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中藥牽牛子3克,研成細末,用米醋調(diào)和成糊狀,然后用紗布包裹好,用膠布固定在肚臍處,每日更換2次。連續(xù)3~5天,可治小便不通、老年性水腫。
北京海淀 李玲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臍療是中醫(yī)外治法之一。肚臍(神闕穴)是經(jīng)絡之總樞,經(jīng)氣之匯海,具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陰陽、疏通氣機的功能。臍部皮膚薄弱,便于藥物穿透、彌散、吸收。施藥于神闕,能起到藥療、穴效的雙重作用。臍療治水腫在古代方書多有記載。
牽牛子是峻下逐水的代表藥物之一,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等功效,常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腳氣等癥?!睹t(yī)別錄》云:“牽牛子……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研究表明,牽牛子所含牽牛子甙具有瀉下、利尿等作用。據(jù)臨床報道,以牽牛子為主藥,或與他藥配伍,治療急性腎炎、心包炎、肝硬化等所致的水腫均有較佳效果。牽牛子治水腫多采用內(nèi)服(研粉制丸或煎服),外用比較少見。牽牛子有一定毒性,口服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牽牛子敷臍對改善水腫可能有一定效果。此法簡單安全,也可用于老年體弱的水腫患者。不過,不少老年性水腫都與心、腎、肝等疾病有關(guān),患者使用本方前,最好能到醫(yī)院確診水腫病因,治療上能標本兼治,才更有利于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