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學效率亟待提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若教學切入設(shè)計得當,學生參與度會明顯提升,教學重難點也易于突破,課堂效率也會顯著提高?,F(xiàn)將一些切入方法梳理歸整,以期能夠豐富高中文言文教學切入點的研究,從而進一步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從文章題目切入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切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比如《五人墓碑記》,筆者在講授這篇文章時,直接從“五人”切入,設(shè)計了2個小問題:1.這五人是誰?從文中得知,這五人是“生于編伍之間”的平民百姓,并非達官顯貴,也非商賈巨富;2.為什么張溥先生給這五人樹碑立傳?張溥何許人也?張溥,明代文學家,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一個文學大家為平民百姓立傳,這樣的反差讓學生立刻來了興趣,這五人有何過人之處、驚人之舉,接著輕松引領(lǐng)學生去探究這五人和富貴之子、草野之人、縉紳等人的對比。整個課堂從題目“五人”切入,又緊緊圍繞“五人”探究。這樣切入,一是把學生完全領(lǐng)進文本;二是教學流程緊湊,使課堂環(huán)環(huán)緊扣,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研讀文本時有明確的抓手。又如《諫太宗十思疏》用“十思”切入,課堂圍繞“十思”展開,很容易讓學生理解這份奏疏的真正內(nèi)涵。
二、從關(guān)鍵語句切入
《指南錄后序》是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指南錄》寫的序文,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文天祥忍辱求生,將以有為的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操。通常突破本文教學難點的設(shè)計是讓學生概括各層大意,或者教師根據(jù)各層大意來設(shè)計問題。比如,文天祥是在什么背景下出使的?(第1節(jié))出使的結(jié)果如何?(第2節(jié))逃脫了嗎?(第3、4節(jié))作者九死一生的經(jīng)歷具體是哪些?(第5節(jié))作者結(jié)集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讓學生像流水賬一樣的去研讀課文,也能弄清楚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但無法激起學生的探究欲。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抓住第7節(jié)“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這一關(guān)鍵句設(shè)計了幾個小問題:1.為什么說文天祥能夠活下來是幸運的?(予之生也幸)2.文天祥幸運活下來,想要做什么?(何為?)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計在于引導學生重點閱讀課文第5節(jié),這也是黃厚江老師所說的把學生帶進文本。這一節(jié)是突破文章難點的重要章節(jié),整節(jié)連用22個“死”字,概述了18種險象環(huán)生的經(jīng)歷,真可謂“死生,晝夜事也”,讓學生感受到文天祥在逃亡路上,隨時都有可能死,在這種經(jīng)歷下生存了下來,確實是幸運的。
“主辱臣死是士大夫的必然選擇,那么文天祥歷盡波折,忍辱求生,有人認為他是在為自己開脫,你怎么認為?”讓學生體會在面對生死抉擇時,自己會選擇以死明志還是以生踐志?這個問題的拋出,就會讓學生徹底體會到文天祥的將以有為的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操,也讓我們體會到以生踐志其實更需要勇氣。簡單地講,就是作者要活著,活著要戰(zhàn)斗!
《指南錄后序》屬于蘇教版必修三“號角,為你長鳴”專題,此專題意在引導學生關(guān)注個人操守,敬畏信仰和人生追求,認識到人性的崇高。本文是“烈士的抉擇”板塊的第一篇文章,我們以文章的一句話切入,最后引導學生去理解文天祥英雄的抉擇,既符合專題和板塊特性,又讓學生容易理解文天祥的情懷。
三、從文章主角切入
《鴻門宴》中的西楚霸王項羽出身高貴,年少得志,一代帥才,又有紅顏虞姬相伴,座下烏騅馬更是凸顯英雄本色。可惜的是,項羽的一代霸業(yè)在鴻門宴這場不見硝煙的斗爭中由盛轉(zhuǎn)衰,最終落得烏江自刎的悲慘結(jié)局,讓我們不勝唏噓。于是,筆者在教授《鴻門宴》時,從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入手,拋出問題:誰應(yīng)該為項羽的失敗負責任?
首先讓學生分析鴻門宴中雙方的力量對比:主帥:項羽和劉邦;謀士:范增和張良;武將:項莊和樊噲;內(nèi)奸:項伯和曹無傷。當時兵力懸殊明顯,項軍40萬有余,漢軍不足10萬,學生圍繞誰該負責任這一問題展開討論,能夠迅速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劉邦的知人善用、狡黠、果敢、善于示弱、能屈能伸等,項羽的重情重義、婦人之仁、沽名釣譽,政治上又有些幼稚的特點;范增雖然謀略過人,卻不能讓項羽言聽計從等。如果覺得這個話題有些沉重,我們還可以從《鴻門宴》中的另一個主角劉邦切入,拋出“劉邦勝利的原因有哪些?”的問題,這樣從成功的經(jīng)驗切入,同樣可以使課堂精彩。
高中文言文教學若能夠選取恰當?shù)那腥朦c,不僅能給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課堂帶來一絲鮮活和靈動,而且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本,讓他們的思考更加深刻,達到投石沖開水中天的效果,真正提升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楊峰,教師,現(xiàn)居江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