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結(jié)晶,多鼓勵小學生積極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對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只期望老師對知識進行講解,而鼓勵學生多進行古典名著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中的課文《草船借箭》,來源于三國演義,課文的內(nèi)容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中的著名橋段,是講周瑜故意提出借箭(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就識破這一計謀,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調(diào)了幾條草船來進行誘敵,終于借足了十萬支箭,以此立下奇功。諸葛亮的機智、計謀,使整個借箭過程都充滿了驚奇,學生在閱讀時也感到非常興奮,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提升起來。
二、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
閱讀古典名著,能將學生的知識面很好地拓寬,因為古典名著中有很多歷史故事與情節(jié),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歷史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在名著中學生能領(lǐng)悟到歷史文人所傳遞的思想以及當時中國文人獨特的文字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能不斷地擴寬自己的知識面。比如閱讀《將相和》,《將相和》出自《史記》,文章內(nèi)容是講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陪同趙王赴秦王設(shè)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碧A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于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地輔佐趙王治理國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藺相如作為文人,有細膩的思想以及機智的頭腦,最主要的是有一個忠于國家,凡事以大局為重的胸懷。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能對當時國家的處境有所了解,增加自己的歷史知識,還能以此明白如何做一個有勇有謀、心胸開闊的人。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提升語文學習的學習效率。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與語言相關(guān)聯(lián)的科目,想把語文學好,不管是在理解能力、記憶力還是寫作能力上都有較高的要求,而閱讀能力則是首要的學習要求,只有學生的閱讀能力相應提高,才能將其他要求一一滿足。比如《猴王出世》這篇課文,作為大家所熟知的《西游記》里面的重要橋段,學生們對于孫悟空還是非常熟悉的,在閱讀時學生也會更加用心,畢竟對比改編的電視劇來說,原著里面所描述的孫猴子才是最能讓人引起共鳴的。學生認真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因為名著中的語言很多是運用的文言文,如果學生能逐漸看懂文言文的運用特點,那么再閱讀其它的古典文章就會比較容易,所以閱讀古典名著,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顯著提升。
四、提高學生的文字功底
要想學生寫作能力有效提高,加強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一般第一遍都是看故事情節(jié),要反復多看幾篇才會注意作者在描述故事時所應用的手法,以及對動作和語言的精準描寫。學習這些描寫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文字功底,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陳永遠,教師,現(xiàn)居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