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思明 趙晶 王向榮*
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在中國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
佟思明 趙晶 王向榮*
近20余年,我國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發(fā)展迅速。我國境內舉辦的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包括:由國際機構主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世園會);由國內機構或組織主辦的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簡稱園博會)、中國綠化博覽會(簡稱綠博會)和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等。這四類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經(jīng)歷了長期的探索和發(fā)展,形成了較成熟的指導思想、展覽內容和運作模式,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態(tài)效益低、展覽內容趨同、展后運作困難等問題。對這四類博覽會發(fā)展進程回顧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應向著注重生態(tài)效益、傳播自然理念,增強思想交流、融入百姓生活,市場主導運作、展后良性經(jīng)營的方向發(fā)展,以使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在未來保持活力與特色,實現(xiàn)生態(tài)和經(jīng)濟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園林園藝展;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花卉博覽會;中國綠化博覽會
修回日期:2016-04-12
近20余年,我國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發(fā)展迅速。自1987年第一屆花博會起,我國共舉辦過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26次,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已成為推動城市建設、帶動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促進行業(yè)交流合作的重要節(jié)事活動。
目前,在我國境內舉辦的綜合性園林園藝博覽會分為兩大類別:國際組織機構主辦的國際性園林博覽會和國內組織機構主辦的園林、綠化和花卉類博覽會。
國際性園林博覽會,即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世園會)由國際園藝生產(chǎn)者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ers,簡稱AIPH)主辦,與國際展覽局(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Bureau,簡稱BIE)聯(lián)合,是國際性最高級別的園林園藝類展會。我國已舉辦過5次世園會。
國內的綜合性園林園藝博覽會主要有3種: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簡稱“園博會”)、中國綠化博覽會(簡稱“綠博會”)和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
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主辦,選址于城市綠地,面積不小于50hm2。博覽會包括室外展和室內專題展,室外主要展示國內外造園藝術以及園林綠化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等,室內主要展示各類園林藝術作品、奇石、插花、盆景等,展會期間組織行業(yè)論壇、學術研討、商貿交流等活動。國內外企業(yè)、團體、社會組織、個人均可參與園博會的建設和運營。園博會會期3至6個月,會后園博園納入城市公園管理體系。[1]從第六屆起,每兩年舉辦一屆,自1997年起,已舉辦10屆。
中國綠化博覽會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yè)局主辦,同樣包括室外展園和室內展覽、綠色論壇、學術交流研討和商貿活動。綠博會在內容上側重國土綠化和林業(yè)事業(yè)建設成就展示,綠化領域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成果、新產(chǎn)品展示。綠博會每五年舉辦一屆。[2]園區(qū)面積和會期未做嚴格規(guī)定。綠博會自2005年起,已舉辦3屆綠博會。
中國花卉博覽會由中國花會協(xié)會主辦,相比園博會和綠博會,花博會側重花卉產(chǎn)業(yè)的展示與交流,內容包括花卉領域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成果、新產(chǎn)品等的展示。花博會每四年舉辦一屆,會期為10天左右。[3]花博會園區(qū)面積未做嚴格規(guī)定,自1987年起,已舉辦8屆。
2.1世界園藝博覽會
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世園會)歷史悠久,以促進各國園林園藝行業(yè)技術交流、提高園林建設水平為目標,分為A1、A2、B1、B2四個級別①。其中,A1級別由國際展覽局BIE批準,是園林園藝行業(yè)最高級別的博覽會,國際展覽機構中的88 個成員國可在每隔10 年以上的時間申辦一次[4]。1999年我國云南昆明舉辦的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即為A1級別,同級別的世園會還將于2019年在北京延慶再次舉辦。2006年、2010年、2011年和2014年我國先后于沈陽、臺北、西安、青島舉辦的世園會屬于A2+B1級。最近一屆A2+B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于2016年4月在河北唐山舉辦。
世界園藝博覽會規(guī)模宏大,舉辦過程中成為所在城市的社會熱點,對我國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影響深遠。我國舉辦的歷屆世園會占地面積在90~510hm2,展期約6個月,展期參觀人數(shù)800-1 200萬。會后,我國世園會園區(qū)多被保留下來,成為舉辦地的紀念性主題公園。
我國歷屆世園會概況總結如下(表1):
1999年的昆明世園會對中國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此之前中國從未申辦過這種級別的博覽會。昆明世園會的運作模式、展覽內容也成為我國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的范例。
2006沈陽世園會是綜合性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在我國的又一次穩(wěn)步前進。沈陽世園會園區(qū)基址選擇于正在建設的沈陽植物園,建有國內外展園、兩個展館(綜合館和熱帶雨林館)、20個專題園等。展會后,世博園被納入風景區(qū)開發(fā)的一部分進行資源整合,園區(qū)核心區(qū)保留為世博公園,其他區(qū)域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部分作為游樂園,每逢節(jié)慶常常開展花卉展覽和地方特色活動,成為市民生活休閑的場所[5]。
2011年西安世園會是展覽內容和水平的一次突破。西安世園會園址位于西安浐灞新區(qū),世園會的舉辦以浐灞新區(qū)的開發(fā)建設為契機,帶動城市新區(qū)建設。世博園包括5個園區(qū)(長安園、創(chuàng)意園、五洲園、科技園、體驗園)和四大標志性建筑(長安塔、創(chuàng)意館、自然館、四寶館)(圖1-2)。此屆世園會特別開辟了大師園展區(qū),組委會在世界園林藝術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中邀請了9位有影響、有思想和探索精神的設計師,每人設計一個面積約1 000 m2的展覽花園,展示他們對園林藝術的獨特思考和理解,探索園林藝術的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新的可能。[6](圖3)大師園成為西安世園會中最受人關注的區(qū)域,成為國際風景園林領域具有影響的作品。這樣的嘗試使得園林園藝博覽會的展示內容中關于園林藝術思想的互動與交流比重增加,并帶來的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大師園展區(qū)在以后的綜合類園林園藝博覽會中被延用。
2.2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
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簡稱園博會)創(chuàng)辦于1997年,是由主管城市園林城市建設工作的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原建設部)發(fā)起并與地方政府共同主辦的博覽會。1992年,當時的建設部在全國發(fā)起了園林城市評選活動,為了進一步促進園林城市建設發(fā)展,經(jīng)過醞釀和準備,于1997年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這是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的國家級專業(yè)性博覽會,目的是擴大國內外園林綠化行業(yè)交流與合作,展示園林綠化新成果,傳播園林文化和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引導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和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建設等[1]。
園博會從2007年起每隔一年舉辦一次,會期通常為6個月,參觀人數(shù)均達數(shù)百萬。除前三屆園博會會址在已有公園內舉辦外,以后園博園多選址于城市新城開發(fā)區(qū)或城市周邊荒蕪地。從2004年以后的園博園均被保留下來,成為城市生態(tài)公園或主題公園。
到目前為止,園博會已依次在大連、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濟南、重慶、北京、武漢等地舉辦了10屆。歷屆博覽會概況如下(表2):
前三屆園博會未對場地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展覽內容主要為臨時性園藝展品。從第四屆園博會開始,園博會開始對會址進行規(guī)劃設計并伴隨有相當規(guī)模的施工建造過程。
2001年第四屆廣州園博會以“生態(tài)人居”為主題,展現(xiàn)了東西方園林藝術的精華和各國園藝產(chǎn)品、生產(chǎn)技術,可謂有所創(chuàng)新,會后展覽設施全部拆除。2004年第五屆深圳園博會突破以往的臨時性,首創(chuàng)會展與建園合一的建園模式。展會閉幕后,園博會大部分參展景點保留,成為可供群眾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園。
2007年第六屆廈門園博會在規(guī)模、展覽內容、展后運作理念上是一次突破。廈門園博園基址位于杏林灣水庫,總面積676hm2,包括水面、展園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園區(qū)內設有8個風景園林師花園,在中國的園林博覽會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以表現(xiàn)園林藝術為主的展園,它們?yōu)閲鴥任磥淼膱@林類展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鑒的經(jīng)驗。展后,根據(jù)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園博園部分區(qū)域轉變功能,部分展園拆除,以減少展后運營成本,踐行節(jié)約型城市建設。
2013年第九屆北京園博會是發(fā)揮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生態(tài)效益的一次成功嘗試。園區(qū)選址于原永定河垃圾填埋場(圖4),對于永定河生態(tài)修復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帶動旅游和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北京園林博覽會建設了首座中國園林博物館,對中國園林發(fā)展沿革歷史作了較為全面的展示。會后該博物館成為對社會免費開放的游覽區(qū)和開展與園林相關的專業(yè)論壇及展覽的主場地。
2015年武漢園博會同樣注重對工業(yè)廢棄地的生態(tài)修復與宣傳。同時,該屆展會在企業(yè)、社會團體和組織參與度方面有了進一步突破,園區(qū)設立了企業(yè)展園區(qū)和創(chuàng)意展園區(qū),使得園林園藝的設計思想和新興技術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展示。
表1 中國歷屆世界園藝博覽會概況一覽表Tab.1 Survey on the Glob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s held in China
2.3中國綠化博覽會
中國綠化博覽會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yè)和承辦城市所在的省級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承辦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省綠化委員會、林業(yè)廳承辦,是我國綠化生態(tài)領域組織層次最高的綜合性博覽會。[2]
就綠博會的客觀展示形式而言,與園博會異曲同工,均需要通過園林設計建造展園,借鑒國際上綠化先進國家在國土綠化和植林造園方面的理念和成果,在展示綠化美化成果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園林藝術及其在綠化美化建設中的具體應用和體現(xiàn),故筆者將其梳理歸納為園林園藝類博覽會之列。
首屆綠博會于2005年在南京舉辦,第二屆綠博會于2010年在河南鄭州舉辦,第三屆于2015年8月在天津武清區(qū)舉辦。歷屆綠博會情況總結如下(表3):
表2 歷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概況一覽表Tab.2 Survey on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第一屆綠博會選址于南京河西新城區(qū)濱江風光帶,占地面積77 hm2(圖5)。是以濱江綠色生態(tài)景觀營造與保護為主,突出人本情懷,結合博覽展會、科普環(huán)保、休閑旅游等功能建設的大型綠色開放公園,會后作為濱江公園帶的一部分而保留,并陸續(xù)新增特色景點以保持對游客的吸引力。第二屆綠博會設有主會場“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和分會場“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會后成為鄭州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展示場所和教育基地。綜合而言,綠博會更側重于國土綠化,其建設作為城市綠地系統(tǒng)完善的一部分,帶動周邊綠色基礎設施的營建。
2.4中國花卉博覽會
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由國家林業(yè)局、中國花卉協(xié)會主辦?;ú且孕麄骰ɑ墚a(chǎn)業(yè)發(fā)展方針政策,展示花卉園藝事業(yè)建設成就,交流花卉領域新技術、新理念、新成果、新產(chǎn)品,促進現(xiàn)代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宗旨。[3]
近年來花博會的客觀展示形式與綠博會相同,仍與園博會異曲同工,均需要通過園林設計建造展園,在展示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成果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園林藝術在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的具體應用,故筆者亦將其梳理歸納為園林園藝類博覽會之列。
最初,花博會是一個以花卉園藝展示和貿易為主的室內展會,展期約為10天。從第四屆起,花博會設有室外展園,至今花博會規(guī)模逐漸擴大,展期也延長至30天。近幾屆花博會室外展園面積50-200 hm2,參觀人數(shù)100-300萬。展后,展館保留,室外展園多作為城市公園向市民開放。
從1987年至今,花博會依次在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山東、江蘇舉辦了八屆,從規(guī)模、影響上都已大大加深。歷屆花博會情況總結如下(表4):
表3 歷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概況一覽表Tab.3 Survey on the China National Virescence Expo
前三屆花博會在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室內)舉辦,主要內容為園藝展覽和小型園林設計,參觀人數(shù)20~30萬,參展單位包括各省市花卉協(xié)會、境內境外企業(yè)。第四屆中國花博會走出北京,于1997年在上海長風公園舉辦,并首次設有室外展園。此次花博會有30個省、6個部門和專業(yè)分會及境外13個國家和地區(qū)組團參展,參展企業(yè)達500多家,參觀人數(shù)突破百萬。
從第五屆開始,中國花博會辦會模式由定點舉辦改為申辦。第六屆花博會在四川成都舉辦,展后園址作為城市建設用地進行二次開發(fā)。第七屆中國花博會在北京順義、山東青州兩地同時舉辦,展出期間,北京展區(qū)共接待游客180萬人次,現(xiàn)場銷售花卉達500余萬元,綜合收入逾億元; 山東展區(qū)迎來游客164. 7萬人,交易額達到2. 7億元。[7]第八屆花博會于2013年9月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辦,展期首次延長至一個月,在展覽面積及參觀人數(shù)上都是一次突破(圖6-7)。
1999年的昆明世園會使園林園藝類博覽會被大眾所知。20余年的探索中發(fā)展,園林園藝類博覽會從展覽內容定位、后續(xù)利用模式、生態(tài)價值評估這三方面的變化可大體回顧其走過的歷程。
3.1內容趨向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
我國的園林園藝展以帶動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市影響力宣傳為主要目的,奠定了展覽內容以地方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開端。前兩屆的世園會以及早期的園博會都以各國和國內各省市的文化類展園為主體內容,后來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花博會和綠博會也受此影響,建立地方微縮景觀,傳統(tǒng)文化展示成為園林展的慣例。而隨著園林展舉辦次數(shù)的增多,傳統(tǒng)文化展園漸漸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再成為新聞的焦點。政府和規(guī)劃設計者開始探索改進方式。2007年廈門園博會引入風景園林師展園,2011年西安世園會設置大師園展區(qū),2013年北京園博會除設有大師園展區(qū)外還設有企業(yè)展園,2015年武漢園博會在此基礎上還設有主題展園、創(chuàng)意展園等。逐漸,這些帶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展園獲得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園林行業(yè)的設計思維和先進技術得以在園林展的平臺上得到交流并向大眾普及,展覽內容逐漸從單一的文化展示走向思想及信息的深入互惠。這對于探尋園林園藝展的本質邁出了一大步。
3.2不斷探索后續(xù)利用模式
從園林園藝展對后續(xù)利用的考慮也可看出我國園林園藝展的進步。我國園林展與國外相比規(guī)模盛大,展園面積基本在200hm2以上,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游客基數(shù)大,一方面由于園林園藝展以政府主導運作,耗資巨大。這給展園后續(xù)利用帶來了問題。起初,我國大型園林園藝展多選址在城市新城,離市區(qū)較遠。會后,由于維護費用高,導致門票昂貴,加之交通不便,致使游客量驟減,門可羅雀的現(xiàn)象不是個例。展后展園并不能永續(xù)發(fā)展下去。在這方面,規(guī)劃設計者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F(xiàn)在,園林展后續(xù)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增加娛樂項目改造為城市主題公園,如1999昆明世園會、2006沈陽世園會;作為城市開放公園,如2009濟南園博會、2005南京綠博會;房地產(chǎn)二次開發(fā),如2005四川花博會。
3.3發(fā)揮更有效的生態(tài)價值
園林園藝類博覽會規(guī)劃設計對生態(tài)效益的思考也發(fā)生了變化。最初,園區(qū)建設的生態(tài)價值局限于完善城市綠地系統(tǒng)。園林園藝類博覽會這一投資巨大、占地面積廣的綠色建設項目對城市環(huán)境改善應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近兩年及待建的園區(qū)多選址于城市廢棄地或棕地,如2013年北京園博會選址永定河垃圾填埋場,對永定河這條北京重要河流的生態(tài)修復具有深遠意義。2015年武漢園博會選址于金口垃圾場,并在園區(qū)建設中,大量使用原場地的回收材料; 2016唐山世園會選址于采煤塌陷區(qū),并將生態(tài)修復作為園區(qū)的主要建設目標。這說明,在城市環(huán)境問題逐漸凸顯的今天,園林園藝類博覽園作為城市的大型綠色基礎設施,應該承擔更重要的生態(tài)職能。
4.1注重生態(tài)效益?zhèn)鞑プ匀焕砟?/p>
隨著經(jīng)濟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建設一定程度上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huán)境疏離,這帶來諸多城市生態(tài)問題和社會問題。園林園藝類博覽會最為城市中的大型綠化項目,具有重要生態(tài)效益,能在諸多方面緩解城市環(huán)境問題。
園林園藝類博覽會為城市居民創(chuàng)造一處接觸自然、交流體驗自然的發(fā)生地。因此,將園林園藝展作為城市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自然的山水林田湖,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和追求應作為園林園藝展發(fā)展的主旨。
4.2增強思想交流融入百姓生活
園林園藝展的展覽內容應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作為園林行業(yè)的博覽會,其內容應包含對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的展示與互動交流,使園林園藝展一定程度上成為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另一方面,園林園藝展應融入百姓生活,成為百姓了解、實踐園藝勞作的媒介。百姓的參與互動,園林園藝思想的碰撞交流是其保持活力與特色,避免趨同與乏味的關鍵,是永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表4 歷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概況一覽表Tab.4 Survey on the China Flower Expo
4.3 市場主導運作展后良性經(jīng)營
園林園藝展的運作模式應逐漸從以政府為主導過度以市場調節(jié)為主導,第一時間反應市場動態(tài),市場調控園林園藝展的規(guī)模和資金投入,從而推動園林園藝行業(yè)的經(jīng)濟運作,形成節(jié)約型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
相信未來中國的園林展能夠成為園林行業(yè)交流展示的平臺,同時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綠色生活的愿景,并與城市的生態(tài)修復、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節(jié)約型建設相契合。
致謝:
感謝北京林業(yè)大學吳丹子老師,黃冬蕾、蒙倩彬同學對資料收集的幫助。
注釋:
①世園會按類別介紹如下:A1類:大型國際園藝展覽會。這類展覽會舉辦每年不超過1個。A1類展覽會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6個月。在展覽會開幕日期前6-12年提出申請,至少有10個不同國家的參展者參加。此類展覽會必須包含園藝業(yè)的所有領域。A2類:國際園藝展覽會。這類展覽會每年最多舉辦兩個,當兩個展會在同一個洲內舉辦時,它們的開幕日期至少要相隔3個月,展期最少8d,最多20d。至少有6個不同的國家參展。B1類:長期國際性園藝展覽會。這類展會每年度只能舉辦一屆。展期最少3個月,最多6個月。B2類:國內專業(yè)展示會。
②圖片來源:圖1 引自西安世園會官方網(wǎng)站[EB/OL].[(2011-04-28)].[(2016-03-01]).http://www.expo2011.cn.
圖 2 Aerial Views Of World Horticultural Expo 2011 Site In Xi'an [EB/OL].(2011-04-23)[2016-03-01]. http://www. gettyimages.com
圖3 王向榮,林箐,王艮.大師園(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2012:xx.
圖4北京園博會官方網(wǎng)站[EB/OL].([2013-05-08)[].( 2016-03-01]).http://www.expo2013.net.
圖5引自百度地圖南京市[EB/OL].(2016-1-1)[2016-03-01]. http://map.baidu.com.
圖6中國花卉博覽園官方網(wǎng)站[EB/OL].[(2013-10].)[( 2016-03-01]). http://www.flowerexpo.com.cn.
圖7中國常州網(wǎng)[EB/OL] [.(2013-10)].[( 2016-03-01]).http:// news.cz001.com.cn.
(References):
[1]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管理辦法[EB/OL].(2015-6-24)[2016-3-1].http://www.mohurd.gov.cn.
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EB/OL].(2015-6-24)[2016-3-1].http://www.mohurd. gov.cn.
[2]中國綠化博覽會申報管理暫行辦法[J].國土綠化,2006,(5):7.
Interim Procedures of Bidding and Administration for theChina International Virescence Expo[J]. Land Greening,2006,(5):7.
[3]申辦中國花卉博覽會暫行辦法[J].中國花卉園藝,2010,(10):10.
Interim Procedures of Bidding for the China Flower Expo[J]. China Flowers & Horticulture,2010,(10):10.
[4]王向榮.關于園林展[J].中國園林,2006,(1):19-29.
Wang Xiangrong, About Garden Shows[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1):19-29.
[5]鄒衛(wèi)妍.園林展的規(guī)劃設計探討[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
ZouWeiyan. The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arden Shows[D].Nanj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8. [6]王向榮,林箐,王艮.大師園(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2012.
Wang Xiangrong, Lin Qing, Wang Gen. Master Garden(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2011 XiAnChina)[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12.
[7]馬濤.淺議中國花博會對舉辦地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影響[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2,(6):48-50.
Ma Tao. Analysis of influence to flower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ost place caused by China Flower Expo[J].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2012,(6):48-50.
Review and Explore of Garden Festiv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NG Si-ming ZHAO Jing WANG Xiang-rong
The Garden Festivals have rapidly developed in China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Garden Festivals being hold in China: Glob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Expo, China Flower Expo and China National Virescence Expo which have formed a stable guiding ideology,operation mode and the exhibition contents in the long history. In the mean time, we find out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cological benefit, the same contents and difficulty in the operation after the Festival. The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Garden Festivals held in China about their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ture of Garden Festivals into a thought communication ev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while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cology and economy.
The Garden Festival; Glob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China Flower Expo; China Virescence Expo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470706):基于城市綠地空間優(yōu)化的園林博覽會影響機制和指標評價體系研究;北京市共建項目專項資助:城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北京實驗室
TU986
A
1673-1530(2016)04-0022-09
10.14085/j.fjyl.2016.04.0022.09
2016-03-01
佟思明/1992年生/女/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碩士研究生
TONG Si-ming, who was born in 1992,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趙晶/1985 年生/女/博士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講師/本刊編輯部主任(北京 100083)
ZHAO Jing, who was born in 1985,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she is the Director of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王向榮/1963 年生/男/博士/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副院長/本刊主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北京100083)
郵箱(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wxr@dyla.cn
WANG Xiang-rong, who was born in 1963, is the professor and the Associate Dean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Beijing Forestry Univesity. He is the chief edit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a doctor's degree and is also the vice chairman of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Fund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 Research on Effect Mechanisms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Garden Expo Based on Urban Green Space Optimization(NO.31470706); Beijing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Special Found for Beijing Common Constructio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