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強
(西安文理學院 經管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
基于風險控制下的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模式研究
田富強
(西安文理學院 經管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研究了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的風險點:(1)金融機構(承貸銀行)不愿意接受散戶抵押的生鮮林果用地;(2)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履行到期債務;(3)生鮮林果用地主體分散;(4)如果忽視承包權益,引發(fā)承包農戶收回承包生鮮林果用地的風險;如果向擁有承包權的承包農戶支付承包權益,導致銀行只能找到不合格的第三方生鮮林果用地使用者;(5)借款人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機制,會產生金融機構無法控制借款人的風險。為了化解上述風險點,進行了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第一組關系是作為散戶的承包農戶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包括3種模式:散戶向大戶借款模式、大戶相機管理模式、土地經營規(guī)模化模式;第二組關系是作為大戶的規(guī)模經營者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包括2種模式:一是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二是銀行投資入股模式。
風險控制;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
1.1研究現狀述評
農地抵押貸款有助于解決農村資金需求問題[1-2],現有研究進行了實踐調查[3-5]與理論[6-7]分析,討論了機制[8]與模式[9],吸納了國外經驗[10-12]。本文在農地抵押貸款困境[13]與風險防范[14-15]研究基礎上,試圖研究具有特殊屬性的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問題,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化解風險。
1.1.1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融資研究進入新階段2015年8月24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16],允許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標志著農地(本研究中,農地有兩層涵義。廣義的農地,包括耕地與林果用地;狹義的農地,專指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此前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爭取農地抵押貸款合法化,農地抵押貸款合法化后,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深化。
1.1.2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管理值得進一步探究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管理是農地抵押貸款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農戶承包權保障是產生風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非抵押生鮮林果用地權益包括所有權益、承包權益與經營權益,稱之為大三權分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生鮮林果用地權益進一步分化,產生轉讓權益、抵押權益與使用權益,稱之為小三權分置。大三權分置與小三權分置合稱雙三權分置。實現抵押權后,使用權益=經營權益,抵押權益=承包權益,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承包財產權益萎縮為0,農戶承包權得不到保障。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承包農戶會因此成為風險源。
1.1.3生鮮林果生產與營銷風險研究得到持續(xù)關注一村一品推廣過程中,很多農戶專業(yè)生產營銷生鮮林果。農戶生鮮林果生產營銷具有很大風險:一是保險性要求生產營銷注重時效性;二是市場變化莫測,生產與營銷環(huán)節(jié)契合度很難把控;三是農戶長于生產,短于營銷,往往重生產,輕營銷,導致風險提升。
1.1.4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引起關注生鮮林果市場營銷風險本身較高,借款人(果農)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又存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農戶承包權保障風險,連續(xù)存在的風險產生放大效應,最終可能導致更大社會風險。
1.2研究意義
保障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控制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確保生鮮林果用地規(guī)模經營健康發(fā)展;保障生鮮林果用地承包農戶承包權益;保障金融安全。
2.1基本思路
找準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的風險點,建立風險化解機制,進行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創(chuàng)新模式,化解金融風險,確保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圖1)。
圖1 以模式創(chuàng)新控制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的研究思路
2.2主要觀點
2.2.1找準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的風險點第一,散戶(承包農戶)資金、技術、管理不到位,很難履行到期債務,抵押貸款容易引發(fā)壞賬風險,金融機構(承貸銀行)不愿意接受散戶的抵押生鮮林果用地。
第二,散戶(承包農戶)缺乏指導與幫扶,且生鮮林果生產存在保存時間短、林果產品容易腐爛變質、果農生產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導致滯銷、交通運輸條件不足導致運到市場后腐爛變質等生產營銷風險,風險后果是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履行到期債務,導致銀行還貸風險增加,影響金融安全(圖2)。
圖2 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融資容易產生風險
第三,規(guī)模經營者很難通過正常渠道獲取生鮮林果用地,擴大經營規(guī)模,導致生鮮林果用地主體分散化,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整體風險提高,引發(fā)金融風險。
第四,規(guī)模經營者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可能在實現抵押權益過程中,忽視承包權益,引發(fā)承包農戶收回承包生鮮林果用地的風險,導致金融機構失去抵押物。規(guī)模經營者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在實現抵押權益過程中,如果向擁有承包權的承包農戶支付承包權益,銀行找到的第三方生鮮林果用地使用者使用權益低于經營權交易市場上的平均經營權益,導致銀行找不到合格的第三方生鮮林果用地使用者,只能找到不合格的第三方生鮮林果用地使用者,引發(fā)使用者不能按期支付抵押權益的風險,導致到期債務無法履行,引發(fā)金融風險。
第五,為了解決第四個風險點存在問題,可以嘗試借款人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機制,但因為實際上金融機構失去處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機會,會產生金融機構無法控制借款人的風險,引發(fā)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抵押權益的風險,導致到期債務無法履行,引發(fā)金融風險,阻礙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健康發(fā)展。
2.2.2進行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為了化解上述風險點,進行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包括2組關系,5種模式。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的2組關系分別是:作為散戶的承包農戶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作為大戶的規(guī)模經營者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的第一組關系是作為散戶的承包農戶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其中包括3種模式:散戶向大戶借款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1),大戶相機管理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2),土地經營規(guī)?;J?模式創(chuàng)新3)。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的第二組關系是作為大戶的規(guī)模經營者抵押貸款模式創(chuàng)新,其中包括2種模式:一是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4);二是銀行投資入股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5)(圖3)。
圖3 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模式創(chuàng)新
3.1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散戶向大戶借款模式
作為散戶的承包農戶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貸款,傳統(tǒng)模式是向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借款;其實,對于資金緊缺的散戶而言,規(guī)模經營者具有雄厚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金融機構的功能。把作為散戶的承包農戶向作為大戶的規(guī)模經營者以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稱之為散戶向大戶借款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1),以彌補金融機構(承貸銀行)不愿意向散戶貸款之不足。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只愿意向規(guī)模經營者提供抵押貸款服務,使規(guī)模經營者資金更加雄厚,有更多資本向承包農戶借款。
3.2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大戶相機管理模式
生鮮林果生產營銷過程中,散戶(承包農戶)向大戶借款模式之所以可能成立,主要取決于2種模式創(chuàng)新:一是大戶相機管理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2),二是土地經營規(guī)?;J?模式創(chuàng)新3)。
規(guī)模經營者借款給承包農戶時,為了確保貸款安全,確保借款人能夠如期履行到期債務,規(guī)模經營者可以發(fā)揮自己在經營能力、技術優(yōu)勢、資金優(yōu)勢、管理經驗、市場信息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相機參與承包農戶經營管理的方式,介入對承包農戶的幫助與扶持,使承包農戶不至于失去履行到期債務的能力。把規(guī)模經營者對承包農戶的相機管理模式,稱之為大戶相機管理模式。
3.3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土地經營規(guī)?;J?/p>
散戶向大戶借款模式之所以可能實現,還取決于土地經營規(guī)?;J絼?chuàng)新。規(guī)模經營者借款給承包農戶,承包農戶的生鮮林果用地作為抵押物,當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規(guī)模經營者可以將抵押物處置,獲取承包農戶的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權益。規(guī)模經營者與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相比,具有優(yōu)越性:當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金融機構(承貸銀行)不經營林果生產與營銷,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必須將抵押土地轉讓給第三方使用者,通過第三方使用者利用土地,實現土地的全部收益,包括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的抵押權益。規(guī)模經營者則因為規(guī)模經營者本身就是從事林果生產營銷的,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抵押土地,無需引入第三方使用者,節(jié)約交易成本,擴大經營規(guī)模,實現更大規(guī)模的經營。這種模式稱之為土地經營規(guī)模化模式(模式創(chuàng)新3)。
3.4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
3.4.1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土地使用傳統(tǒng)模式在傳統(tǒng)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模式中,如果借款人(果農)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往往需要處置抵押土地,尋找土地使用者,通過土地使用者,實現土地使用權益與抵押權益,抵押權益可以逐步化解到期債務。通常的模式中,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者往往不是借款人(果農),而是第三方土地使用者。第三方土地使用者獲取土地使用權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土地使用計劃,往往不繼續(xù)從事生鮮林果生產,抵押土地上的果林往往被毀壞,果農損失慘重(圖4)。
圖4 傳統(tǒng)土地抵押貸款模式下處置抵押土地會使果農損失慘重
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在處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時,很少選擇借款人(果農)作為耕種者,而是選擇第三方作為耕種者。對于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而言,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一是對借款人(果農)的經營能力不再信任;二是公開招標發(fā)包,會有更多選擇余地,可望找到更有競爭力的耕種者。
對于借款人(果農)而言,也存在問題。
如果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處置抵押土地后,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第三方,則只能收取抵押權益,相當于承包權益的額度:抵押權益=承包權益;第三方作為耕種者,要獲取的使用權益不低于經營權交易市場的平均經營權益:使用權益≥經營權益。
如果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處置抵押土地后,將土地使用權繼續(xù)留給借款人(果農),則不局限于僅收取相當于承包權益額度的抵押權益,還不可避免地要獲取土地的使用權益,以履行到期債務:抵押權益=承包權益+使用權益=承包權益+經營權益。借款人(果農)作為耕種者,所獲使用權益完全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獲取。
3.4.2抵押糧食用地處置后的土地使用傳統(tǒng)模式在傳統(tǒng)農地抵押貸款模式中,如果借款人(糧農)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往往需要處置抵押土地,尋找土地使用者,通過土地使用者,實現土地使用權益與抵押權益,抵押權益可以逐步化解到期債務。抵押農地的使用者往往不是借款人(糧農),而是第三方土地使用者。第三方土地使用者獲取土地使用權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安排土地使用計劃。因為糧農所用土地,前期投資不具有專用性,因此,第三方土地使用者即使改變糧食生產計劃,也不存在借款人前期專用資產投資被破壞或搭便車使用的情況。借款人損失較少。
3.4.3抵押糧食用地處置后的土地使用新模式對普通的糧農而言,作為借款人,不會選擇接受抵押農地使用權,將自己的使用權益無償交給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的。因為如果借款人接受非抵押農地,完全可以保留使用權益。抵押農地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轉讓使用權給第三方后,承包權益可能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獲取,如果土地承包權屬于借款人,則借款人繼續(xù)耕作抵押農地失去的收益大于耕作非抵押農地:借款人繼續(xù)耕作抵押農地失去的收益=抵押權益=承包權益+使用權益=承包權益+經營權益。借款人耕作非抵押農地失去的收益=抵押權益=承包權益。對借款人而言,自己的抵押農地被金融機構(銀行)處置,自己耕作非抵押農地,所獲使用權益大于所失去承包權益,因為一般情況,總有:使用權益>承包權益。
3.4.4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生鮮林果用地新模式以契約明確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與果農的關系,舍棄使用權環(huán)節(jié),以果農作為抵押權處置后土地使用者。
對于果農而言,則完全不同于普通糧農。果林被毀,或者果林被處置后轉讓給第三方,投資在土地上的資本價值不菲,果農同時失去這部分投資。果農耕作非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與果農耕作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相比,前者所獲使用權益連年累計的數額小于后者的投資總額,因為一般情況,總有:果林前期全部投資>使用權益×生鮮林果用地使用權轉讓年數(表1)。
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土地使用新模式下,抵押土地處置后的使用者不再是第三方耕種者,而是果農自己,實現了借款人與耕種者合二為一的融合過程(圖3)。合二為一的融合過程,需要依靠契約來保障。契約是建立在雙方都合意的基礎上。首先,要對借款人(果農)有利。前已述及,借款人已經在果林用地上投入資金,形成專用資本,資本的專用性使借款人在失去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權之后,失去比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權益更多的利益。同時,專用資本還有被破壞的威脅。因此,借款人繼續(xù)使用土地是合意的選擇。其次,要對銀行有利。銀行要找到生鮮林果用地的第三方使用者,需要滿足土地承包者的承包權益,因此,增加土地的權益主體,分散了權益,可能保障不了第三方使用者的權益。
3.4.5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不同土地使用模式比較對不同借款人(糧農或果農)而言,獲取非抵押土地與抵押土地的收益并不相同。對糧農(借款人)而言,獲取非抵押土地的收益高于獲取抵押土地的收益。對果農(借款人)而言,獲取抵押土地的收益高于獲取非抵押土地的收益。因此,對糧農(借款人)而言,傳統(tǒng)土地抵押貸款模式的收益高于土地抵押貸款新模式的收益。對果農(借款人)而言,土地抵押貸款新模式的收益高于傳統(tǒng)土地抵押貸款模式的收益。可見,與糧農用地抵押貸款相比,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的土地使用更需要模式創(chuàng)新(圖5)。
表1 不同借款人選擇不同土地使用權收益比較
注:果林前期全部投資>使用權益×生鮮林果用地使用權轉讓年數。
圖5 抵押用地處置后果農繼續(xù)使用抵押用地模式下果農損失減輕
3.4.6規(guī)模經營者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要求更易被金融機構接受上述分析是從全體果農的角度展開的,筆者將進一步分析為什么規(guī)模經營的果農作為借款人需要繼續(xù)使用抵押土地。從銀行的角度分析,在處置抵押土地時,將抵押土地轉讓給規(guī)模經營者要優(yōu)于轉讓給散戶(承包農戶)。原因是規(guī)模經營者比散戶(承包農戶)更具有資金、管理、技術、理念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如果果農希望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更容易接受規(guī)模經營的果農作為借款人,而不是接受散戶(承包農戶)。因此,規(guī)模經營者繼續(xù)使用抵押土地的要求更容易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接受。
3.5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銀行投資入股模式
上述分析說明了為什么果農作為借款人需要繼續(xù)使用抵押土地,也說明了規(guī)模經營的果農繼續(xù)使用抵押土地的需要為什么容易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接受;這都是從借款人角度進行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須分析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是否也需要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以及如何才能夠確保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接受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
3.5.1金融機構(承貸銀行)需要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要說明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為什么需要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必須首先分析生鮮林果用地的權益主體。三權分置后形成的生鮮林果用地權利包括:生鮮林果用地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權,由此產生的權益有:所有權益、承包權益與經營權益。根據2015年8月24日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允許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三權分置進入新階段。根據經營權的轉讓、抵押與使用功能,可以把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權益進一步分為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轉讓權益、抵押權益與使用權益。承包權益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授予承包農戶的權益。轉讓權益是在規(guī)模經營條件下,承包農戶將生鮮林果用地授予規(guī)模經營者后,如果規(guī)模經營者不將生鮮林果用地抵押或轉讓,規(guī)模經營者可以從生鮮林果用地獲取的權益;非規(guī)模經營條件下,承包農戶自己經營生鮮林果用地,此時同樣存在轉讓權益,只不過轉讓權益屬于承包農戶自己所有。抵押權益是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條件下,承包農戶或規(guī)模經營者作為借款人,在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金融機構(承貸銀行)通過處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從抵押生鮮林果用地中獲取的權益。使用權益是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處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后,獲取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者從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利用過程中獲取的權益。
生鮮林果用地權利分為生鮮林果用地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權,可以稱之為大三權分置。把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權益進一步分為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轉讓權益、抵押權益與使用權益,可以稱之為小三權分置。大三權分置與小三權分置可以合稱為雙三權分置(圖6)。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后,經營權益被置換,雙三權分置共包括5種權益:除所有權益外,還有承包權益、轉讓權益、抵押權益與使用權益。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實現抵押權,必然產生權益轉移。轉讓權益萎縮:轉讓權益=0;承包權益轉入抵押權益:抵押權益=承包權益;經營權益歸入使用權益:使用權益=經營權益。
圖6 抵押生鮮林果用地權益分化后的大三權分置與小三權分置
權益轉移產生悖論:承包權益=0,違背了國務院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中關于保證農戶承包權的規(guī)定。特別是規(guī)模經營者從擁有承包權的承包農戶取得生鮮林果用地轉讓權后,將生鮮林果用地抵押給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規(guī)模經營者作為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需要實現抵押權時,實現抵押權,處置抵押生鮮林果用地后,會產生承包權益被轉入抵押權益,承包農戶的承包權益無從得到保障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承包農戶失去承包權益,會形成社會風險;規(guī)模經營越來越普及,出現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處置的情況越多,承包農戶失去承包權益形成的風險越大;風險的解決方法之一是承包農戶收回規(guī)模經營者向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抵押的生鮮林果用地,到期債務無法履行,銀行債務形成壞賬的風險提升,農地抵押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受到威脅(圖7)。
圖7 承包權益不能保障會產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
要保障生鮮林果用地承包農戶的承包權益,即令:承包權益>0;在抵押權益等于承包權益的條件下,會產生使用權益低于經營權益的情況:使用權益<經營權益。使用權益低于經營權益,使抵押生鮮林果用地很難在經營權交易市場轉包出去,能夠接受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使用者往往都是競爭力低于平均水平的耕種者。在這種博弈下,金融機構把抵押生鮮林果用地交給借款人繼續(xù)使用是合意的選擇。
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把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繼續(xù)交給借款人(規(guī)模經營者或承包農戶)使用,可以確保承包權益??梢苑謨蓚€部分進行分析:如果借款人是規(guī)模經營者,借款人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足額支付抵押權益,使抵押權益等于承包權益;同時,在使用權益中拿出承包權益,支付給承包農戶,保障承包農戶的權益;使用權益所剩部分(等于使用權益與承包權益之差)根據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與規(guī)模經營者之間的協(xié)議分配,最常見的是,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要求獲取全部使用權益所剩部分(等于使用權益與承包權益之差)以處置到期債務。這種制度安排,妥善解決了承包農戶的承包權益保障。如果借款人是承包農戶,承包農戶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足額支付抵押權益,使抵押權益等于承包權益;同時,在使用權益中拿出承包權益,留給自己,保障自己的承包權益;使用權益所剩部分(等于使用權益與承包權益之差)根據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與承包農戶之間的協(xié)議分配,最常見的是,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要求獲取全部使用權益所剩部分(等于使用權益與承包權益之差)以處置到期債務。當然,承包權益往往也會被金融機構(承貸銀行)以協(xié)議方式獲取。承包農戶往往心甘情愿接受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獲取承包權益以處置到期債務的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妥善解決了承包農戶的承包權益保障。
3.5.2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投資入股模式與相機管理模式既然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處置后的抵押生鮮林果用地是對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有利的選擇,金融機構(承貸銀行)要保護自己的權益,必須與借款果農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是保障金融機構(承貸銀行)利益的關鍵。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模式下,金融機構要與借款果農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可以采用金融機構(承貸銀行)投資入股模式,確保金融機構(承貸銀行)的利益,降低金融風險。
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模式比較適合規(guī)模經營者貸款。散戶規(guī)模較小,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交易成本較高。
與投資入股模式相比,傳統(tǒng)的抵押貸款有處置抵押物環(huán)節(jié)(圖8);投資入股模式舍棄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在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的模式下,處置抵押物環(huán)節(jié)被虛置。只有引入第三方使用者,處置抵押物環(huán)節(jié)才有實質性意義。而借款果農繼續(xù)使用抵押生鮮林果用地模式下,并沒有引入第三方使用者,因此,抵押物處置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既然不存在抵押物處置環(huán)節(jié),則抵押生鮮林果用地貸款也被虛置。金融機構與果農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資金往來,而沒有抵押物處置環(huán)節(jié)。這種純粹的資金往來,實際上等同于投資并獲取投資收益的過程。既然金融機構向果農貸款,等同于投資并獲取收益,則金融機構有義務、有權利對果農(特別是規(guī)模經營者)進行指導、幫扶,并在合適的時機予以管理支持,此即金融機構相機管理模式(圖9)。
圖8 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傳統(tǒng)模式
圖9 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投資入股模式
金融機構相機管理模式與大戶相機管理模式比較接近,但并不完全相同。大戶相機管理模式為獲取散戶生鮮林果用地、實現規(guī)?;洜I奠定基礎;主要從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指導。金融機構相機管理模式不為獲取散戶生鮮林果用地;主要從市場、資金等方面進行指導、扶持。
[1] 黃惠春,祁艷.農戶農地抵押貸款需求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5(10):11-19.
[2] 惠獻波.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潛在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四個試點縣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2):9-15.
[3] 金媛,林樂芬.規(guī)模經營、農地抵押與產權變革催生:598個農戶樣本[J].改革,2012(9):71-76.
[4] 黃惠春,曹青,曲福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抵押性及其約束條件分析:以湖北與江蘇的試點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4(6):44-50.
[5] 郭路明,蒲春玲,李平光.基于現狀調查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研究[J].開發(fā)研究,2013(4):91-94.
[6] 左平良.農地抵押的法理考量——超越物權法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5):14-19.
[7] 王浩.農地抵押估價方法適用性分析及完善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13(3):159-162.
[8] 郭忠興,汪險生,曲福田.產權管制下的農地抵押貸款機制設計研究——基于制度環(huán)境與治理結構的二層次分析[J].管理世界,2014(9):48-57,187.
[9] 房啟明,羅劍朝,曹瓅.農地抵押融資試驗模式比較與適用條件[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33-42.
[10] 羅劍朝,庸暉,龐璽成.農地抵押融資運行模式國際比較及其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15(3):84-96.
[11] 張藝晟,曾福生.國外農地抵押制度及經驗啟示[J].世界農業(yè),2015(1):67-71.
[12] 惠獻波.我國農地抵押融資實踐及制度構建:基于德國經驗的啟示[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67-71.
[13] 曾慶芬.合約視角下農地抵押融資的困境與出路[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1):42-47.
[14] 李乾寶.農地入股抵押模式的實踐探索及其風險防范探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28-32.
[15] 潘文軒.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中的風險問題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04-113,141.
[16] 國務院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EB/OL].[2015-08-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24/content_10121.htm.
(責任編輯:管珊紅)
ResearchonFreshOrchardLandMortgageModelBasedonRiskControl
TIANFu-qia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Xi’an710065,China)
Theauthorresearchedtheriskpointsoffreshorchardlandmortgage: (1)Financialinstitutions(loanbanks)didnotwanttoacceptretailmortgageforfreshorchardland; (2)Themortgagedborrowerwasunabletoperformthedueobligations; (3)Themainbodiesoffreshorchardlandweredispersed; (4)Ignoringthecontractrightsandinterestsmightcausetheriskthatcontractfarmerstookbackthecontractedfreshorchardland;payingcontractrightsandintereststocontractfarmersmaybeledtotheriskthatthebankscouldonlyfindouttheunqualifiedthird-partyusersoffreshorchardland; (5)Themechanismthattheborrowercontinuedtousethemortgagedfreshorchardlandcouldproducetheriskthatthefinancialinstitutionscouldnotcontroltheborrower.Inordertoresolvetheaboveriskpoints,weconductedthefollowingmodelinnovationsfortheriskcontroloffreshorchardlandmortgage: (1)Therewere3kindsofinnovativemodelsforthecontractfarmers(retailinvestors),namelythemodelofretailinvestor’sborrowingfromlargeinvestors,thecameramanagingmodeloflargeinvestors,andthemodeloflarge-scalelandmanagement; (2)Therewere2kindsofinnovativemodelsforthelarge-scalemanagers(largeinvestors),namelythemodelofborrower’scontinuoususe,andthemodelofbank’sinvestmentincapital.
Riskcontrol;Freshorchardland;Mortgage;Modelinnovation
2016-01-01
湖北省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江漢大學)2015~2016年度開放基金資助“生鮮林果用地抵押貸款風險控制研究”;安徽大學農村改革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資助“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ADNY201503)。
田富強(1972—),男,陜西扶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制度。
F932.43
A
1001-8581(2016)08-00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