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成,潘秋予,彭 瑋,謝冬梅(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管理學院,成都 610075)
在校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現(xiàn)狀調查分析
張成,潘秋予,彭瑋,謝冬梅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管理學院,成都 610075)
目的:了解成都市溫江區(qū)在校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高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采用抽樣調查,隨機調查成都市溫江區(qū)三所高校共300名大學生。結果: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平均總得分為69.49。專業(yè)、性別、年級、BMI指數(shù)等在部分健康行為及總行為得分上的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的健康行為影響因素不完全相同。結論: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水平不高,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應以健康素養(yǎng)教育為基礎,進行健康行為干預。
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統(tǒng)計分析
健康素養(yǎng)是指個體具有獲取、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維持和促進健康的能力,包含基本知識與理念素養(yǎng)、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和技能素養(yǎng)[1]。
Nutbeam(1996)提出的健康促進產出模式中,健康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是健康產出的前提,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養(yǎng)水平,才能進一步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最后達到個體健康與社會效益的高效產出[2]。Lalonde(1974)提出的健康決定因素模型、Whitehead和Dahlgrva(1999)提出的健康扇面模型,都認為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能夠直接作用于個人的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的高低是健康素養(yǎng)水平的反映,也是個體健康的保障基礎,它比健康素養(yǎng)中的知識理念和技能素養(yǎng)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tài)。國內學者尹祚芊(2000)指出,生活方式與人的健康有著密切的相關性[4],國外學者也提出“行為與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
本研究為了解在校大學生健康行為的情況,為高校更好地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于2015年4月對成都市溫江區(qū)三所高校在校本科學生分別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溫江區(qū)三所高校的在讀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為100%,經整理有效問卷為273份,有效率為91%。
1.2方法
以王冬(2009)編制的《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評價量表》為基礎[5],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量表進行調整,增減相應題目,最后形成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大學生基本情況和運動鍛煉行為(A1、A2、A3)、規(guī)律生活行為(B1、B2、B3)、飲食營養(yǎng)行為(C1、C2、C3、C4)、健康危害行為(D1、D2)、健康責任行為(E1、E2、E3、E4、E5)和人際關系行為(F1、F2、F3、F4、F5、F6)六個行為方式,共23項內容。該問卷采用LIKERT量表評分法,“從不、偶爾、約半、經常、總是”對應分值為1~5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該健康行為評價值越好。問卷設計好之后,采取簡單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抽取了成都市溫江區(qū)三所大學各100人,共計300名學生,采取不記名、自填、填完當即收回的形式。
1.3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19.0輸入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同時使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包括描述分析、方差分析、Logistics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
2.1信度和效度分析
2.1.1信度分析
對回收的273有效份問卷分別計算全量表、各個行為的Cronbach α系數(shù)。Cronbach α是反映因子的內在一致性的系數(shù),內部一致性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信度評價方法。國外學者認為信度達到0.7以上就認為信度好[6]。本問卷的整體α系數(shù)為0.804,說明本問卷的信度較高。運動鍛煉行為、規(guī)律生活行為、飲食營養(yǎng)行為、健康危害行為、健康責任行為和人際關系行為6個維度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754、0.741、0.620、0.518、0.496、0.849。
2.1.2效度分析
對273個總樣本的23個條目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KMO統(tǒng)計量為0.713,Bartlett's Test結果為771.597,經檢驗p=0.000。因此,本研究的樣本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得到7個公因子,其累計貢獻率為0.65648。
識懂題項“你飯后刷牙(漱口)嗎?”、“你飯前洗手嗎?”與“咳嗽、打噴嚏時,你會遮掩口鼻嗎?”沒有擬合為一個健康責任行為,經分析認為,可能是因為前兩者是連慣性的與自身飲食健康相關,而后者則包含有對他人健康的責任,說明二者含義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你每天吃早餐嗎?”這一測量題項放在健康危害行為,說明該選項的含義認為每天是否吃早餐,會直接影響健康,這與醫(yī)學常識是一致的。除以上選項沒有和預期達到一致以外,總體來看該量表的結構效度比較符合預期構想。
2.2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
本研究共回收300份問卷,有效問卷達91%。其中男生73人(26.7%),女生200人(73.3%);不同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2分布為:偏瘦87人(31.9%)、正常180人(65.9%)、偏胖6人(2.2%);低年級(包括一、二年級)109人(39.9%),高年級(三年級及以上)164人(60.1%);非醫(yī)學專業(yè)182人(66.7%),醫(yī)學專業(yè)91人(33.3%);農村戶籍183人(67%),城鎮(zhèn)戶籍90人(33%)。
2.3各健康行為的得分情況
表1 各健康行為得分均值和轉換分
各行為得分的均值、標準差以及轉換后的百分制得分如表1所示??傮w來看,大學生的各健康行為平均得分為86.93,標準差為9.487。按照公式:轉換分=(實際得分-理論最低得分)÷(理論最高得分-理論最低得分)×100將各維度得分轉換為百分制標準分。由百分制標準分可知,得分最高的是健康危害行為,這可能與調查對象中女生偏多、以及題項的設置有關,女生抽煙和飲酒情況較少,所以整個健康危害行為的分數(shù)較高。最后,規(guī)律生活行為、飲食營養(yǎng)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人際支持行為得分均未達到80分,其中運動鍛煉行為得分最低,僅為34.75,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運動鍛煉較少,同時說明了他們對運動鍛煉重視不足。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總分為69.49,這說明大學生的健康行為得分不高。
2.4各題項得分情況
表2 健康行為各選項得分統(tǒng)計量
由表2可知,運動鍛煉行為中,得分最高的是“每周有持續(xù)30~60 min的慢性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得分最低的是“每次劇烈運動前,你會做熱身準備運動”;同樣可得到規(guī)律生活行為、飲食營養(yǎng)行為、健康危害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人際支持行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總體來看,得分前三位分別是“你吸煙或使用煙草替代物嗎?”、“你過量飲酒(醉)嗎?”、“你會維護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得分后三位依次是“每次劇烈運動前,你會做熱身準備運動”、“你每周能至少做三次較劇烈的運動”、“每周有持續(xù)30~60 min的慢性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由此可以看出,運動鍛煉行為表現(xiàn)最差,說明大學生運動和保健意識比較薄弱。
2.5人口學特征與健康行為關系的分析
2.5.1各健康行為得分單因素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專業(yè)大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得分以及總得分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學生得分高于非醫(yī)學生;不同性別大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健康危害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人際支持行為得分以及總得分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運動鍛煉以外,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不同年級大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規(guī)律生活行為得分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運動鍛煉上高年級同學表現(xiàn)略差;不同戶籍大學生在飲食營養(yǎng)行為得分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農村戶籍略好于城鎮(zhèn)戶籍。
表3 在校大學生各行為得分比較(α<0.05)
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BMI=體重(kg)/〔身高(m2)〕2,本次調查根據(jù)WHO公布的最新亞太地區(qū)肥胖指標(小于18.5為偏瘦,18.5~23.9為正常,23.9以上為超重)對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偏瘦組有87人(31.9%),正常組有180人(65.9%),超重組有6人(2.2%)。經方差分析,BMI指數(shù)在運動鍛煉行為、規(guī)律生活行為、飲食營養(yǎng)行為、健康責任行為得分上的差異有顯著性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BMI指數(shù)是健康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7],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對有顯著性差異的健康行為進一步通過LSD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BMI正常組的大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和健康責任行為方面得分最高;BMI偏瘦組的大學生在規(guī)律生活行為得分最高,超重組得分最低;BMI超重組的大學生在飲食營養(yǎng)行為方面得分最高,偏瘦組得分最低。這說明,自我保健意識、多運動和合理飲食是擁有健康體質的保證。2.5.2運動鍛煉等健康行為及總得分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進行進一步進行多因素的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因變量為運動鍛煉行為、飲食規(guī)律行為、飲食營養(yǎng)行為、健康責任行為、健康危害行為、人際支持行為等6個維度健康行為,自變量為專業(yè)、性別、年級、戶籍和BMI指數(shù)等5個變量。分析結果顯示,年級和專業(yè)是運動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年級越高,運動鍛煉越少,醫(yī)學生雖然課程繁重,反而能認識到鍛煉的好處,相對來說得分要高于非醫(yī)學生。年級是規(guī)律生活行為的影響因素,隨著年級增高,就業(yè)壓力增加,生活越不規(guī)律;戶籍是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BMI指數(shù)是規(guī)律生活的影響因素;性別是健康危害行為的影響因素;年級和性別是人際支持行為得分的影響因素,專業(yè)和性別是總得分的影響因素,見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
大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而大學階段的生活較為寬松和自由,約束也比高中少,因此,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大學校園屢見不鮮。根據(jù)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顯示我國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持續(xù)緩慢下降、疾病有反彈及“年輕化”的趨勢。健康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而健康素養(yǎng)對健康促進的作用隨著近年來的研究逐步受到全民的關注,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是健康素養(yǎng)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研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采取直接調查大學生健康行為具備程度的方式,而不是簡單調查健康行為素養(yǎng)的認知,以此來了解成都市溫江區(qū)大學生健康行為的現(xiàn)狀,并對其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成都市溫江區(qū)三所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平均得分為69.49,接近中等水平。從因子分析可知,對大學生健康行為影響最重要的是人際支持行為;運動鍛煉行為得分最低,僅為34.75;男生在運動鍛煉行為上得分高于女生;男生在健康危害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人際支持行為以及總得分上低于女生,性別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年級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上得分高于高年級,規(guī)律生活行為、人際支持行為得分低于高年級,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戶籍在飲食營養(yǎng)行為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不同BMI指數(shù)下各行為得分進行方差分析LSD發(fā)現(xiàn),BMI指數(shù)正常組的大學生在運動鍛煉行為和健康責任行為方面得分最高。
根據(jù)上述情況和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提出建議如下:
(1)研究發(fā)現(xiàn)人際行為是影響健康行為最重要的因子(貢獻率為22.410%)。學校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群體之間和師生關系的人際狀態(tài),并從人際關系入手,為其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支持。
(2)學校應保證基礎體育設施,根據(jù)大學生不同特征(性別、年級、專業(yè)等)在不同健康行為上存在的差異(p<0.05),在不同時間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培養(yǎng)保健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鍛煉習慣。同時,還應鼓勵學生走進戶外,積極參加陽光體育活動,例如舉行運動會、體育比賽等。
(3)醫(yī)學生健康行為得分高于非醫(yī)學生(s= 88.64±9.13 p=0.037<0.05),研究表明醫(yī)學教育能提高醫(yī)學生健康素養(yǎng),非醫(yī)類院校也應該加強健康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保健習慣,提高健康水平。
[1]李新華.《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的界定和宣傳推廣簡介[J].中國健康教育,2008(5):0385-0388.
[2] NUTBEAM D.Health Outcomes and Health Promotion-Defining Success in Health Promotion.[J].Health Promo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Official Journal of Australi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Professionals,1996(6):58.
[3]杜微.健康城市建設的評價體系構建及其應用研究——以福建閩侯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4]尹祚芊.學校衛(wèi)生護理[J].臺灣醫(yī)學,2000,4(2):215-222.
[5]焦建鵬,王冬.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評價量表的修訂[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3,30(5):654-656.
[6]HAYS R,ANDERSON R,et al.Psychometric Considerations in Evalua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993,2(2):441-449.
[7]AL-KANDARI F,Vidal VL,THOMAS D.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and Body Mass Index Among College of Mursing、Students in Kuwait:A Correlational Study[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2008(10):43-50.
Investigation andAnalysis on Health Lifestyle and Behavior of Undergraduates
ZHANG Cheng,PAN Qiu-yu,PENG Wei,XIE Dong-mei
(College of Management,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0075,China)
Purposes:Investigating health lifestyle and behavior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Wenjiang district of Chengdu city,analyzing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work for universities.Methods: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randomly investigate 300 undergraduates from 3 universities in Wenjiang district of Chengdu city.Results:Undergraduates’health lifestyle and behavior averagely scored 69.49.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me health behavior scores and the behavior total scores of majors,genders,grades,BMI etc.,has remarkabl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ind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t health behavior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health lifestyle and behavior of undergraduates is not high.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work of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health literacy education and should carry out health behavior intervention.
undergraduates;health lifestyle and behavior;statistic analysis
G645.5;R193
A
1673-1891(2016)02-0112-05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2.032
2016-0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溝通對認知差異性醫(yī)患沖突的化解作用及實驗研究”(14YJC630144);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文化協(xié)同與中西醫(yī)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行為之關系研究”(2014ZR017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校教改項目“醫(yī)學人文課程體系改革與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的研究”(JGYB201343)。
張成(1992—),男,四川簡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會醫(yī)學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