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櫥窗里本該色澤動人引人食指大動的海鮮飯模型,因色彩偏差,而成色黯沉;本該肌膚明亮展現(xiàn)青春的人偶公仔,因色偏而死氣沉沉……色彩,是影響3D打印成品精致度的重要關鍵,讓精美的3D打印成品不會因顏色怪異而大打折扣。臺灣印研中心開發(fā)的“粉末式3D打印彩色提升技術”,運用獨特的色彩管理技術,讓3D成品栩栩如生!
在目前常見的3D打印技術中,以金屬或塑膠等為材料的技術,大多只能以原色或單色來呈現(xiàn),或需要其他制程來上色;最能展現(xiàn)色彩特質的就屬粉末式3D打印,就是以石膏粉為材料,并在印制或堆疊粉體的過程中,將不同顏色的墨水噴印在粉末上,使成品能夠展現(xiàn)多樣化的色彩。
當色彩愈逼真、寫實,就代表色彩品質愈好,更能讓人有栩栩如生的感覺,甚至產(chǎn)生購買或收藏的意愿,成為突顯商品價值的重要元素。
2016年解密科技寶藏所展出由印研中心研發(fā)的“粉末式3D打印彩色提升技術”,針對粉末式的3D打印進行色彩表現(xiàn)及品質提升的技術,并從輸入及輸出二端來加以改善。其中在色彩的輸出及開發(fā)上,延伸運用傳統(tǒng)印刷中的色彩管理技術,先是分析粉末式3D打印設備原有的色彩打印范圍和能力,制作3D打印用的色彩導表,藉以調整并判斷實際打印時的色彩品質;同時利用視覺上較為鮮艷的螢光色,與原來設備所使用的彩色墨水調配,讓可打印的色彩變得更多、擴大色域,也就更能因應不同物件打印的色彩需求。
色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影像檔案與實際輸出之間的色彩差異,讓色彩更接近真實:要是印制出來的色彩品質不佳、穩(wěn)定性不夠,好比人物的皮膚、頭發(fā)等,就很容易影響成品的價值與觀感。這也是印研中心首度將色彩管理技術運用在3D打印上,并讓粉末式3D打印的色彩品質往上更提升一步。
此外,在輸入端的部分,則是因應3D打印所需要的影像圖檔,印研中心開發(fā)了全自動的3D掃描儀器,可以快速擷取約10公分以下立體物件的3D檔案:并且結合了色彩管理技術,也就是在物體掃描建檔時,就先經(jīng)過色彩的調整與修改以供印制。甚至只要是支持3D打印機的檔案,包括以繪圖軟件繪制的格式,也都能利用這套系統(tǒng)來處理,更有效地透過3D打印設備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