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
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的手術方式和時機探討
于松
目的 探討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的臨床手術治療方案及手術時機。方法 回顧77例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治療方法、臨床療效及手術時機進行匯總和分析。結果 77例患者損傷類型包括前房積血型36例、房角后退型17例、晶狀體源型19例及粘連增殖型5例?;颊咧委熐耙暳o光感~0.05,治療后3個月,1例(1.3%)眼球摘除,無光感~0.05者7例(9.1%),0.05~0.25者29例(37.7%),0.25~0.5者27例(35.1%),0.5~1.0者9例(11.7%),>1.0者4例(5.2%);各損傷類型治療前后的視力水平均有明顯升高,各損傷類型患者治療后眼壓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結論 根據(jù)損傷類型和發(fā)病機制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進行個體化治療,并把握手術時機,是治療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的關鍵。
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手術方法;手術時機
由于眼球位置暴露且組織結構脆弱,外傷時極易發(fā)生內容物破裂、脫出或移位,導致多種并發(fā)癥。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是其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患者面臨眼外傷和高眼壓的雙重痛苦,治療也更為復雜[1]。受致傷因素、損傷類型及程度的影響,該病的臨床表現(xiàn)形式多樣,治療方式也各不相同。若因誤診、誤治導致病情遷延,極易損害患者視力,重者失明[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77例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致傷類型、手術方案、治療時機及治療效果等進行歸納和總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浙江省象山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7例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患者。納入標準:由眼外傷直接或間接損害而導致青光眼;單眼發(f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排除標準:合并有原發(fā)性青光眼;眼外科手術史;受傷前眼部有其他疾病。其中男53例,女24例;年齡15~59歲,平均(38.4±7.26)歲;視力無光感~0.5,平均0.13±0.10;致傷時間:1~31 d,平均(14.33±4.25)d;眼壓36~89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45.5±9.2)mmHg。致傷原因:鈍挫傷61例,穿通傷為16例。具體類型:前房積血型36例,房角后退型17例,晶狀體源型19例(包括晶狀體脫位15例和囊膜破裂皮質外溢4例),粘連增殖型5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前房積血繼發(fā)青光眼 前房穿刺及沖洗,本組病例前房積血均為Ⅱ級[3]及以上,藥物療法未獲得理想效果。首先采用前房穿刺放液緩解眼內壓,開瞼器開瞼,在角膜緣5點或7點位做穿刺口,釋放房水,該過程中密切觀察前房有無活動性出血,酌情使用全身性止血藥,并在前房穿刺的基礎上采用眼內沖洗灌注液沖洗,去除游動血細胞。
1.2.2 房角后退型青光眼 對于房角后退型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術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聯(lián)合絲裂霉素C進行治療。小梁切除術10例,取顳上象限切口作以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并向穹隆方向鈍性分離,作以角鞏緣為基底鞏膜瓣。以無菌面片蘸取適量絲裂霉素C,置于結膜和鞏膜下留置5 min,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切除適當范圍的小梁組織及周邊虹膜,做可調節(jié)縫線。復合式小梁切除術7例,主要操作方式與小梁切除術相同,此外在鞏膜瓣下切除1.5mm×2.0 mm的組織形成鞏膜池,增加房水引流作用。
1.2.3 晶狀體源型青光眼 對于晶狀體源型青光眼,均做晶狀體摘除,其中超聲乳化摘除13例,囊外摘除6例。對于4例殃及玻璃體患者,同時進行玻璃體摘除。對于2例合并嚴重房角損傷者,同時行小梁切除術。對于 1例瞳孔阻滯者,同時進行虹膜周邊切除術。
1.2.4 粘連增殖型青光眼 先以藥物控制炎癥,炎癥控制后行青光眼濾過聯(lián)合虹膜根切術,1例眼壓仍不得控制者摘除眼球。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 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視力變化 患者治療前視力無光感~0.05,治療后3個月,除1例(1.3%)眼球摘除患者外,無光感~0.05者7例(9.1%),0.05~0.25者29例(37.7%),0.25~0.5者27例(35.1%),0.5~1.0者9例(11.7%),>1.0者4例(5.2%)。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損傷類型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2.2 治療前后眼壓變化 治療3個月后,眼壓控制于 10 mmHg以下者 4例(5.2%),10~21mmHg者59例(76.6%,正常范圍),21 mmHg以上者 14例(18.2%)。各損傷類型治療前后眼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表2 不同損傷類型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患者治療前后眼壓變化 mmHg
2.3 并發(fā)癥 術后隨訪3~6個月,至末次隨訪期,1例患者發(fā)生后發(fā)性白內障,2例低眼壓,2例早期淺前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49%。
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的病因復雜多樣,根據(jù)常見病因可將其損傷類型歸納為4種:眼內出血型、房角損傷型、晶狀體源型即粘連增殖型[4]。致病類型是導致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病理生理差異性的主要原因,也是選擇治療方案的主要依據(jù)。本文77例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患者根據(jù)損傷類型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治療后隨訪3個月時,患者視力和眼壓水平均有明顯提升,隨訪至6個月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49%,包括1例后發(fā)性白內障、2例低眼壓和2例早期淺前房。現(xiàn)結合不同損傷類型的發(fā)病機制,對本研究手術選擇依據(jù)及手術時機進行簡要總結。
首先,前房出血繼發(fā)青光眼是最常見的外傷性青光眼之一,屬于眼內出血型。研究表明,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通過藥物輔助治療能夠取得良好效果,而出血程度達到Ⅱ級以上時,往往需要手術治療[5]。本組36例Ⅱ、Ⅲ級前房積血患者前期藥物治療均未取得良好效果,采用前房穿刺和沖洗治療,效果良好。就發(fā)病機制而言,前房出血導致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沉積的凝血、紅細胞、炎性細胞及炎性沉積物等聚集于小梁網(wǎng)表面阻塞,并破壞房水屏障,房水交通受阻,眼內容物急劇增加而導致眼壓升高[6]。因此,治療方面以放液降壓和沖洗阻塞物為主。該手術需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積極止血和預防再出血,防止病情遷延惡化;二是把握手術時機,一般認為,前房穿刺和沖洗治療的最佳手術時間為病發(fā)后第4天,此時血塊與周圍分離,易于娩出和沖洗[7]。本組病例保守治療4 d,血凝塊無法自行排除,于4 d至1周內進行手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次,房角后退型青光眼是較常見的房角損傷型青光眼。研究表明[8],小梁網(wǎng)組織結構破壞是房角后退型青光眼的普遍特征,國內學者袁軍等[9]指出,小梁網(wǎng)的破壞導致房水引流受阻,是外傷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的主要機制。因此,該損傷類型的臨床治療多采用濾過手術,如小梁切除術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因房角后退型青光眼的發(fā)病時間跨度大,可分為早發(fā)型、遲發(fā)型和非常晚發(fā)型,治療方面無明確的手術時機,應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進行手術。既往研究表明[10],單獨進行濾過手術成功率較低,配合絲裂霉素C抑制成纖維細胞及血管組織增生,不僅能夠有效預防術后瘢痕,還可以降低術后淺前房、低眼壓及脈絡膜脫離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本組病例均行濾過手術和絲裂霉素C聯(lián)合療法。
再次,晶狀體源型青光眼臨床也較為常見,單純的藥物治療收效甚微[11]。晶狀體破裂皮質外溢和晶狀體脫位是該病最常見的兩種類型,多數(shù)患者摘除晶狀體即可控制眼壓。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例伴隨副損傷,需同時進行其他手術。如本組4例殃及玻璃體,同時進行玻璃體摘除術;有2例合并嚴重房角損傷,同時行小梁切除術;1例瞳孔阻滯且虹膜黏連,同時進行虹膜周邊切除術。
最后,黏連增殖型青光眼的發(fā)病率相對較低,治療方面需藥物和手術聯(lián)合治療。即先以藥物控制炎癥,炎癥得以控制后再行手術。研究表明[12],粘連增殖型高眼壓的主要原因是角膜穿通傷或挫傷后發(fā)生虹膜睫狀體炎,炎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引起虹膜與晶狀體粘連,瞳孔區(qū)形成機化膜或閉鎖,后房房水無法通過瞳孔進入前房,而形成高眼壓。因此,治療方面本組病例選取激光虹膜切除術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眼外傷繼發(fā)性青光眼的常見致病類型包括前房積血型、房角后退型、晶狀體源型及粘連增殖型等,不同損傷類型有不同的發(fā)病機制,應采取不同治療方案。根據(jù)其損傷類型和發(fā)病機制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進行個體化治療,并把握手術時機,是取得良好療效的保障。
[1] Strom A,Hassig M,Iburg T,et al.Epidemiology of canine glaucoma presented to university of Zurich from 1995 to 2009. Part 2:secondary glaucoma(217 cases)[J]. Veterinary Ophthalmology,2011,14(2): 127-132.
[2] Luo L,Li M,Zhong Y,et al.Evaluation of secondary glaucoma associated with subluxated lens misdiagnosed as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J].Journal Of Glaucoma,2013,22(4):307-310.
[3] 宋琛.手術學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4:668.
[4] 史貽玉.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95例病因及治療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 (23):3555-3556.
[5] 左玉霞,李令輝,左海霞.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5,1:148,187.
[6] 鄭涂芳,金緯.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的臨床對比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4,34(4):380-381,384.
[7]宋勝仿,李華,張永燁,等.鈍挫傷性前房積血繼發(fā)性青光眼手術時機[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02):373.
[8] 王宇鷹,李靜.眼外傷繼發(fā)青光眼的臨床治療及護理[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4,36(5):384-386.
[9]袁軍,白婷婷,張嬌,等.外傷性房角后退型青光眼手術治療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 2014,22(2):141-143.
[10]史文凈.眼外傷后繼發(fā)青光眼的臨床分析[D].鄭州大學,2013.
[11]Luo M,LiangN.A report of pupilloplasty for secondary glaucoma after vitrectomy associated with ocular trauma[J].Eye Science,2012,27(2):109-112.
[12]關新輝.眼外傷后繼發(fā)性青光眼43例臨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1.055
R779.6
A
1671-0800(2016)01-0103-03
2015-03-10(本文編輯:陳志翔)
315700浙江省象山,象山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于松,Email:138574143 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