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羞怯在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間的中介作用
      ——基于階層回歸分析和Bootstrap法的檢驗*

      2016-09-23 06:22:44桑青松李楠楠童張夢子
      關鍵詞:消極智力中學生

      桑青松,李楠楠,童張夢子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心理學研究】

      羞怯在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間的中介作用
      ——基于階層回歸分析和Bootstrap法的檢驗*

      桑青松,李楠楠,童張夢子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中學生;情緒智力;社會適應;羞怯;中介作用

      研究采用中學生情緒智力問卷、青少年害羞量表、簡版社會適應評估問卷對770名中學生(平均年齡為15.47歲,SD=1.94)進行測試,探討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的關系并分析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間的中介作用。階層回歸分析表明:在控制人口學變量后,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對消極適應具有負向預測作用;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羞怯在情緒智力與消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法檢驗發(fā)現(xiàn)間接效應95%的置信區(qū)間不包括0(P<0.05)。這說明情緒智力不僅能直接預測社會適應,還通過羞怯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社會適應。

      1 引言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激烈競爭依賴于國家的綜合國力,高素質(zhì)人才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增強高素質(zhì)人才應對復雜多變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意義重大。社會適應是人類與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交互作用中達到平衡的過程[1],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可以幫助有機體獲得獨立成長和承擔社會責任。[2]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個體的觀念,行為方式隨之而改變,使之適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過程即是社會適應。[3]有國外學者從社交技能、學校歸屬感、孤獨感及社會不滿情緒四個方面來測量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并認為社交技能的缺乏會導致個體出現(xiàn)社會適應問題,如同伴排斥、孤獨感、對學校缺乏歸屬感或出現(xiàn)退學問題。[4][5]持社會學立場的研究者將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滿意度作為衡量個體社會適應狀況的兩大指標,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適應一般指個體從心理層面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狀況,可以從自我適應、人際適應、行為適應及環(huán)境適應四個方面去理解其內(nèi)涵。個體在面對新情境時一般有三種反應方式:改變環(huán)境以適應自身需要、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念以接受新情境、采用心理防御機制以克服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焦慮。

      Salovey&Mayer 提出情緒智力的概念之后[6],許多國外學者著重強調(diào)情緒智力伴隨著情緒的人際特征而出現(xiàn)。[7-8]社會功能觀認為與社交有關的情緒信號有助于個體了解在與他人交往中如何做出恰當?shù)姆磻?。[9]情緒智力是個體識別、運用和管理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10]320-343,包含個體感知潛在的情緒信號,適應不同情緒和社交情境的能力。準確感知情緒信息的能力與個人對環(huán)境刺激的反應靈活性有關,情緒智力包含了個體注意、接受情緒線索以提取刺激的固有信息的能力。[11]準確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可以幫助個體覺察潛在的互動及對社交關系的維持。情緒智力較高的個體會體驗到極少的孤獨感,同時他們能夠很好地維持工作與家庭生活間的平衡狀態(tài)。[12]也有研究認為情緒智力包含個體精確分析情緒的能力,運用感覺、情感與情緒知識提升思維水平的能力,可以把這些能力看作是一般情緒智力的組成部分。[13]已有研究表明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具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與行為表現(xiàn),相應地,他們還會具有融洽的人際關系;[14-15]情緒智力對個體的生活滿意度與掌握感具有獨立的預測作用。[16-17]因此,準確識別、覺察他人情緒的個體常常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水平,較高的情緒智力可以促使個體獲得更加豐富和多樣的社會生活。

      羞怯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廣泛性。從個體的情感和行為表現(xiàn)角度來看,羞怯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個體感到不自在或壓抑,并害怕受到他人的消極評價,這種沮喪或消極的情緒體驗會明顯減弱個體對人際目標和職業(yè)理想的追求。[18]作為氣質(zhì)或者人格特質(zhì)的羞怯,本質(zhì)上是發(fā)生在社會情境下的社會現(xiàn)象,常表現(xiàn)為猶豫,或者面對社交情境特別是陌生場所時感到不自在。[19]一些縱向研究表明,羞怯是一種穩(wěn)定的遺傳結(jié)構(gòu),它可以預測個體成年后某些重要的生活成果,如人際關系,職業(yè)成就與精神病理癥狀。[20]同時,羞怯的社會適應模型認為社會適應主要強調(diào)個體對社交活動的適應性,包括生理反應、行為表現(xiàn)、情緒體驗與心理狀況四種成分;而羞怯個體的心理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接近或進入到社交活動階段、避開社交活動階段、憤恨階段。[21]294-305在學校生活中,羞怯與教師拒絕、內(nèi)化問題呈正相關,與老師的親密關系和沖突呈負相關,而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密、沖突與信賴可以緩解幼兒的羞怯及個體社交能力與適應不良的水平。[22]

      近年來,國外探究了情緒智力對羞怯個體的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及人際關系管理等的影響,情緒智力可以顯著預測個體的羞怯水平。[23]情緒智力影響個體的羞怯程度,羞怯個體在人群中會體驗到恐懼與壓力,進而試圖避免不熟悉的人群和社交關系。[24]Hajloo和Farajian還認為羞怯個體缺乏足夠的能力控制情緒,他們不能合理地理解與控制情緒或者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個體社會適應狀況而言,生活適應、友誼質(zhì)量、孤獨感等內(nèi)化問題受制于羞怯水平。羞怯與孤獨感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的相關[25],并且羞怯能直接正向預測個體的孤獨感體驗。[26]作為一種主要的社會情緒特質(zhì),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敏感性羞怯對個體的社會與心理適應起著重要的作用。[27]縱向研究也表明,兒童早期的羞怯壓抑行為可以預測其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適應問題,如同伴排斥、孤立、學業(yè)失敗、職業(yè)穩(wěn)定與心理健康等。[28-29]隨著中國發(fā)展成為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jīng)濟社會,敏感性害羞的兒童很容易發(fā)生適應性問題,羞怯能正向預測兒童發(fā)展過程中的孤獨、抑郁及教師評價等內(nèi)化問題。[30]可見,情緒智力作為一種“熱智力”影響著個體的羞怯水平與社會適應狀況,而羞怯作為“自我施加的心理枷鎖”對個體的社會適應具有不可忽視的制約作用。

      依據(jù)已有研究可知,高情緒智力可以促進個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地承受與應對挫折和壓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那么,情緒智力究竟如何作用于個體的社會適應狀況?是直接作用還是通過其他變量的間接作用?目前鮮有研究探索個體消極的人格特質(zhì)在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作用機制。由此,本研究選取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期通過探討情緒智力、羞怯與社會適應的關系,進一步理清情緒智力與羞怯對社會適應影響的作用機制,為提高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供理論依據(jù)?;谝陨戏治?,本研究假設情緒智力不僅直接影響個體的社會適應狀況,還通過羞怯的間接作用影響其社會適應狀況,即羞怯是情緒智力作用于社會適應的中介變量。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式,選取河南省駐馬店市、湖北省隨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及蕪湖市四所中學的學生為被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共發(fā)放80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70份,有效回收率為95.65%。其中,七年級為113人(14.7%),八年級為116人(15.1%),九年級為103人(13.4%),高一為109人(14.2%),高二為158人(20.5%),高三為171人(22.2%);男生為397人(51.6%),女生為373人(48.4%);中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5.47歲(SD=1.94,全距為11~20)。

      2.2研究工具

      2.2.1中學生情緒智力問卷

      研究采用鄒泓,劉艷,李小青等[31]編制,鄒泓,劉艷[32]修訂的《中學生情緒智力問卷》,該問卷采用里克特( Likert )五點計分法,問卷共18個題項,包括情緒感知(4個題項)、情緒運用(5個題項)、情緒理解(5個題項)和情緒管理(4個題項,反向計分)四個維度。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結(jié)構(gòu)效度為:2/df=2.94(2=384.86,df=131),GFI=0.95,NNFI=0.93,CFI=0.94,RMSEA=0.050,SRMR=0.049??梢?,該問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2青少年害羞量表

      研究使用林靜雯[33]編制,袁彬[34]修訂的《青少年害羞量表》,該量表使用五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羞怯水平越高,共有22個項目,包含行為層面(8個項目)、認知層面(6個項目)及情緒反應層面(8個項目)三個維度。在研究中,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刪除語義混淆項目2個,及在其他因子上具有較高負荷的項目2個,保留了18個項目。最終形成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結(jié)構(gòu)效度為:2/df=2.91(2/=384.53,df=132),GFI=0.95,NNFI=0.91,CFI=0.92,RMSEA=0.050,SRMR=0.043。由此可見,刪除項目后的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2.2.3簡版社會適應評估問卷

      研究采用余益兵,鄒泓等[35]編制的《簡版社會適應評估問卷》(CASAS—38),采用5級評分,共38個題目,該問卷分為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兩個領域,積極適應包括四個維度,分別為自我肯定(5個題目)、親社會傾向(5個題目)、行事效率(5個題目)、積極應對(5個題目),消極適應包括四個維度,分別為自我煩擾(5個題目)、人際疏離(4個題目)、違規(guī)行為(5個題目)、消極退縮(4個題目)。在本研究中,積極適應領域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7,結(jié)構(gòu)效度為:2/df=2.79(2=462.93,df=166),GFI=0.94,NNFI=0.91,CFI=0.92,RMSEA=0.048,SRMR=0.047;消極適應領域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9,結(jié)構(gòu)效度為:2/df=2.99(2=392.66,df=131),GFI=0.95,NNFI=0.89,CFI=0.90,RMSEA=0.051,SRMR=0.049??梢姡搯柧碓诒狙芯恐芯哂辛己玫男判Ф?。

      2.3研究程序與統(tǒng)計分析

      調(diào)查問卷由個人基本情況和測量問卷兩個部分構(gòu)成。個人基本情況包括七個人口學變量,分別為被試的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擔任班干部情況、父親受教育水平、母親受教育水平及家庭收入水平。問卷發(fā)放主試由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擔任,采用不記名方式集中填寫,現(xiàn)場回收,施測時間約為25分鐘。研究采用SPSS18.0和AMOS21.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通過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驗證性因素分析、相關分析、階層回歸分析、Bootstrap等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數(shù)據(jù)的共同方法偏差、測量工具的信效度及研究假設進行驗證。

      3 研究結(jié)果

      3.1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問卷調(diào)查過程中由被試的主觀作答傾向而產(chǎn)生的同源誤差,研究分別采用程序控制和統(tǒng)計控制兩種方法對數(shù)據(jù)調(diào)研與分析過程進行了控制。在施測時,研究使用了反向計分、調(diào)整項目順序及保證被試的匿名性等程序控制的方法對同源誤差進行了控制。在數(shù)據(jù)分析時,依據(jù)周浩,龍立榮[36]介紹的統(tǒng)計檢驗方法,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對研究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研究對問卷調(diào)查的所有變量(包括情緒智力、羞怯、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做了CFA來驗證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同源誤差,并建構(gòu)了四個模型,分別為單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六因子模型及七因子模型。

      3.2觀測變量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及相關分析

      使用皮爾遜相關對中學生的情緒智力、羞怯與社會適應的兩個領域積極適應、消極適應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與羞怯(r=-0.34,p<0.001)、消極適應(r=-0.46,p<0.001)之間呈顯著負相關,與積極適應(r=0.70,p<0.001)之間呈顯著正相關;羞怯與積極適應(r=-0.40,p<0.001)之間呈顯著負相關,與消極適應(r=0.57,p<0.001)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四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在0.34~0.70之間,可以進行中介分析。

      3.3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作用

      在分析中介作用之前,首先分析七個人口學變量與情緒智力、羞怯、積極適應及消極適應的相關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些人口學變量與這四個變量相關顯著。因此,中介作用分析時,需要控制人口學變量對社會適應的預測作用。

      依據(jù)Baron與Kenny[37]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研究認為羞怯滿足中介作用的前提條件為:(1)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消極適應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2)情緒智力對羞怯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3)把羞怯放入到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消極適應的關系模型中時,情緒智力的回歸系數(shù)不再顯著(即完全中介作用)或者情緒智力的回歸系數(shù)有所下降(即部分中介作用),同時羞怯的回歸系數(shù)也要顯著。研究采用階層回歸分析方法驗證本研究的假設,具體回歸分析結(jié)果見表1、表2、表3。

      表1 羞怯的階層回歸結(jié)果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2 積極適應的階層回歸結(jié)果

      由表1可知,采用階層回歸分析方法做羞怯對情緒智力的回歸,首先放入七個人口學控制變量,然后放入情緒智力。結(jié)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學變量之后,情緒智力對羞怯(β=-0.34,p<0.001;表1,階層二)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由表2可知,運用階層回歸分析方法做積極適應對情緒智力的回歸,首先放入七個人口學控制變量,然后放入情緒智力。由結(jié)果可知,在控制人口學變量之后,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β=0.71,p<0.001;表2,階層二)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結(jié)合表1和表2的結(jié)果可知,羞怯符合中介變量的前兩個前提條件。將羞怯放入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的關系模型中,情緒智力還能顯著的正向預測積極適應(β=0.65,p<0.001;表2,階層三),并且羞怯能夠顯著的負向預測積極適應(β=-0.18,p<0.001;表2,階層三)。以上分析結(jié)果表明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緒智力不僅直接影響積極適應,還通過羞怯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積極適應。

      表3 消極適應的階層回歸結(jié)果

      由表3可知,運用階層回歸分析方法做消極適應對情緒智力的回歸,首先放入七個人口學控制變量,然后放入情緒智力。由結(jié)果可知,在控制人口學變量之后,情緒智力對消極適應(β=-0.46,p<0.001;表3,階層二)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結(jié)合表1和表3的結(jié)果可知,羞怯符合中介變量的前兩個前提條件。將羞怯放入情緒智力與消極適應的關系模型中,情緒智力還能顯著的負向預測消極適應(β=-0.30,p<0.001;表3,階層三),并且羞怯能夠顯著的正向預測消極適應(β= 0.47,p<0.001;表3,階層三)。以上分析結(jié)果表明羞怯在情緒智力與消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緒智力不僅直接影響消極適應,還通過羞怯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消極適應。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以情緒智力為自變量,社會適應的兩個領域為因變量的路徑中,有兩個顯著路徑:一是直接效應路徑,即中學生的情緒智力直接影響其社會適應狀況;二是間接效應路徑,即中學生的情緒智力通過羞怯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其社會適應狀況,且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表4中,羞怯進入回歸方程后,中介效應僅占總效應的比例為8%,且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的回歸系數(shù)下降幅度不大,說明情緒智力通過羞怯影響中學生積極適應狀況的作用較??;與表4相比,表5的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35%,說明羞怯在情緒智力和消極適應領域之間起著重要的作用。

      表4 模型1的中介效應分析表

      注:模型1是指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之間的中介作用模型,下同。

      表5 模型2的中介效應分析表

      注:模型2是指羞怯在情緒智力與消極適應之間的中介作用模型。

      3.4基于Bootstrap方法的中介作用檢驗

      通過階層回歸分析,可知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消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結(jié)論,本研究使用AMOS21.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建構(gòu)中介作用的理論模型,其中,情緒智力是自變量,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是因變量,羞怯是中介變量。在正式建模之前,首先分析了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總效應,之后再加入中介變量,依據(jù)Point Estimate與Bootstrap分析三個變量之間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的顯著性。在模型1中,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的總效應顯著(c=0.88,S.E.=0.05,C.R.=17.19,p<0.001),加入中介變量羞怯后,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c’=0.85,S.E.=0.05,C.R.=15.72,p<0.001)、情緒智力對羞怯(a=-0.56,S.E.=0.07,C.R.=-7.79,p<0.001)、羞怯對積極適應(b=-0.08,S.E.=0.03,C.R.=-2.60,p<0.01)的效應都顯著。在模型2中,情緒智力對消極適應的總效應顯著(c=-0.84,S.E.=0.10,C.R.=-8.26,p<0.001),加入中介變量羞怯后,情緒智力對消極適應(c’=-0.22,S.E.=0.08,C.R.=-2.80,p<0.01)、情緒智力對羞怯(a=-0.93,S.E.=0.12,C.R.=-7.67,p<0.001)、羞怯對消極適應(b=0.63,S.E.=0.05,C.R.=12.44,p<0.001)的效應均顯著。同時,采用Bootstrap方法驗證中介作用,結(jié)果表明,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95%的置信區(qū)間,均不包括0,且P值小于0.05。因此,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消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4 討論

      融洽的人際關系、較強的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不懈追求的個人目標和職業(yè)理想及適宜的認知方式是個體社會適應發(fā)展良好的重要標志,擁有這四種特質(zhì)的個體能夠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2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呈顯著正相關,與消極適應呈顯著負相關,這說明情緒智力水平越高的中學生,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強。研究結(jié)果與國內(nèi)外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同時,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羞怯在情緒智力與積極適應、消極適應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這說明中學生情緒智力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其社會適應狀況(積極適應和消極適應),還可以通過羞怯這個中介變量間接影響其社會適應狀況。具體來說,在特定的場合下或與特定的人交往時,羞怯個體會產(chǎn)生一種力不從心、焦慮和回避情境的心理傾向[38],它是影響個體自我表露和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情緒智力則反映了個體在社交場合有效地利用、識別和控制情緒以維持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自我人際交往效能感的特殊能力。高情緒智力者在情緒認知與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優(yōu)勢,善于運用合作性的關系相處模式和建設性的沖突管理方式,低情緒智力者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喜歡抱怨和指責。[39]情緒智力和羞怯都可以對個體的社會適應狀況產(chǎn)生影響。

      情緒智力可以顯著地預測個體的社會適應狀況,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況與準確認識他人的情緒變化有關,情緒感知對個體的社會適應水平至關重要。[11]研究中的中介作用分析也表明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具有直接的正向預測作用,對消極適應具有直接的負向預測作用,說明中學生的情緒智力越高,其社會適應狀況就越好。這表明情緒智力越高,中學生越能敏銳地體會、辨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通過領會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學生可以有效地調(diào)控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并會產(chǎn)生或者利用某種情緒以保證自己能夠維持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這樣中學生就可以平和地面對社會情境中各種復雜多變的問題或者困難,更能夠高效地處理自身所產(chǎn)生的積極或者消極的情緒體驗。因此,高情緒智力的中學生能夠迅速地把握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并善于運用情緒去解決問題,以保證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況。如果中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識別、理解、表達及控制情緒反應,他們就會在與社會發(fā)生各種反應的過程中產(chǎn)生挫敗感和孤獨感,進而變得害怕失敗和挫折,這就導致中學生出現(xiàn)更多的消極適應。因此,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都應該有意識地訓練與提高中學生的情緒智力,以幫助中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以往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自我和諧或情緒適應等內(nèi)外因素在情緒智力與個體社會適應之間起中介作用。羞怯對個體的生活適應與社會適應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情緒智力可以顯著影響個體羞怯,高情緒智力者具有較低的羞怯水平。[40]這些研究成果都從側(cè)面反映了羞怯可能是個體情緒智力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一個中介變量。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一假設,即情緒智力通過羞怯這個中介變量間接影響著中學生的社會適應狀況,通過表4和表5可知,在模型1中,情緒智力比羞怯更能預測中學生的積極適應狀況,在模型2中,羞怯比情緒智力對消極適應有更高的預測力。就模型1而言,在加入羞怯這個中介變量后,羞怯的預測力達到顯著水平,而情緒智力對積極適應的回歸系數(shù)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這可能是因為,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況雖然與個體的羞怯水平有關,但和個體的情緒智力高低的關系更為密切,即情緒智力不僅直接影響著積極適應,也會通過羞怯間接作用于積極適應。一般而言,情緒智力較高的個體也會具有較低的羞怯水平,羞怯程度較低的個體善于在社會情境中展現(xiàn)自己,能夠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這樣中學生就能夠融入到周圍環(huán)境中并積極地適應社會。就模型2而言,加入羞怯這個中介變量之后,羞怯的預測力達到顯著水平,而情緒智力對消極適應的回歸系數(shù)有大幅度下降,可能是因為,消極適應狀況不僅受個人情緒智力的影響,更與個體的羞怯水平密切相關。較低的情緒智力與較高的羞怯水平,共同作用于個體的社會適應狀況時,將會導致中學生加倍承受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不適應。情緒智力較低的個體,因為不善于識別和運用情緒解決和應對人、物與事,他們經(jīng)常會具有較高的羞怯水平,在面對權(quán)威人士和應對實際的社會情境時,他們會出現(xiàn)恐懼、逃避與退縮等消極反應,這些負面心理體驗不利于中學生的社會適應,以至于他們表現(xiàn)出更多的消極社會適應狀況。

      總之,本研究揭示的情緒智力與羞怯對個體社會適應的作用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了個體的消極特質(zhì)與積極品質(zhì)的結(jié)合在社會適應中的綜合作用。情緒智力不僅能夠直接地正向預測個體的積極適應,負向預測個體的消極適應,還通過羞怯的中介作用來間接影響積極適應與消極適應。這說明在情緒智力對個體社會適應狀況影響的過程中,羞怯也占據(jù)重要作用。此外,與積極適應的中介模型相比,羞怯對個體的消極適應狀況有著更深刻的影響。因此,中學生消極適應的改善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可以從培養(yǎng)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出發(fā),進而幫助某些中學生降低羞怯水平,最終促進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1]Lukash,E,I.Attitudes toward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Creatively Gifted Children i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J].Russian Education & Society,2005,47(11):57-70.

      [2]韋小滿.關于弱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評估的理論探討[J].中國特殊教育,2004(1):19-22.

      [3]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Jurado,M.,Cumba,A.E.,Collazo,L.C.,& Matos,M.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panish version of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teacher form.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2006,(24):195-209.

      [5]Vaz,S.,Cordier,R.,Falkmer,M.,Ciccarelli,M.,Parsons,R.,McAuliffe,T.,& Falkmer,T.Should schools expect poo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social adjustment,and participation outcomes in students with disability?.Plos ONE,2015,10(5):1-23.

      [6]Salovey,P.,& Mayer,J.D.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and-personality,1990(9):185-211.

      [7]Ekman,P.An argument for basic emotions. Cognition and Emotion,1992(6):169-200.

      [8]Frijda N H,Mesquita B.The social roles and functions of emotions[J].Emotion & Culture,1994,9(12):51-87.

      [9]Keltner D,Kring A M.Emotion,Social Function,and Psychopathology[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320-342.

      [10]Mayer,J.D.,Caruso,D.R.,& Salovey,P.Selecting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The case for ability scales.In Bar-On,R.,&J.D.A.Parker (Eds.),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0.

      [11]Engelberg,E.,&Sjberg,L.Emotional intelligence,affect intensity,and social adjustment.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7(3):533-542.

      [12]Sjberg L.CHAPTER 10: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Adjustment[J].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 Positive P,2008,22(2):235-254(20).

      [13]Vigoda,G.E.,&Meisler,G.Emotions in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s:The Impa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on Public Sector Employe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anuary,2010,70(1):72-86.

      [14]Lopes P N,Brackett M A,Nezlek J B,et 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interaction.[J].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30(8):1018-34.

      [15]Qualter,P.&Munn,P.The separateness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 in childhood[J].Jo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2(43):233-244.

      [16]Freudenthaler H H,Neubauer A C,Gabler P,et al.Testing and validating the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stionnaire (TEIQue) in a German-speaking sample[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5(7):673-678.

      [17]Law K S,Wong C S,Song L J.The construct and criterion valid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ts potential utility for management stu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3):483-496.

      [18]Henderson L,Zimbardo P.Shyness,Social Anxiety,and Social Phobia[J].Shyness Com,2001.

      [19]Henderson H A.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cognitive control and the regulation of shyness in children.[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2010,35(35):177-93.

      [20]Dennissen J J A,Asendorpf J B,Aken M A G V.Childhood Personality Predicts Long-Term Trajectories of Shyness and Aggressiveness in the Contex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in Emerging Adulthood[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8,76(1):67-99.

      [21]Henderson,L.,& Zimbardo,P.Shyness.In,Schmidt,L.A.,& Schulkin,J.,(Eds.).Extreme fear and shyness:Origins and outcom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2]Sette S,Baumgartner E,Schneider B H.Shyness,Child-Teacher Relationships,and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 in a Sample of Italian Preschool-Aged Children[J].Infant & Child Development,2014,23(3):323-332.

      [23]Hajloo N,Farajian A.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hyness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4(3):1180-1183.

      [24]Schutt,N.,&Malouff,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12(4):141-514.

      [25]Ashe,D.D.,&McCutcheon,L.E.Shyness,loneliness,and attitude toward celebrities[J].Current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2001,6(9):123-133.

      [26]李彩娜,黨健寧,何姍姍等.羞怯與孤獨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應[J].心理學報,2013,45(11):1251-1260.

      [27]Rubin,K.H.,Coplan,R.,& Bowker,J. Social withdrawal in childhood.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9,(60):141-171.

      [28]Caspi A,Elder G H,Bem D J.Moving away from the world:Life-course patterns of shy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8,24(24):824-831.

      [29]Rubin K H,Chen X,Mcdougall P,et al.The Waterloo Longitudinal Project:Predicting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adolescence[J].Development & Psychopathology,1995,7(4):751-764.

      [30]Chen X,Yang F,Wang L.Relations between Shyness-Sensitivity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in Chinese Children:Moderating Effect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3,41(5):825-836.

      [31]鄒泓,劉艷,李小青,蔡穎.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結(jié)構(gòu)及其與人格五因素、友誼質(zhì)量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57-64.

      [32]劉艷,鄒泓.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5-71.

      [33]林靜雯.國中學生害羞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D].臺北:政治大學,1997.

      [34]袁彬.中學生害羞特點及其與自我效能感、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35]鄒泓,余益兵,周暉,等.中學生社會適應狀況評估的理論模型建構(gòu)與驗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65-72.

      [36]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6):942-950.

      [37]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7,51(6):1173-82.

      [38]桑青松,李楠楠.西方不同學派羞怯觀及其對青少年教育的啟示[J].教育科學文摘,2014(8):37-41.

      [39]張輝華.個體情緒智力與任務績效:社會網(wǎng)絡的視角[J].心理學報,2014,46(11):1691-1703.

      [40]Montazer,G.T.,&Ahghar,G.H.The correlation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ith shyn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0,3(12):86-101.

      責任編輯:馬陵合

      The Mediating Role of Shyness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 Examination under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ootstrapping Methods

      SANG Qing-song,LI Nan-nan,TONG Zhang-meng-z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hyness; social adaptation; mediating role

      Among the 770 middle school students(Average age is 15.47 years,SD=1.94),use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stionnaire,the adolescent shyness scale and social adaptatio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hyness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variables,emotional intelligence has a predicting effect on positive adaptation,and negative predicting effect on negative adaptation; Shyness h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ositive adaptation; Shyness h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gative adaptation.Bootstrapping method finds that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direct effect and indirect effect both did not include zero(P<0.05).This shows tha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ot only directly predicts social adaptation,but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s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shyness.

      10.14182/j.cnki.j.anu.2016.05.017

      2016-04-21;

      2016-07-08

      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國家一般課題(BEA160076);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國家青年課題(CEA130141)

      桑青松(1971-),男,安徽肥東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學習心理等。李楠楠(1986-),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童張夢子(1991-),女,安徽銅陵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B848.6

      A

      1001-2435(2016)05-0646-09

      猜你喜歡
      消極智力中學生
      避免消極溝通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生》征稿啦
      智力闖關
      智力闖關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中學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來“曬曬”《中學生》
      中學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家庭教育:你種的是積極樹還是消極樹?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消極保護”不如“積極改變”
      歡樂智力谷
      曲麻莱县| 东阿县| 罗定市| 鄂托克前旗| 涡阳县| 明光市| 招远市| 五原县| 洛扎县| 鄂州市| 安溪县| 怀安县| 丁青县| 深水埗区| 武功县| 石屏县| 镇安县| 错那县| 玉山县| 吉安县| 阿城市| 沁水县| 阿克| 武功县| 安图县| 道孚县| SHOW| 沙坪坝区| 准格尔旗| 高邮市| 阜城县| 云阳县| 兰溪市| 卢龙县| 洮南市| 凌云县| 乌鲁木齐县| 宾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汾阳市|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