢方言中的“洋盤”[J].漢語學習,2011,(4).
[13]周熙文.武漢市志(1840—1985)[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2.
[14]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李婷 湖北武漢 武漢大學文學院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