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_楊艷 成都報道
草木染:試將明月染青天
特約記者_楊艷 成都報道
寒山:貴州畢節(jié)苗族人。一個清淡的畫家、民藝家。十多年來,無數(shù)次行走于西部幾省。近年,醉心草木染,尤其專注于草木染中的藍染。草木染:亦稱植物染,采用天然植物制成染料,為織物染色。藍染、扎染、蠟染、夾染、豆染等均屬此類。草木染取法自然,借助草木本身的力量,順應(yīng)自然四季變化,依節(jié)令、時令行事,不僅染出來的顏色具有生命力、純凈柔和、無污染,而且染出的織物有著草木清香,特別是經(jīng)歲月漂洗,能散發(fā)出寧靜的、生活的味道。
當洶涌的現(xiàn)代化潮流席卷人類生活時,一部分人開始回過頭,他們將目光轉(zhuǎn)向日益消亡的傳統(tǒng)手工藝和從事傳統(tǒng)手工藝的人,或者,更為確切地說,是轉(zhuǎn)向他們背后難能可貴的“抱樸守拙”的匠心。
在成都蒲江明月村,就有這樣一位專注于“藍染”的手藝人,他叫寒山。每日里,他精心守候幾缸染料,染布、采藥……活得像個古代人。
在他的世界里,草木染不僅是一門技藝、一門學(xué)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與天地自然最真切的交流。
見到寒山時,他正在成都蒲江縣明月村一小院里晾一塊剛出染缸的藍布?!罢垎柺呛絾幔俊薄笆?。”他雙手舉著濕漉漉的藍布,嘴里回答著我們。寒山的眼睛一直沒有離開手里的藍布,仔細端詳著布上顏色從白到淺藍、到深藍,水波一樣的變化,再虔誠地聞聞布上染料的味道。
待仔細晾曬完染缸里的布料,寒山才引著我們進房,燒水泡茶。茶幾旁放著一本《臺灣天然染色事典》。
泡茶時,寒山那雙被染料染得泛藍的手引起我的注意:“手上的染料能洗掉嗎?”“為什么要洗掉?我用的染料都是天然草木制成,對人體有好處,比如藍色染料是用靛藍,也就是板藍根制成的,這樣染出的布料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殺菌、解毒、驅(qū)蟲、除濕。我們小時候生病了,母親抱著去染房坐一坐,出來人就好多了?!?/p>
寒山說,幾千年來,大家都是穿著草木染染制的衣服。草木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候,古人除了用礦物、動物制作染料,也開始使用漫山遍野各類植物的花、果、根、莖、葉、皮等草木制作染料。后來,為不傷害動物、保護環(huán)境,古人更多是選用生生不息的草木制作染料。
經(jīng)過反復(fù)實踐,到了周代,無論是色彩品種還是工藝,草木染都達到一定規(guī)模,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紅花、蘇木、藍草、梔子、槐米、紫草、藎草、黃柏等。詩經(jīng)中“綠衣黃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陽”“君子不以紺緅飾”“載玄載黃”等詞句表明這些色彩在當時社會普遍流行。并且,從文字記載可知,周禮天官中有染人官職,掌管染絲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秦漢時,草木染已形成獨特風格。東漢《說文解字》中有39種色彩名稱,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則記載有57種色彩名稱,到了清代的《雪宦繡譜》已出現(xiàn)各類色彩名稱共計704種。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寒山將染好的布料掛在屋后晾曬
藍染,草木染中變數(shù)最多、難度最大,也是應(yīng)用最廣泛的一種。
藍色作為三原色中不可缺少的主色,在絢麗多彩的草木染世界里,它與其他草木染料配伍性較強,所以廣泛利用藍染套染、拼色,都使藍染為草木染技藝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保持著重要地位。
藍色,也是中國老百姓用得最多的顏色,以前大部分中國人都穿用靛藍染成的藍布衣服,但如今,只在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中,還普遍保留著藍染手工藝,穿戴藍染制作的衣服。其中苗人聚居的山區(qū),藍色更是最最基本的色彩。藍色,對寒山來說,也有著獨特的意義。
在寒山的記憶中,自己最早的一件衣裳就是深藍色的,是母親用家鄉(xiāng)的靛藍親手染織藍得發(fā)黑、黑中帶亮的棉布裁剪而成的。那時,家人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紡紗、織布、染色、縫紉。
自己兒時的第一張畫,也是用母親給的一塊縫紉用的天藍色畫粉所畫,自那以后,他再也沒有離開過繪畫。到后來,在他的行走生涯中,從嵐氣環(huán)繞的月亮山谷,到五光十色的現(xiàn)代城市,所行之處,色彩中他最喜歡的還是藍。
“自古以來,布衣階層衣飾多用藍色,藍,一直都是最底層、最平民化的色彩。并且,藍色含蓄,也是最穩(wěn)定的顏色,最符合中國人。”藍色既是寒山自小接觸得最多的色彩,也早已成為他生命的底色。
走出苗寨前,藍、藍染,對寒山而言,一切都只道是尋常。
小時候,和所有普通的山里孩子一樣,寒山每天跟小伙伴一起爬山、鉆山洞,幫媽媽打豬草、放牛、割靛藍。有時母親紡織、染布,寒山會在一邊看著,并沒特別的興趣,也不覺得這有什么了不起。因為這就是日常生活,家家都這樣。
“人是有心理指向的,就是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一定是有人引導(dǎo)著你冥冥中走向這個世界?!焙秸J為,人需要一些儀式感讓自己進入狀態(tài),比如畫畫,比如行走,比如竹編,比如陶藝,再比如現(xiàn)在的草木染?!疤貏e是藍染,它代表著家鄉(xiāng)?!?/p>
苗族,有一百多個支系,每個支系有自己的審美,可以說,苗人的衣飾包含了千千萬萬的美。這些美麗的衣飾,從布料的織、染,再到制作成衣飾,幾乎都出自苗人自己的雙手。所以在苗寨,幾乎每家都有一口靛藍缸,一臺老織機,織布染布是過去每一個苗族女人都會的手藝。苗人從大自然中找到原料,自己發(fā)酵制作染料,染料能持續(xù)使用,染料殘渣回歸自然,能作為肥料補給土地,只要使用得當,就能夠永續(xù)發(fā)展。這樣染出的布料制作成衣飾,對人體也有保健功能,“至少可以穿一百年,即使有一天我們不在了,衣飾掉在地上爛掉,也不會傷害大地?!?/p>
從沒上過學(xué)的母親,還教會寒山敬畏大自然。母親說,每一個苗人都應(yīng)該尊重自然、敬畏神靈、遵循天地的自然法則。因為,在苗人看來,草木皆有情,萬物皆有靈,山川皆有意。即使染缸,也有染缸之神,只有對神明有敬畏,才能染出一塊好布,否則染出來的布是污濁的,顏色也不會持久。
現(xiàn)在,每每聞到染料的芬芳,看見染出的布的色彩,寒山心中歡喜。染布已成為他每天最快樂的事,這是祖先、是母親傳下來的東西,他想將它傳承下去,賦予它時代的生命、時代的美感,以不一樣的方式呈現(xiàn)給世界。
“草木染,內(nèi)涵太多?!焙秸f,制作染料時,同一種植物,因采摘地點、時間的不同,染布時染料的水溫、濃度不同,原布不同,染布時的心境、染作次數(shù)的不同,染出的色彩都會有千變?nèi)f化,沒有一件是相同的。
寒山如今專注做藍染,“大自然中的五顏六色各有各的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每個顏色染得好,與其這樣,不如專注做一種顏色?!彼f,自己想做的不僅是產(chǎn)品,更是作品,用心去做,不求產(chǎn)量,一輩子專注做好這件事,足矣。
寒山愛到山間行走,尋找可作為染料的植物
加靛藍膏是個技術(shù)活,決定了靛藍花開得美不美
自1860年后化學(xué)染料進入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傳統(tǒng)的草木染快速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工業(yè)染,一包藥粉倒入開水中,一分鐘就能制出一缸染料,幾噸重的布,機械化操作,瞬間就能染出大量的布。而來源于大自然的草木染,比如藍染,光制作染料就要經(jīng)過幾十道發(fā)酵的工序。所幸,在當今簡便的化學(xué)染料被普遍使用的時代,傳統(tǒng)的“草木染”雖然勢微,但一直未被人忘記。
這些年,寒山在行走中一直留意觀察、記錄民間手工藝,除了畫畫,他也專注過竹編、陶器。幾年前,因朋友介紹,寒山到安仁作畫。偶然的,一個朋友想做染布,于是寒山帶她去黔東南學(xué)習(xí),回來后就一起創(chuàng)立了“青紅染”草木染工坊。
再后來,一次活動中認識“前媒體人、如今賣衣服的手工愛好者”寧遠,因兩人都崇尚古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草木染,穿上草木染染制的衣服,寒山來到位于明月村的公共藝術(shù)空間,專司其草木染工作室。
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zhèn)明月村,用寒山的話來說,“普通的村子不普通”,因為這里除了茶山、竹海、松林、果園、夯土老房子等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更有二十余位藝術(shù)家、設(shè)計師、返鄉(xiāng)青年等新村民陸續(xù)進駐,明月村,已有了一個國際藝術(shù)村落的雛形。
在明月村的日子,每天清晨六點,被鳥喚醒后,寒山先給染布的祖師爺梅葛二仙上炷香,然后穿上老布鞋,在村子里走一圈。那時,整個明月村還籠罩在清灰的薄霧之中,茶山、竹海、松林,被一縷縷霧靄輕煙穿起來,云雀、白鷺、烏鴉、喜鵲這些林間飛鳥時時掠過,偶爾遇上幾個早起采茶的農(nóng)人,寒山會特別開心地上前說一聲:“您早!”偶爾有小朋友來院里玩,寒山會關(guān)照他“隨便費”,“因為什么都是玩出來的?!?/p>
平時,寒山也常背著背簍四處游走,認識足下的土地和身邊的村民,更樂于在明月村周邊山丘尋找黃梔子、艾草、凍青、茜草等植物來制作染料。
雖然專注于藍染,但全世界的染,都在寒山興趣范圍內(nèi),老家的苗族染娘,臺灣、日本、歐洲等世界各地的染布技術(shù),都在他的學(xué)習(xí)范圍,他并不偏執(zhí)于某一家。
“染布染的也是人心,只有心靜,才能染出正色,才能留下正氣?!比杖战櫵{染,寒山的心境、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漸漸不同?!笆炙囍皇且粋€象的表現(xiàn),只是一個術(shù)。手藝不缺,追求技術(shù)也很容易。現(xiàn)在缺的是道,道是人心,道才是本質(zhì)。熱愛傳統(tǒng)文化不應(yīng)該只停留在追求手藝,而應(yīng)該追求手藝中蘊含的道。”
寒山喜歡在白布的不同部位染出不同飽和度的藍,呈現(xiàn)漸變的效果,溫柔沉靜,十分耐看
寒山住地有大小近十壇染缸,每一天他都要重復(fù)看似平淡枯燥的步驟,確保染水的狀態(tài)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在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手工藝中,我們能找到答案。因為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手工藝是一個民族特有歷史與文化的載體。雖然‘日用而不覺’,但‘道’一直在生活中傳承。”寒山認為,傳統(tǒng)手工藝不同于機械化地復(fù)制和模仿,創(chuàng)造和表達的是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美感和語言。在那些精湛的技藝、美麗的圖景里,包含著我們自古以來對生活的感知、對美的理解,特別在這個資訊和技術(shù)越來越便捷發(fā)達的時代,握住文化的根脈格外有意義。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有個誤區(qū),認為日本歐洲很時尚,很有設(shè)計感,很有底蘊。日本的和服為什么如此精美?是因為擁有無以倫比的友禪染技術(shù)。日本至今保留著鮮明的民族傳統(tǒng)與手工技藝,很多手藝人一輩子專注做一件事?!迸c其大肆崇拜日本“職人”文化或國外“匠人”精神,不如耐著性子為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手藝留下足夠的空間?!拔覀儸F(xiàn)在要做的事就是慢一點,慢慢來。”
提起近百年來曾有的文化斷代,寒山說得更多的卻是:假如把當代的東西和過去的傳統(tǒng)做一個結(jié)合,把傳統(tǒng)手工藝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就能在當前的紛繁嘈雜和歷史的積淀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拔覀冏龅亩际呛蜕嘘P(guān)系的東西。穿上草木染制作的衣服,也能使我們想起從古至今我們世代所走過的路?!?/p>
悟道中,寒山給自己的作品取名“明月染”,渴望有一天,明月能染青天。
青天怎么能被明月染?“青天比明月大,但月光皎潔,我們抬頭更多是一下就看見了明月。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弱者為強,這就是道,這就是中國的陰陽、強弱關(guān)系。所以,我們所有東西都與中國文化有關(guān)。我的明月染只是滄海一粟?!?/p>
寒山說,草木染,這類手工作坊,必須有人去堅守,必須要有耐心,就像明月,雖然力量微薄,但總有一天能染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