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
2014年6月22日上午10點,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在京的所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數(shù)前來向王文元的遺體告別。
王文元為何受到如此高規(guī)格的禮遇?讓我們從他不平凡的一生中去尋找答案。
心慈手軟的“老常委”
筆者與王老相識的機緣,是拙作《田長霖傳》出版前夕。其后,我們有十幾年的文墨交往。王家先祖原是黃陂西鄉(xiāng)王家旱塘灣的農民,為了搞活經濟,王文元的祖父王德品曾經遠赴新疆打工、放牧。其父王寅階長期在河南經商,王文元于1931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南漯河市煤市街。
王文元自幼在父親“聞遠忠德,毓秀昌明;玩物喪志,玩人喪德”的家訓管束下茁壯成長。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做人必須以誠信、善良為本。正當家族逐漸興旺之際,新中國成立,實行土地改革,父輩們分別被劃為“工商業(yè)者”與“地主”成分,家里的土地和財產被沒收,父親又因患青光眼而導致雙目失明,家中失去了生活來源,王文元不得不挑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從1950年起,他在湖北省黃陂縣乾順油廠(私營企業(yè))當“帳房先生”(會計),1952年考入華中鋼鐵公司(大型國營企業(yè))任會計員。1953年秋,年僅22歲的他脫穎而出,被公司選派到冶金工業(yè)部設在長春的東北會計統(tǒng)計專門學校(后并入東北財經學院)學習。
1956年畢業(yè)時,王文元因成績優(yōu)異而留校任教。1958年,東北財經學院與沈陽師范學院、沈陽俄語專科學校合并組建遼寧大學,他在這里一干就是30多年,歷任遼寧大學經濟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文革”時期,軍宣隊、工宣隊進駐遼寧大學。一次,一位老師在抄大字報時,因過度疲勞,將“萬壽無疆”誤寫為“無壽無疆”。當晚值班的王文元發(fā)現(xiàn)這個重大錯誤后,沒有去報告邀功,而是把抄大字報的同志叫來及時改掉。在那段特殊的歲月里,王文元曾多次被人“動員”:“放下家庭出身包袱,輕裝上陣,打擊階級敵人?!钡冀K頂住壓力,不說一句不實之詞,不做一件害人之事。由于他恪守自己的“證據(jù)”原則,以致軍宣隊無奈地說:“他這個人心慈手軟,無法使用。”
于是,王文元的任務就變成看莊稼、種菜園、守倉庫、做飯、喂豬、趕牛車、抄大字報、值夜班。除此之外,他天天坐著學毛著,被人稱為“老常委”。有一次找他外調的人,聽到有人叫他“老常委”,不解地問:他是哪一級,什么時候的常委?接待的人告訴說,他連黨員都不是,不過是毛著學習小組中出席次數(shù)最多的人而已。
“教授省長”的書卷氣
1988年1月,在遼寧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王文元以高票當選為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分管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計劃生育等工作。
上任伊始,王文元首先以一個教育家的責任,針對高教專業(yè)劃分過細的弊端,提出了“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受到大家贊同。為提高師資水平,他帶頭與國外知名高校建立聯(lián)系,派出訪問學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對農村學校發(fā)展太陽能取暖、洗澡,撥土地養(yǎng)豬、種菜,發(fā)展校園經濟,緩解教育經費困難,改善住校生的生活等方面,王文元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對人們過去重視不夠的職業(yè)技術教育、以聾啞盲兒童為對象的特殊教育,均不遺余力“抓經常、經常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于體育工作,王文元反復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系,要擺正群眾體育的基礎地位,體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群眾體育搞好了,才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體育拔尖人才。當時,沈陽正在加緊籌備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運動會。他大膽提出了訓練和參賽的“四不準”:不準服用興奮劑;不準賄賂裁判;不準進行有礙運動員健康的超強訓練;不準假冒職業(yè)年齡。當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如今看來,這位“教授省長”的確有遠見卓識。
遼寧省法庫縣民間一直傳頌著王副省長的故事。一天,王文元到法庫縣實地調查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在返程路上發(fā)生車禍,造成王文元右臂粉碎性骨折。當公安部門依法將肇事司機拘留時,司機不信自己撞傷了副省長:“副省長出來怎么會只有一臺車?怎么著不都得有警車開道?你別嚇唬我了?!蓖跷脑厣蜿栔委熎陂g,反復叮囑有關部門:要按法規(guī)辦事,不能因為撞的是我,就加重處罰。
當時的遼寧山區(qū)地方病較多,飲用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防病要治本,王文元多方奔走,爭取資金,用于打井改水。對于職業(yè)病,他與主管部門密切配合,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推動重點醫(yī)院下鄉(xiāng)巡回醫(yī)療,對基層醫(yī)院定點幫扶,基層醫(yī)院派人到重點醫(yī)院掛職學習等措施,立竿見影。不僅建立和健全了醫(yī)療機制,更促進了整個醫(yī)療水平的提高。
檢察高官的“三斧頭”
1992年3月,王文元被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命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成為新中國第一位來自民主黨派的高檢副檢察長。走馬上任后,他分管監(jiān)所檢察廳、干部教育局、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央高級檢察官培訓中心、中國高級檢察官教育基金會、檢察出版社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兼任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對監(jiān)獄和看守所行使檢察權,是他任高檢副檢察長期間分管的領域。他在新疆視察工作后,對北京、上海的犯人到新疆服刑,從保障犯人合法權益、保障正確執(zhí)法的角度提出了意見:“對犯人的管理也應該體現(xiàn)人性化關懷,這有助于他們家庭的維系,否則,家庭破裂對子女和社會都不利。也有利于犯人服刑?!?/p>
王文元不僅把他了解到的問題提出來,還與當?shù)乇O(jiān)獄管理人員一起商量,如何對罪犯實施人性化管理。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犯人可以和前來探視的家屬一塊兒吃飯、交流。這些措施不僅得到了犯人及其家屬的歡迎,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與此同時,王文元對監(jiān)管改造場所發(fā)生的貪污、賄賂案件,對監(jiān)獄再犯罪以及牢頭獄霸的打擊,對判決、裁定執(zhí)行和監(jiān)管改造機關的執(zhí)法活動是否公正合法的監(jiān)督等,也常抓不懈。他在調研后形成的《關于秦城監(jiān)獄的幾點意見》的報告,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
事后,他深有感觸地說:“強調對罪犯管理的人性化并不妨礙公正執(zhí)法。戰(zhàn)場上的敵人,放下武器后也不能傷害呀。應該讓這些犯罪人員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這有利于推動他們改惡從善。”
情系桑梓勵后昆
記得2002年12月8日,我與駐京辦主任黃財昌一同前往王老家中拜訪。當我走進京畿一幢住宅,受到了紅光滿面、皓首鶴發(fā)的王老的熱情接待,頓感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王老首先對我們說,他即將在2003年“兩會”期間卸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我向王老說明來意,并雙手將書稿呈交給王老過目。王老瀏覽了一下目錄與梗概后,和藹可親地對我說:“田長霖是華人旗幟,也是我們黃陂的驕傲!你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也是家鄉(xiāng)青年人的正當要求,于公于私,我都會支持!不過,作序之事,我得仔細看看書稿后,再答復你。如何?”我感動不已,深深地向王老鞠了一躬。臨別前,王老還親切地與我合影留念。告別王老后,在返程的火車上,我卻夜不成寐。對于王老是否作序,心里還是不踏實。
一周后的一天,我接到一份特快專遞,打開一看,正是王老寄來的序言。我一口氣讀完,發(fā)現(xiàn)文末簽名及時間:“王文元,2002年12月10日?!痹瓉?,王老在接到我書稿后的3天內就完成序言。王老對書稿的審讀非常認真,不僅有眉批與尾批,還對字詞句乃至標點一一作了校正。其中他將拙作中概括田長霖“科研善于走極端”,改為“科研善于抓尖端”,可謂畫龍點睛之妙。
在王老的鼓勵下,筆者先后撰寫了二三十部海內外名流的傳記文學,其中拙作《馮鑄》《首義大都督》等面世,王老分別寄來了“女士義舉,譽滿中華”、“開國都督,首義元勛”和“經緯天地”等潑墨題賀。
2004年深秋,某電視劇制作中心前往木蘭古門景區(qū)和雙龍鎮(zhèn)(今黃陂區(qū)姚集鎮(zhèn)大城潭)考察,擬將當?shù)刈鳛閷嵕芭臄z基地。當年底,姚集鎮(zhèn)領導找到我,想請王老為雙龍鎮(zhèn)題名。由于全國有十幾個地方聲稱是“木蘭故里”,治學嚴謹?shù)耐趵衔忻貢屛已a寄了相關資料。資料寄出后,卻一直沒有收到王老的題詞。
沒想到,2005年春王老抵鄂視察時,于3月26日晚上親切接見了區(qū)領導馬小援、袁堃和我。在勉勵黃陂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王老還就“木蘭故里——雙龍鎮(zhèn)”當面求證。在得到滿意的答復后,他才向我們展示其墨寶:“木蘭故里——雙龍鎮(zhèn)”。
王老仙逝后,在整理其遺物時,他竟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的個人回憶。他的秘書支國群告訴我,王老生前遺囑:一旦中央啟動《王文元傳》,希望由我執(zhí)筆。時下,全國政協(xié)、九三學社與武漢市黃陂區(qū)正式啟動《王文元傳》,以茲緬懷。
(責任編輯: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