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先生曾說過: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教師都應該是心理輔導者,都應該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yōu)勢,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和隱含信息,這種客觀存在也昭示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更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結(jié)合起來呢?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減輕過重的心理負擔
自信心是心理素質(zhì)強的集中表現(xiàn),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首先,要針對所教學生的狀況確立可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期待,實現(xiàn)了期待就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對將展開的新的學習活動產(chǎn)生信心;如未能如愿,就容易失望,增加心理負擔,對新的學習活動失去信心。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目標的難易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并對未來的學習產(chǎn)生直接的心理作用。所以,教學目標的設置要有可行性,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尤其在當前好多學校分層設班的情況下,更要盡可能地擬定出適合該層次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目標來。把目標定的觸手可及,循序漸進,成功幾次學生的心態(tài)就轉(zhuǎn)變過來了,進而樹立自信心。
其次,要注意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在給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時,我盡量注意評價的態(tài)度和語氣,對不正確的回答也盡量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前提下,婉言指出不足之處,注意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即使是考試結(jié)束后的總結(jié),也不是按照考試成績高低來評價學生學習的好壞,而是不管分高分低,先充分肯定學生在完成基本要求方面的表現(xiàn),然后再單獨當面指出學生試卷上存在的問題,幫其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定出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這樣既給學生保留了面子,增強學生本人的自信心,也使其他同學產(chǎn)生羨慕和向住之情,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再次,要注意用自身的形象影響感染學生??鬃釉唬浩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梢姲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心理健康的教師在品德、能力、興趣、心態(tài)、情緒、情感、氣質(zhì)上都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作用,這樣的教師提供給學生的都是健康向上的信息。當我們在與學生交流時還要注意使用適當?shù)纳眢w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阿瑟沃默斯認為,只要將身體語言作些調(diào)整,就能產(chǎn)生令人吃驚的直接效果。事實上,面帶微笑、身體前傾、眼睛對視、點頭都會讓外在印象親切、隨和,從而獲得學生友好的回報。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內(nèi)在素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都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增強學生的承受力,培養(yǎng)堅強的心理素質(zhì)
俗話說“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不順心意的事情總是伴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的激烈競爭,在學校生活中亦有反映,考試、升學優(yōu)勝劣汰,很是無情。當然這里講的優(yōu)勝也包括心理素質(zhì)。因此學生承受失敗、容忍挫折的能力,對他的學業(yè)進步有時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與增強學生的承受力是辯證統(tǒng)一的。學生存在心理負擔,說明他們對自己認識不足,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不敢面對挫折,戰(zhàn)勝困難。此時,他的心理需要精神的鼓勵和心靈的開導。因而,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增強學生的承受力,培養(yǎng)堅強的心理素質(zhì)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面對的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教材,發(fā)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教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引導學生體味史鐵生在“最狂妄的年齡忽然殘廢了雙腿”后苦苦探索最終戰(zhàn)勝自我的心路歷程;教授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羅曼羅蘭的《英雄傳》,讓學生體悟海倫凱勒、貝多芬自強不息,扼住命運咽喉的精神……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都可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教師只要恰當?shù)貞茫屯耆梢栽谡Z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教育,使語文教學真正取得既教書又育人的功效。
語文學科是集學習、實踐、欣賞于一體的擴展時空,開拓視野的活動。只要每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在其間能做一個有心人,適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為學校教育中“龍頭”學科的語文教學,也應該能夠承擔起一定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任務。
張發(fā)廷,教師,現(xiàn)居甘肅臨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