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獨自涼
2013年,以人口販賣為題材的印度影片《丑惡》,讓觀眾記住了導演阿努拉格·卡施亞普的名字。影片對人性黑暗、社會丑惡的揭示非常犀利,觀影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印度新興電影人的強大力量:親生父母都想在失蹤女兒身上發(fā)財,親屬拿到贖金瘋狂裸舞直教人懷疑是否還在人間;警察變態(tài)、無知、殘暴,但工作起來兢兢業(yè)業(yè),達到一種奇異的可信度。面對如此丑惡的人類,警察若不相應作出變態(tài)、激烈的反應,勢必一事無成。
2016年卡施亞普有了新片《孟買連環(huán)殺手》,片名即可看出又是一部犯罪、黑色電影。1960年代拉曼·拉加夫殺了41人,是印度臭名昭著的連環(huán)殺手。影片講的不是他的故事,而是綽號拉曼的連環(huán)殺手及其靈魂伴侶拉加夫。
FBI心理分析專家羅伯·雷斯勒深入調查了36名連環(huán)殺手,發(fā)現(xiàn)他們都出生在問題家庭,嚴重缺乏對人格養(yǎng)成至關重要的父愛、母愛、親情,父母要么有精神病,要么犯罪、酗酒、吸毒。最親密的人成了最可怕的人。
人之初,無所謂善惡。外界對待他的方式,決定其一生的品行。家庭暴力中,夫妻尚可離婚,小孩離開家庭無法求生,逃無可逃,因此,最令人厭惡、痛恨的就是打孩子,簡直是在蓄意培養(yǎng)連環(huán)殺手、反社會人格。感覺不到來自同類的溫暖,會讓一個人冷酷無情,毫無憐憫之心。
《孟買連環(huán)殺手》一黑到底,兒時噩夢塑造的畸形人格、變態(tài)殺手,令人毛骨悚然,兩件兇器都有一個彎頭,如同死神的鐮刀。
就連冷血殺手也渴望親密的關系,或通過殺戮達到永久占有的變態(tài)欲求,或于茫茫人海中偶遇“知音”:拉曼殺的第一個人,是小時候經常強暴、虐待他的“叔叔”;癮君子警官剛好找叔叔購買毒品,砸死闖入血案現(xiàn)場的老人,毀滅作案痕跡,令拉曼一見傾心,“拉曼找到了他的拉加夫”。
不堪回首的童年記憶,成了兩人最大的共同點。拉加夫小時候抽煙,被父親用厚皮帶打了一天,成人后父親當眾翻看他的鼻孔,看他有沒有吸毒。
殘酷、黑暗的影片,添加各種惡趣味、反轉、黑色幽默,令人百味雜陳。屋里屋外血流成河,剛放下兇器,居然拿起奶瓶,要給被驚動的嬰兒喂奶!導演的分寸感掌握得很好,兇手確實可憐,獸性大發(fā)的時候又非常殘忍,可恨到了極點,不失可信度。
最搞的是,2015年8月,拉曼下定決心向警方自首,妄議有殺人執(zhí)照、穿制服的警察:“清理神的畸變是警察的工作,其實,我也干的是同樣的活,技術上來說,大家都是死神的信使。”為啥自首?“我殺了9個人,死神跟我說了,是吧?你不能因為沒地方睡覺就殺人啊,監(jiān)獄管吃管睡,那樣就不用殺人了?!?/p>
哦,想模仿《警察與贊美詩》、去監(jiān)獄白吃白?。烤桨牙敵蔁o賴、神經病痛打一頓,關在廢棄的屋里。幾天幾夜沒吃沒喝的他向路人哭訴、求救,本應催人淚下,末尾又讓人笑掉大牙:“我喉嚨渴得冒火,只有一根煙,可該死的是,又沒有火柴來點燃……”
而拉加夫,繼續(xù)沉溺毒海、派對,公然帶女伴到女友家,爆發(fā)激烈沖突,女友身負重傷,索性痛下殺手,讓她死翹翹。目睹這一切的拉曼心花怒放,他沒有看錯人,遂再次自首,并調侃自己的靈魂伴侶:“你是讓我自由的那個人,可你卻在一個女人那里尋找自由。我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現(xiàn)在就看你的了?!?/p>
結尾非常驚悚,非??ㄊ﹣喥?,沒有懺悔、救贖、同情、憐憫——那是死神伴侶早已失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