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源于中原大地的太極拳,具有中國文化強調和合的特征。作為校長,薛志芳不斷習得新教"/>
本刊記者_高洪云
薛志芳:我做的是減法
本刊記者_高洪云
>>>發(fā)源于中原大地的太極拳,具有中國文化強調和合的特征。作為校長,薛志芳不斷習得新教育的不二法門,努力豐富校園的教育生活,壯闊師生的精神世界,張弛有道,開合有術,日常發(fā)榮生長用“文”道潤生命,臨門一腳之際以“武”道對應試,最終使得弱校變強,各方頷首。>>>
新教育實驗結碩果——學校部分榜樣教師與新教育實驗創(chuàng)始人朱永新教授合影
焦作市云臺山腳下,有一個千年古縣,名修武。據說武王伐紂路經此地,時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于是就地駐扎修兵練武,因此得名。
該縣附近一帶很多古地名都與商周之際的歷史有關,如焦作東的待王,即等待大王。
薛志芳校長掌舵的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下文簡稱二中),就在縣城旁邊,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后面有地名叫文案,大文案,小文案,取“設案祭奠文王”之意。
然而以上都是失落了的歷史。如今的懷州(焦作古稱)乃至中原區(qū)域,輝煌不再。作為生源大省,學生更是慘遭應試之禍。
幸而有一小部分教育改良的探路者,使課堂、校園多了幾分生機和趣味,給學生帶來了一些新鮮空氣。
1989年,很多人的命運循著既定的軌道行走,22歲的薛志芳就是這樣。從安陽師專畢業(yè)后,他回到家鄉(xiāng)修武,進入了縣城的第一實驗中學(下文簡稱一中)。
此后16年,他歷任班主任、語文教研組長、教導主任,直至成為分管業(yè)務的副校長。除了離開前的最后一年,他一直都沒離開過講臺。
2005年,他被調進教育局辦公室當秘書,碼了一年多材料,兩年后當上了主任。從基層老師出來,內心深處,他始終覺得做點扎實的事才舒服。于是2008年,他要求下去。
當時,因修武縣一中生源過多,班額巨大,為緩解升學壓力,縣里面決定在舊有的弱校城東中學的基礎上,建立第二實驗中學。
薛志芳走馬上任。第一屆只有六個班,因為是劃片招生,所以生源構成復雜。但他暗暗對自己說:“給我十年時間,如果學校還辦不好、辦不成個樣子,那是自己無能,就辭職?;蛘呤旰笞约旱闹腔塾猛炅?,那是江郎才盡,也自動走人?!?/p>
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他對全校老師放話:未來三至五年是學校的關鍵發(fā)展期,因為是弱校,家長不是很在意。所以,我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探索,說不定能走出條新路。
學校隨后幾年,基本都是照著薛志芳當初內心的設想蹚過來了,也逐漸打出了名堂。
三四年前,焦作曾流行過一段排名熱,以中考成績?yōu)槔?,全市公辦、民辦、私立等200多所初中一起排排座,那時薛志芳的學校最好成績排到全市第十一。
最近幾年,薛志芳的二中升學率一直全縣第一,盡管自己的生源質量比別人低了一大截。
薛志芳認為是學校提供了一些其他學校沒有的東西。
那么,薛志芳做了些什么?
2009年11月份,在張碩果老師的主導下,焦作市進行了新教育的區(qū)域推進。接近年底時,薛志芳去了海門參加“開放周”,上午參觀初中,下午看小學,感到很震撼。那段時間正好修武縣召開新教育推進會議。
回來后,學校管黨務的薛小胖書記對他說,推進會結束后自己都沒搞明白什么是新教育,薛志芳就笑說:“我們之前做的很多工作其實就是新教育,非常符合新教育實驗的方向!”
早在2008年,薛志芳就想出了一個點子:國旗下經典誦讀。學校編制冊子,每周一升旗時,全體師生先朗誦《少年中國說》,之后再加一首詩歌。起初選的古典篇目多,后覺得三言五言太短了,但班主任語文老師們叫好,稱容易落實。最近兩三年選了較多近現代的詩歌,如席慕容、徐志摩等名家名作,《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等。
“新教育的晨誦是用詩歌開啟黎明,我們是用詩歌開啟每周的生活??墒牵e少成多,集腋成裘,一學期20首,三年下來就是120首?!眳^(qū)別于教材篇目,修武二中選的都是拓展型的篇目。
另外,學校從建校第一天就開設了閱讀課,每天一節(jié)。一般初中學校,每節(jié)課45分鐘。薛志芳把課時縮減為40分鐘,如此,每一晌能擠出來一節(jié)30分鐘的小課:上午的學生自習,下午的就作為雷打不動的閱讀課。
起初讀的書主要兩類:教育部規(guī)定的篇目和老師推薦的,以落實國家課程為主。加入新教育后,書目獲得大豐富。
2014年,當了解到童喜喜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聯合舉辦了一個“新孩子鄉(xiāng)村閱讀公益行”活動,薛志芳就申請了這個項目,獲贈10萬元圖書,配置到各個班內圖書角,每班都是幾百本。
薛志芳展示了語文組集體選編的課外閱讀冊子,有一大摞,記者隨機翻閱,看到了史鐵生、陳丹青、余秋雨、野夫等名字。每冊分主題,以“魯迅專題”為例,就匯集了數篇名家文章,如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等。如此多視覺的閱讀,一定擴大學生的眼界。不過薛志芳表示,篇目即將要加以調整。
薛志芳告訴記者,其實,學校做新教育并不局限于閱讀,還因地制宜組織開發(fā)了很多課程。譬如政治組的“青春課程”,微機組的“電影課程”,體育組的“花樣兔子舞”,音樂組作的“校園歌曲九十首”等。
除了中文歌,英文歌曲也被納入課程的研發(fā)中。薛志芳說:“現在學校還上了一個‘小微課程’——每周一支英文歌。每天下午上課前十分鐘唱歌,每周一支,三年下來能學一百多首,這可以幫助孩子們的聽力、口語?!?/p>
對于教師專業(yè)成長,新教育針對教師提出了“三專模式”:專業(yè)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yè)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是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
薛志芳最初抓的就是讀書、寫作。規(guī)范后,薛志芳就搞了“三個一”工程:1.每天一語。在校訊通上,每天發(fā)一則有關教育的文字;2.每周一文。給老師引薦文章,起初教育類居多,后來放開了,人文的、生活的、家庭的等;3.每期一書。全校共讀一本書,有新教育的推薦書目,但更主要是為了突破老師教學工作過程中的難點。
關于每期一書,薛志芳投入的心血最多。
他最初做主要推介者,在PPT上給老師介紹所選書的價值在哪里、推薦的理由等。每星期開例會選一個老師講讀書感受。為督促教師,還安排教導處每星期公示問題。
“老師們不能籠統(tǒng)地分析,讀書感受要結合自己的家庭、結合教育,要圍繞教學工作來談。”
每本共讀的書,每次都會買一百多本,期末時每個老師提供一篇閱讀心得,并把書上交,薛志芳進行批閱。
2015年秋季,學校讀的是《麥田里的老師》,臺灣李崇建的作品,此人從作家轉當老師。因為此書涉及很多心理學的東西,薛志芳就找了學校里學過心理學的任桂芳老師來“輔導”大家。
采訪的前日,薛志芳想去當當網買朱永新的《致教師》,沒料到缺貨了,只好委托一個書店老板幫買。他打算在春季學年,找一個年輕老師來推薦,“總是我一個人講,也要給老師機會啊。這樣對老師也是一個推動、歷練、成長。”
幾年前,魏智淵還在新教育時,在一條微博上推薦了一本書——《適于腦的教學》,博文大意是如果讓他重列新教育教師閱讀書目,一定要把這本書加進去。薛志芳恰好看到了這條微博,于是就買了一百多本。
那本書講到運動與喝水的關系,說經常喝水能對大腦輸氧,有統(tǒng)計說,帶著一瓶水進考場的學生分數高。一個物理老師很幽默,就從運動角度講,讓孩子多運動,告誡其他學科的老師不要拖堂,不要占孩子的運動課,惹笑了大家。
薛志芳認為,這些話從老師嘴里說出來,會比從校長嘴里說出來更能讓孩子信服。
除了全校共讀,薛志芳還為特定老師群體購置特別的書。譬如對語文老師,以前讀過王開東的《深度語文》,干國祥的《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等;給數學老師們推薦了《數學沒有那么難》等。
對于班主任,薛志芳推薦的書更多。前段時間看到魏書生出了新書《我是這樣做教師的》,自己覺得不錯,但拿不準,又咨詢了八年級組長趙娜老師,趙老師用了一個晚上,看了這本書覺著好,于是買了三十多本,讓班主任們在寒假讀。
談到如何激勵老師?薛志芳也有一把刷子。
他認準一條路:得要讓老師們有理想,讓他自我去實現、去提升。
他經常跟老師交流這樣一個觀點:一個老師一年要在學校待40周,一學期20周,一年200天,每天你的工作質量怎樣?工作質量差了就意味著生活質量差了,那么你的生命質量也差?!斑@三者我們認為是一體的。換種角度看,讓老師改變自己的生命模式,并給老師提供廣闊的平臺,這才是一種深度喚醒?!?/p>
新教育強調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對于教師的完整,薛志芳認為這不是學了語數,再學點英語這樣性質的外在完整,而更應該是內在的、對身份認同,自身能夠調和,有自己的價值觀,能跟周圍的很多東西實現融合。
拿教學和生活舉例,每天下午第五節(jié)閱讀課,老師們干嗎?以前學校是放著音樂讓孩子們讀書,每個教學樓安排一個人巡視,老師們去操場“相約第五節(jié)”,跳跳舞,或看電影,休閑身心。后來做了修正,覺得還是要從內心世界層面來豐富老師。
原來的老學??诒睿椒矫婷姹破戎χ痉紕毡赜^趕上,他借鑒了不少辦學模式和方法,最終與新教育徹底融合。
閱讀課
孩兒們,加油——家長會讓家長給孩子們頒獎
2008年10月26日,薛志芳組織隊伍去杜郎口學習。全校教師在那里整整觀摩了一天,留下語數外三個實驗老師待了一周。隨后就研制自己學校的課堂模式,2009年春大致成型,開始校內推廣。
但不久發(fā)現很多東西照搬不過來。譬如一位參觀了一天的老師想效法,把班內座位拉開,結果不到一星期又回歸到秧田式座位。因杜郎口是寄宿制學校,小班制,每個班三四十人,教室內四周都是黑板。而修武二中每個班從沒少于60個人的,傳統(tǒng)的一塊黑板。因此,搞小組合作、又想提升效率,同時維持紀律,不容易。
如今回想,薛志芳認為杜郎口在課堂上只有高效一個層面,而新教育的理想課堂則有三重境界:有效教學框架,挖掘知識魅力,實現知識、生活和生命的共鳴。最低層就是效率,薛志芳認為新教育的這套課堂理論高于其他流派。
逐漸地,新教育元素深度融合進了學校的課堂,修武二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達標課堂。
有一次,薛志芳和老師們到當地一所農校聽課,當時講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發(fā)現那個老師備課目標模糊,就讓他按照新教育的三類課程目標重新劃分,并在PPT上出示。
于是,課前預習,當堂檢查效果,即解決“基礎類目標”;上課期間,老師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解決重點詞匯、翻譯、特殊句型等,即達成“核心類目標”;在拓展延伸時,讓孩子們以“天時地利人和”這種中國式思維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讀世界,體悟人生和生命。老師在旁邊進行啟發(fā)和點化,使知識、生活和生命達到了一種融合狀態(tài)。
2010年4月30號,焦作市初中新教育現場會在修武二中舉行,學校名聲出來了,很多人來學習、交流??墒窍乱徊皆趺醋吣??
之后,薛志芳組織全校所有老師去杭州蕭山銀河實驗小學取經,那時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實驗已經成果斐然。學習回來后,他們就開始了締造完美教室,開始了項目組行動。學校的新教育實驗又進入到了一種新境地。
記者采訪焦作的小學老師宋新菊時,她說了一句話:“全焦作推行新教育的初中,也僅僅只有薛志芳校長他一所。其他人沒有他那樣的膽識和學識?!?/p>
加入新教育后,對于首屆畢業(yè)班,“閱讀課”“天天成長課”等幾乎所有的實驗項目,薛志芳都堅持做到了寒假前。但是,那一屆畢業(yè)生的中招成績卻出奇的好。
2014年,修武縣搞了一個定位考,針對的是剛升到初中的七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數學英語搞測試,二中生源總體質量并不靠前,一般的數據都是排在第三,甚至是第四。
“但是,一個學期下來,我們能夠保證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回歸第一?!毖χ痉夹iL很自信。
隨著成績的逐漸提高,很快地,學校生源驟增,各個年級的班級數量逐漸增加到8軌、10軌。但是壓力也來了。誰都知道,中考考砸了,那是很嚴重的,家長會鬧,也耽誤學生的前程。所以,最近幾年,學生升入初三后,就回歸到了傳統(tǒng)應試模式,以往5個學期的“新教育生活”,變成4個學期了。
新教育提過“分數是副產品”。真的,薛志芳認為,應試屬于下位,是形而下的東西。學校平時做的,如理想課堂,并不都是奔著分數去的。當然效率肯定要提高,但想追求更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在有效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到知識的魅力、跟生活的聯系,有更高層次的要求。
對于初中前兩年的積淀與中考成績之間,薛志芳覺得聯系非常大,他也鼓勵老師認識到這點。
除了老師自覺的落實課程,薛志芳認為學生成績跟學校提供的課程、生活關聯度高。有一次市教育局來聽課,一位領導很吃驚,感嘆一個農村學校,學生的視野、積累的知識竟比市里很多孩子都多。
薛志芳以前做過統(tǒng)計,一個孩子一個學期最多讀了四五十本書,一年超過了一百本。
大量閱讀,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理解力、歸納能力,平時的知識面拓展,創(chuàng)造力、發(fā)散思維得到訓練,還有公開場合的口才培養(yǎng),如此全身心、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孩子,使得前兩年學生的基礎較扎實,到初三再去點化,搞應試。
薛志芳做了個估算,“拿三分之一的精力做應試就夠了,前2年做些其他的,我們有更多更好的選項,不能稱之為純粹的應試。真的把這些做好了,應試還真的不是很糾結的事?!?/p>
焦作溫縣是太極故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愛好者,薛志芳每天早晚都要打上一套太極拳
寒假期末考時,薛志芳看到QQ群、微信群都在討論考試,罵得多。對于這個復雜的問題,他也一直在想:學校評價、分數排名這套東西,不好!可資源有限,北大、清華并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這是現實。如此,全套的素質教育評價標準難實行,應試自然就沒法取代。因此,如果不考試,那么會怎樣?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批判,而是建設,而是學校、老師有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你的課堂、課程,能不能拿出更好的?
河南省多年用的都是人教版教材,修武二中作為公辦走讀校,學生在校時間有限,學生精力有限,不能加很多東西,把國家課程落實下來已屬不易了。
但是,國家課程也有一個怎么去轉化怎樣去落實的問題。因此,對于新教育,薛志芳覺得最主要還是老師要發(fā)展要提高,要把新教育最本質的魂魄融進去,整合、落實、消化,讓新教育點化隊伍,提升學校。
最近七八年,薛志芳每天早晚都會堅持打上一套太極拳。未來的路,薛志芳將帶著隊伍,繼續(xù)走張弛之道,智慧開合,用心用力,努力抵達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