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晶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當今語文教學存在的現(xiàn)狀進行反思,從而提出自己的思考,分別從善、雅、志三個方面來解讀語文,讓孩子學到的不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關鍵詞】善;雅;志;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就是要順應人的向善的本性、愛美的天性、求真的人性,把人的生命中固有的美好的一切,養(yǎng)護、培育得盡真盡善盡美,而不是去強制地扭曲、摧殘、扼殺人的自然、純潔的心性,使他(她)服從某種自以為是的觀念,使人異化成非人。
可如今的應試教育,讓我們的老師苦不堪言,讓我們的學生筋疲力盡,似乎以找不到什么樂趣可言,成日在追逐分數(shù)名次的名利場中摸爬滾打,清純和可愛,同情和愛心與他們漸離漸遠。而語文教學作為最基礎的學科,語文的“標準化”“泛政治化”訓練,高考作文的“時政”性命題,逼迫他們學會虛偽和圓滑。所謂“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習慣”,就是使他們從小開始,面對試題要懂得如何揣摩教師心理,懂得“該”說什么,如何把假話說的和真的一樣,將謊言編得天衣無縫、天花亂墜。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能缺席思想,我們應該發(fā)掘語文中精華,語文中更有意義的東西,把它傳給我們的學生,引領我們的學生走向善、雅、志。
一、語文中的善,善—做人之根本
一個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應該以善為主要的前提。一個人不懂得善待身邊的人,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又談何為人呢?
夏衍的《包身工》為我們呈現(xiàn)了那個年代包身工的悲慘命運,如果我們只從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是時代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命運。是不是沒有意義了呢?當今的社會不是還有著和他們相同命運的農(nóng)民工嗎?我要讓學生知道我們能做的是:多給他們點愛心,用一顆平等的心去對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時代和那個時代不同的是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如果我們能從語文中教給孩子更多做人的道理,就不是有小悅悅的悲慘結局了。
巴金的《小狗包弟》是一位世紀老人的“懺悔錄”,他對自己對包弟做的一切而感到自責、懺悔一生。雖然他知道那是那個時代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是他還是不能原諒自己,讓我們看到了他對生命的敬畏。
人總是高高在上,認為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常常忘記我們周圍的一切,團結的螞蟻,忠誠的狗,重情的猿猴,如果我們能對他們多一點點善世界是不是就和諧了呢?杜甫曾說過:“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蔽蚁M业膶W生能夠心中有愛,心中有善。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字字鏗鏘,感人肺腑,表達她對大堰河的依戀和愛。一個撫養(yǎng)她長大的,沒有名字的大堰河被作者深深的紀念著。我們能看到一個孩子對養(yǎng)她長大的母親的恩情?!鞍偕菩橄取蔽覀兊膶W生對自己的生養(yǎng)父母何來感恩,更何來孝啊?學習一篇文章學到什么知識并不重要,如果他能懂得一種情感,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讓孩子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那就是善的開始,也是比考清華北大都值得的事。
人,需要應付生活,但不是為了活而活,對善的追求,對此的思考,從來就是人的宿命,是生命綰成的結,是人的確證。有善,才有人,才有詩意的人生和生生不息的人類。語文教育的意義就是使學生成為善者,成為自己生活、命運和世界的主宰。
二、語文中的雅,雅—處世之風骨
善是一個人做人的基礎,但人生中怎能沒有雅呢?優(yōu)雅的說話,儒雅的做人,高雅的生活人生才會有點色彩。
如今的孩子,出口臟話連篇,談何優(yōu)雅;行為舉止怪癖,談何儒雅。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而是教會孩子做什么樣的人。
戴望舒的《雨巷》冷漠、凄清又惆悵,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朦朧的美。詩歌的情感具有多意性。我們可以不去理解它的意思,但是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怎么欣賞美,《雨巷》選取丁香一樣的姑娘、悠長的雨巷、油紙傘作為詩歌的意象本身就很美,就很有意境。
孩子的語言表達是通過語文來訓練的,學習美的文章就是告訴他們什么樣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同樣的話為什么不同的人說出感覺、韻味完全不同,效果更是不同,通過語文讓孩子多讀讀,多寫寫,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自然提升了孩子的氣質(zhì)。
三、語文中的志,志—發(fā)展之魂魄
孔子認為人生活在社會上,不應該以個人現(xiàn)在物質(zhì)生活為滿足,還應有精神上的更高要求,這就是對社會發(fā)展有自己的理想和盡自己的義務。他在教育學生如何對待現(xiàn)在和將來的關系時,總是教導學生立足于現(xiàn)實而面向將來,確定志向,樹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為個人努力方向。孔子認為“立志”是重要的起點,但要堅持和實現(xiàn)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經(jīng)過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見立志是一個人成長發(fā)展的關鍵。
《荊軻刺秦王》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為了自己的使命,為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頭顱又算得了什么,他的志向是報國。我們做不到他的偉大,但至少我們可以愛國?!稜T之武退秦師》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秦王,讓人可嘆。他們都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怎樣做一個有用的人。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當我們聽到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講也全是沸騰。
在教學名人名篇時,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圖或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孔子、陶淵明、文天祥、岳飛、魯迅等名人和偉大人物的畫像,并讓學生通過進行旁批、查閱資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讓學生通過這一收集活動,深切感知他們高尚的品質(zhì)、崇高的氣節(jié)、偉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斷地受到激勵和感染,從而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確立自己的志向和奮斗目標,并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語文教育,不只是聽、讀、說、寫技能的培養(yǎng),語言文字的練習,也不只是為了求得文從字順,言能達意;而是文化精神、言語智慧和語言生命的傳承,是言語上的自我體認、自我實現(xiàn),是對言語人生、詩意人生的理想、信念、抱負和言語動機的陶冶和引領。讓善、雅、志成為語文教學的中心,也成為孩子成長的指南。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