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蘭陵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114)
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案在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應用
王立梅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蘭陵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114)
目的 探究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案在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中醫(yī)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綜合護理在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確切。
中醫(yī)綜合護理;肝胃氣滯;胃脘痛
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是臨床中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惡心、嘔吐、胃脘脹滿、噯氣呃逆等是該疾病的常見癥狀[1]。病情反復、病程遷延、難治愈是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主要特點。我院為部分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35.79±3.12)歲;平均病程(6.03±2.02)年。觀察組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齡(36.03±3.34)歲;平均病程(6.27±2.3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部位、程度、性質、時間、誘因進行觀察并記錄;對患者的嘔吐物及大便顏色進行觀察;若患者突發(fā)胃痛、全腹硬滿疼痛拒按時,及時報告醫(yī)生;按時叮囑患者服藥。觀察組在對照組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中醫(yī)綜合護理,其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1)中醫(yī)護理
①穴位敷貼:取患者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等進行穴位敷貼(科室內自制),隨后用直徑為4 cm的敷貼對其進行固定,2天更換1次敷貼;為患者敷貼穴位前,對其對應穴位的皮膚情況進行嚴格的評估。②根據患者表現的臨床癥狀,取對應穴位,為患者進行1次/d穴位按摩,時間≥20 min/次。③選取患者的胃、脾、交感等穴位實施耳穴貼壓,2次/周,均為兩耳交替貼壓。④取患者的背俞穴實施拔火罐,10 min/次,1次/d。
(2)飲食護理
叮囑患者多食易消化、清淡、疏肝理氣的食物,例如佛手、香櫞、桃仁、山楂等,忌食豆類、紅薯等壅阻氣機的食物,禁食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每日應少食多餐。
(3)調節(jié)情志
告知疼痛癥狀明顯時可以通過深呼吸及聽音樂等途徑緩解疼痛;用移情相制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采用暗示療法,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日常的注意事項,使得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建立自信心。
(4)生活護理
為患者準備整潔、安靜的病房,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清新度,加強患者的舒適度;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并保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給予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疼痛程度的評定標準為0~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反之亦然。我院護理滿意度評分評定標準為0~100分,由患者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越高,護理效果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
組別 n 疼痛評分(分) 疼痛時間(d)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觀察組 25 2.37±0.12 4.51±0.72 97.55±9.42對照組 25 8.15±1.33 7.82±1.03 81.21±7.03
祖國醫(yī)學認為,肝胃氣滯型胃脘痛主要由于肝氣失調、飲食不潔、寒邪入侵所致[2]?;颊咝枰ㄟ^長期服藥及控制飲食對該疾病進行治療,對患者的身體、經濟及生活均有較大影響。
研究數據顯示,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的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疼痛評分及疼痛時間均差于中醫(yī)綜合護理?;颊呱眢w疼痛情況未得到及時的緩解,疼痛時間越長,程度越嚴重,會導致患者對醫(yī)護人員、對疾病治療失去信心,不利于護患間的信任及患者自身的身體恢復,因此該項護理難以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中醫(yī)綜合護理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身體情況、疾病性質進行觀察后實施的護理措施,該項護理具有安全、有效、簡便、費用低等優(yōu)點,是適用于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且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的護理方式。其中穴位敷貼、穴位埋豆及調節(jié)情志等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胃脘痛的癥狀,縮短患者疼痛時間,且通過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以此達到減輕患者疼痛感的護理目的[3];利用暗示療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保證患者的鍛煉量及休息時間,可有效的增強患者的身體機能,加強抵御能力,為后期疾病治療扎實基礎;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可有效的減少因飲食不當所導致疾病加重,且有利于為患者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有效的促進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身體的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疼痛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偠灾嗅t(yī)綜合護理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縮短患者身體疼痛的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確切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中推廣與使用。
[1]張占紅.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案在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應用[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8):1645-1647.
[2]孫英梅.胃脘痛的中醫(yī)綜合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5):151.
[3]歐陽紅蓮,馮維燕.中醫(yī)辨證護理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胃腸道功能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14,32(12):177-179.
本文編輯:王 琦
R573.9
B
ISSN.2095-6681.2016.09.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