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輝
【摘要】本文對《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的說課稿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說課稿;《中國建筑的特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本說課稿分為四個部分:一、教材,學情;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三、教法,學法;四、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說學情
《中國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五冊中的課文,是自然科學小論文,具有觀點明確、論證嚴謹、文筆生動的特點。
本課論述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總結了建筑的風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個各民族的建筑之間“可譯性”的問題。
本課的教授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積累,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必修三社會科學小論文又為他們打下了基礎,因此學習此文并不困難。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內容。2.過程與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比較法。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科普文章的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采用情境法,感知課文采用朗讀法,分析課文采用問答點撥法和討論探究法,同時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
學法上,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動筆圈點、抓關鍵詞的習慣,課后練筆寫作和閱讀名家名篇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建筑的圖片,請同學說說這些都是建筑的什么部分,有什么特點。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后進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解題。
由學生介紹作者、課文寫作背景。這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
環(huán)節(jié)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huán)節(jié)落實教法。朗讀之前,把要求打在大屏幕上:理清文章線索,概括各部分內容。帶著問題讀課文,指向明確,目的性強,效率高。
環(huán)節(jié)四,分析課文,解決重難點。
問題1: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各部分內容。
可指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爸袊ㄖ奶卣鳌笔鞘裁??九大特征為一個整體(3—13),是文章的主體;此前屬于概說、總括部分(1、2),為引論;第14段要把握關鍵詞“這一切,我們可以叫作‘文法’”開啟下一部分建筑的風格(14—19)。方法:最后一段為結束語,揭示“為什么的問題”,進一步深化主題。
問題2:作者在介紹建筑的特征時,按照什么順序展開。這個順序有何特點?為什么要按照這個順序展開?
本題考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品結構的能力。(一)(二)兩部分從總體角度介紹建筑的特點;(三)(四)(五)為結構特征;(六)(七)(八)(九)屬于裝飾特征。它和人們對房屋的觀察順序是一致的。由此得出科普文“論證嚴謹”的特點。
問題3:對于這九大特征,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特征,談談理
由,并說說它是怎樣體現(xiàn)“中國式”的。
此題需小組討論,確定一個觀點。九大特征中,作者著重說明了(二)平面布置(三)結構方法(四)半拱(六)屋頂(七)色彩。由此得出科普文“觀點明確”的特點。
問題4:中國建筑的“文法”“詞匯”各指什么?在說明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和“靈活性”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此題培養(yǎng)篩選、概括能力。文法指建筑的風格和方法,詞匯指建筑構件。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說明文法的拘束法和靈活性,通過人們熟悉的文章來解釋建筑,生動形象,易于被人們接受。由此得出科普文章具有“文筆生動”的特點??偨Y科普文章具有“理趣與情趣”的特點。
問題5: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的理解。
此題沒有標準劃一的答案,既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及靈活運用情況,又考查學生的課外知識。
環(huán)節(jié)五:拓展探究。
作者用文法來解釋建筑,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你還能用其他藝術形象來解釋建筑嗎?如把故宮里一根紅漆柱子緊接兩扇窗子比喻成音樂中的四三拍,強弱弱,說明建筑也可以具有音樂性。學生自由暢談。
環(huán)節(jié)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中國建筑的特點,同時也了解了科普文章的特點,受益匪淺。
作業(yè):學習用通俗的東西解釋抽象藝術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用文法解釋音樂或繪畫藝術的小文,300字。
板書:一座小房子,分上下四層左右兩格,分別寫著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科普文的特點。
環(huán)節(jié)七:反思。
整堂課,貫穿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導入部分利用多媒體的視覺沖擊,創(chuàng)設情境,落實教法。作者介紹采用競賽形式,擴充知識,鼓勵主動預習,落實學法。朗讀課文也采用比賽的形式,既鍛煉了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落實教法,分析課文主要采用討論法,體現(xiàn)他們的分工與合作。拓展探究意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多元化解讀作品,體現(xiàn)新課改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理念。作業(yè)落實法,培養(yǎng)練筆寫作和閱讀名家名篇的習慣。板書設計我力求形象,以房子代表中國的建筑,同時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