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鋼
1966年出生
1984年入學同濟大學建筑系風景園林專業(yè)(學士)
1988年入學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建筑系(碩士)
北京維思平(WSP)建筑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設計師
2015年世界建筑節(jié)綜合體類入圍
2014年亞太國際地產獎(Asia Pacific Property Awards)
2014年WA中國建筑獎居住貢獻獎佳作獎
2013年英國LEAF AWARDS(Arena international)
2011年美國芝加哥國際建筑獎(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我在同濟大學讀書時的老師“建筑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教授和“中國城市設計第一人”盧濟威教授,為我奠定了建筑的風景觀與城市觀。那時,我最感興趣的課一個是陳從周老師的《中國園林史》,每次上這門課都能不自覺地接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下了課去參觀蘇州、杭州的園林,就會有理論結合實踐的深刻體會。另外一個是設計課,因為我喜歡做設計,當課堂無法滿足我的時候,我就去參加設計競賽,還在日本的國際競賽上獲獎。后來我在卡爾斯魯厄大學師從的梅爾廷·艾因澤勒(Martin Einsele)、路易吉·斯諾齊(Luigi Snozzi)、約·克嫩(Jo Coenen)幾位大師,以及在西門子工作時的主設計師理查德·邁耶(Richard Meier)的合伙人貢特爾·施坦德克(Gunther Standke),都是現(xiàn)代社會的實踐型藝術家,對現(xiàn)代社會的產品生產包括使用功能、建造工藝及建筑物理性能等,有著非常理性和充滿激情的認識和創(chuàng)造。這些求學經歷都深深地影響了我和我的事務所,并融入到在中國的建筑實踐中。
平常而美的建筑
維思平一直堅守一個信念——把平常的建筑做好。真實是一個好建筑的前提。好的建筑不需要假像和做作展示,好的建筑其實很平常,甚至不起眼。一個好的建筑應該是柔和的,絕對不只關注自我表達,它尊重人,尊重環(huán)境,有邏輯性,非單一產物,以人和環(huán)境為中心。建筑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新方法,使得人類對地球的傷害降到最低。當然,建筑也是藝術,它還應該是美麗的。
我們一直在朝著這個理想的方向前行,接近再接近。從北京西門子總部,到南京的長發(fā)中心、首都機場希爾頓酒店,再到杭州支付寶大廈、北京百度科技園,就是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一步。很多建筑外表很樸實,看起來再平常不過。但這些年過去了,它們依然被很多人喜愛,淡雅、親切、沉穩(wěn),如果一個龐大的跨國集團在北京有這樣的建筑,表現(xiàn)出的是什么?深思熟慮、持久、不張揚,那是平常的美。
行走城市
“一座城市可以對行人非常友好,也可以對機動車使用者非常友好,但你無法同時做到這兩點?!边@是哥倫比亞波哥大市長的思考。
在中國,短短30年的城市擴張把我們每天生活的空間變成了一些依靠通勤連接起來的孤島。城市好像一盤始終處在布局階段的圍棋,人們被“宅”在散布的棋子中卻無法享受周邊無盡的空,這個棋盤還因經濟發(fā)展而被不斷擴大。
“城市設計”的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呢?支持擴張還是反對擴張?亦或是騎墻?
“行走城市”的觀點是鮮明的:
(1)40,000人/km2,25m2/人。高度集聚才能形成人氣,才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注意,這里說的是個比值,不是絕對值。中國當下不是缺人,只是城市相對人口來說太大了,到處需要鬼去填充。
(2)62.5m×62.5m步行尺度街區(qū),終極解決交通問題,但交通本身不是目的,回歸街道生活才是未來城市的美好體驗。
(3)3×8h持續(xù)與占土地1/16的中央公園,居住、工作、消費,城市是我們24h生活的地方,這里同時也有城中和城外的自然,從都市到鄉(xiāng)野的切換僅一步之遙。
這一步的實踐從每個項目做起,既使它小到只有幾百上千平方米。目標只有一個:建一座只對行人友好的城市。
低碳節(jié)能的雙層立面設計實踐
在中國近20年的實踐過程中,維思平在南京長發(fā)中心、深圳金地梅隴鎮(zhèn)、杭州支付寶大廈等城市中大體量、大規(guī)模的標志性高層建筑群體中,采用單純的幾何形體形成雕塑感,用精致統(tǒng)一的材質構件完成整體的形象個性,可實現(xiàn)的雙層立面增加建筑層次,削減建筑體量對城市的壓迫感,以模數(shù)化設計、標準化的預制構件、清晰的構造節(jié)點與細部處理來控制設計與建造,使建筑從細部到整體貫徹的邏輯統(tǒng)一。
設計注重建筑的基本問題,選用適宜技術和低造價,營造高性能的內部環(huán)境,回應通風遮陽的功能需求,關注高層建筑表層空間微氣候調節(jié)的積極影響。而建筑所在城市的地理氣候、文化特色、基地條件、不同的功能類型等客觀條件決定了設計采取的整體或變化的不同形式,形成這些設計作品各自不同的特點。
以南京長發(fā)中心為例,外立面設計采用“雙層表皮”構造,內層是可開啟的落地玻璃窗和樸素的框架梁柱,外層是大面積的穿孔鋁板幕墻。內外表皮之間以鋼構架相連接??砷_啟的玻璃窗使超高層也可以通過開窗實現(xiàn)空氣流通;穿孔鋁板可以幫助過濾橫向沖擊大廈的“高樓風”,并屏蔽40%的多余陽光。
而杭州支付寶大廈的雙層立面,內層為了降低熱能損耗,使用落地窗和白色墻體作為維護結構。外層為縫寬110mm的開放式玻璃幕墻,自然風可穿過相鄰兩個玻璃單元間的豎直縫隙進入夾層空間,進而通過內層立面的開啟窗在室內形成自然氣流循環(huán)??涨坏墓?jié)能原理是在其中形成了熱緩沖區(qū)和通風區(qū),通過微氣候中和過冷或過熱的自然風降低建筑能耗。同時,室內也可享有更加舒適的通風效果,節(jié)省30%的空調能耗。設計從低碳角度考慮,選擇以釉面玻璃作為外層幕墻的主要材料。釉面玻璃釉點的密度和大小在經過嚴格計算后,不僅可以使玻璃擁有良好的透光性,還具備抵消太陽輻射的能力。結合室內功能和開窗位置,在外層幕墻的不同位置布置3種透明度的玻璃單元,在采光和抵消熱輻射中獲得最佳平衡,采光費用是其他同等面積辦公樓的10%?!?/p>
WU Gang
1 北京中信國安會議中心庭院式客房
2 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
3 南京長發(fā)中心
4 杭州支付寶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