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中的效果
楊磊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診冠脈介入(PCI)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行急診P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術前予以替羅非班,觀察組42例術前予以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提示,對照組CKMB峰值、達峰時間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其心電圖分析sum STR≥30%者于左室射血分數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兩組TIMI3級血流和MBG3級比例進行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住院期間,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任何心血管不良事件。結論: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且安全可靠,具有積極的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替羅非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急診冠脈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危急重癥,其主要是指冠狀動脈長期處于持續(xù)性、急性缺氧、缺血狀態(tài),進而引起心肌壞死的臨床癥狀。STEMI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進行動脈血運重建是目前臨床治療STEMI的常用方法。但如何進一步提高STEMI行PCI治療后的預后已經成為心血管臨床重點研究的課題[1]。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行急診P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總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STEMI行急診PC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起病12h之內患者依然表現出缺血性疼痛癥狀,心電圖ST段表現出進行性抬高現象,冠脈造影結果顯示急性血管次全閉塞或完全閉塞;②血管直徑在3mm以上,血管近中段為病變位置;③無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功能衰竭、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②血栓吸收管無法到達罪犯病變區(qū)域,鈣化顯現嚴重;③存在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按照計算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中有42例患者。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患者年齡58~74歲,中位年齡62.5歲;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齡57~72歲,中位年齡63.7歲。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急診術前囑患者嚼服600mg氯呲格雷及300mg阿司匹林,進行PCI術前予以5000~10 000U肝素,針對手術時間≥1h者,按照1000IU/h追加藥物劑量,行冠脈造影后,兩組均予以10μg/kg替羅非班行靜脈推注,并維持0.15μg/(kg·min)靜脈泵注直至36h。觀察組采用普通類型的軟導絲直接通過罪犯病變位置,順導絲方向置入Diver CE血栓抽吸管直至血栓部位遠端,手動進行持續(xù)負壓吸引操作,后撤導管使其直接通過罪犯病變區(qū)域。按照造影結果實施多次抽吸,直至血栓完全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前向血流改善明顯。完成充分抽吸后,以造影結果為依據進行球囊預擴張或支架植入,術后予以多體位造影,記錄血流分級情況。對照組僅予以PCI術,未進行血栓抽吸導管治療操作。術后囑患者口服波立維、阿司匹林等藥物,并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連續(xù)治療7d。根據患者病情所需應用β受體阻斷劑、他汀類調脂藥等。
1.3觀察指標①評價TIMI血流分級:0級:血管閉塞遠端無任何前向血流;1級:閉塞部位可通過少量造影劑,但尚不能充盈遠端血管;造影劑可對遠端進行完全充盈,但與正常冠狀動脈相比,造影劑充盈和清除速度較緩慢為2級;造影劑可對遠端血管進行完全充盈和清除為3級;②術后心肌灌注分級(MBG):無任何心肌顯像和排空為0級;心肌顯影較緩慢,排空極其緩慢,2次造影間隔30min,依然存在心肌噪音劑滯留現象為1級;心肌顯影與排空均非常緩慢,排空已經結束時依然存在較強的心肌顯影情況為2級;心肌顯影和排空速度很快,與正常心肌灌注表現無差異為3級;③sum STR(心電圖ST段變化):心電圖檢測,計算方法:(相關導聯(lián)術前-術后ST段抬高總和)/術前ST段抬高總和,其中心肌灌注良好:sum STR≥30%,心肌灌注較差:sum STR<30%;④統(tǒng)計CKMB(血漿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峰值及其達到峰值的時間;⑤評價心功能:應用超聲心動圖評價左室射血分數;⑥對兩組患者靶器官再次血運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等心血管事件進行統(tǒng)計。
1.4統(tǒng)計學分析利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全部相關數據,分別使用(±s)、(%)描述計量、計數資料,并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術后相關指標比較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對照組CKMB峰值、達峰時間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其心電圖分析sum STR≥30%者于左室射血分數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兩組TIMI3級血流和MBG3級比例進行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2.2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未出現靶器官再次血運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均順利完成治療。
對急性STEMI患者而言,黃金時間段內采取治療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所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點在于:盡快將梗死相關血管打通,并恢復缺血心肌血流灌注,對瀕死心肌予以搶救,盡可能地控制梗死范圍,做好心功能保護措施[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直接PCI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治療。但針對血栓負荷較重的冠狀動脈急診PCI患者,由于粥樣硬化斑塊和破裂的微小血栓會被沖向血管遠端,造成堵塞,致使無法恢復組織水平灌注和冠狀動脈血流灌注,引起慢復流或無復流情況,相比于心肌充分復流的患者,無復流患者更易發(fā)生左室心功能不全或惡性心律失?,F象,這對AMI患者預后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3,4]。相關研究發(fā)現,在慢血流和無復流期間,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高負荷血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替羅非班屬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的受體拮抗劑的一種,其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最后共同途徑的方式,達到最大限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進而對遠端血管微血栓形成進行抑制,防止微循環(huán)障礙。然而,替羅非班具有一定的劑量依賴性缺點,由于STEMI血栓負荷較重,替羅非班的局部藥物濃度不充足,無法對血小板發(fā)揮有效的抗擊功效,亦不能盡快緩解血栓負荷[6]。Diver CE血栓抽吸導管是近年來臨床新推廣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行的優(yōu)勢,可在短時間內將冠脈內破碎粥樣斑塊或血栓有效抽吸,促進前向血流改善,進一步提升替羅非班的血藥濃度,使局部抗血小板作用更加顯著,緩解病變位置承受的血栓負荷[7,8]。
由本組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TIMI血流、MBG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明替羅非班+血栓抽吸術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減少冠狀動脈內血栓負荷;在左心室射血比較上,觀察組左心室射血分數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可能與冠脈內血栓負荷不斷減輕,球囊擴張次數受到控制,從而降低了微栓子脫落引起慢血流和無復流風險存在一定的密切關聯(lián)。且住院期間兩組均未出現任何心血管不良事件,這證明替羅非班+血栓抽吸術安全性高。
總之,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且安全可靠,具有積極的臨床積極推廣使用價值。
[1]陳春望,程勇,張榮林,等.替羅非班聯(lián)合血栓抽吸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關動脈血流和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28(8):595-598.
[2]黃盛.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使用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3,17(7):1230-1231.
[3]盧志紅,王孟杰,邱小芩,等.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醫(yī)學信息,2015,80(43):128.
[4]江榮炎,蔣愛清,吳橋,等.血栓抽吸后冠脈內應用替羅非班對急診冠脈介入患者血管血流與臨床預后的影響[J].淮海醫(yī)藥,2015,3(1):30-31.
[5]陳然,楊濤.血栓抽吸聯(lián)合冠脈及靜脈內小劑量注射替羅非班對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26(12):2411-2413.
[6]簡立國,劉士超,王鵬飛,等.血栓抽吸導管聯(lián)合替羅非班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復心肌“再灌注”的近期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42(7):501-504.
[7]趙榆華,傅宴,雷婷,等.替羅非班聯(lián)合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PCI中的療效及安全性[J].廣東醫(yī)學,2014,35(13):2056-2058.
[8]李俊峽,郭潔,韓莎莎,等.冠脈內小劑量替羅非班聯(lián)合血栓抽吸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2,4(3):221-223.
A
1004-2725(2016)08-0604-02
730900甘肅 白銀,白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作者:楊磊,E-mail:yang2l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