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敏
陪孩子一起“玩”物理
□學敏
物理實驗就在我們身邊,在家里一樣能研究各種問題,如此簡單而快樂的學習孩子能不感興趣嗎?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為了讓孩子喜歡物理,愛上物理,家長不妨在家里多陪孩子做做物理實驗。
開玩笑吧?在家里也能做物理實驗?沒有實驗器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告訴你,不需要專門的物理實驗器材,利用身邊的瓶瓶罐罐、常見的物品,甚至是廢物垃圾,一樣可以做實驗研究物理問題的。不信?那我就以人教版物理課本第一、二章內(nèi)容為例,讓家長朋友們看看如何陪孩子一起“玩”物理吧。
課本第一章讓孩子認識了運動的快慢——速度,速度的測量是孩子要做的第一個物理實驗,利用該實驗的原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測量很多常見小動物運動的平均速度,就以螞蟻為例吧。
什么?測螞蟻的爬行速度?螞蟻可不是很聽指揮的呀,它在爬行過程中時快時慢,爬爬停停,隨心所欲。爬行路線也很復雜,毫無規(guī)則,我們只有想辦法測出螞蟻爬行的路程,才能測定其平均速度,來粗略描述它爬行的快慢。所以,本實驗的關鍵是如何測出螞蟻爬行的路程。
教你一招,為了讓螞蟻稍稍“聽話”一些,我們不妨用食物來引誘,測出螞蟻抵達食物的時間,再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出它爬行的路程。也可以找根塑料管,讓螞蟻沿著管子爬行,測量就更簡單了。
方法一:
材料:螞蟻、滑石粉(或草木灰)、食物、紙、鐘表、棉線、尺子。
做法:在紙上撒一些滑石粉(或草木灰),放好引誘螞蟻的食物,讓螞蟻自由爬行,記下時間。畫好螞蟻爬行的軌跡,用一段棉線使其與螞蟻爬行的軌跡完全重合,拉直棉線后用尺子測出螞蟻運動的路程,平均速度即可測出。
可以測量多個螞蟻爬行的平均速度,取它們的平均值,能比較準確的描述螞蟻爬行的快慢。
方法二:
材料:螞蟻、塑料管、刻度尺、鐘表、食物。
做法:在塑料管一端放好食物,將螞蟻放入另一端,并堵住這端,靜候螞蟻來享用吧。具體測量方法可以自己設計了吧?
如果你們能找到一根金屬管,不妨設計一個“熱鍋上的螞蟻”實驗,測量螞蟻逃生的平均速度,試一試吧!
至于課本第二章的聲現(xiàn)象,能做的實驗就更多了,課本上說固體能傳聲,那就和孩子玩?zhèn)€“土電話”游戲吧。
材料:兩只一次性紙杯、一根棉線、牙簽等。
做法:把棉線兩頭分別穿過空紙杯底部固定好,“土電話”就做好了。你和孩子各拿一只紙杯,一人把杯口扣在耳朵上,另一人對著杯口說話,看對方能否聽到聲音。還可以增加點難度,兩人在不同房間里,彼此看不到對方,還能聽到聲音嗎?讓棉線不拉直處于松弛狀態(tài),還能聽到聲音嗎?在“土電話”上栓根牙簽或別的小物體,還能聽到聲音嗎?如果家里有細金屬絲,可以用細金屬絲代替棉線,看看跟剛才的效果一樣嗎?好了,趁著孩子興趣濃時,讓孩子解釋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如果解釋不清楚,那就上網(wǎng)查查資料吧。估計以后孩子再遇到此類問題,一定會胸有成竹。
孩子學完聲音的特征后,不妨和孩子用廢飲料瓶或酒瓶一起制作“水瓶琴”。在瓶中依次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或筆桿邊敲擊邊調(diào)節(jié)水量的多少,直到找到所調(diào)的音為止。好了,用自制的“水瓶琴”演奏一首簡單的樂曲吧,那可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了。改一改演奏方式,將瓶口移至嘴邊吹氣,音調(diào)的高低和剛才敲擊時一樣嗎?什么原因呢?問題拋給孩子來解釋吧。
怎么樣?物理實驗就在我們身邊,在家里一樣能研究各種問題,如此簡單而快樂的學習孩子能不感興趣嗎?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起來,根據(jù)孩子學習的進度,隨時上網(wǎng)搜集部分實驗的做法,陪孩子一起“玩”物理吧!
(責編陳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