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匯 張 朝
中國特色社會智庫管理與發(fā)展的政策性建議*
張廣匯 張 朝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GDP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且發(fā)展勢頭強勁。為適應中國速度,中共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軍事外交等現實需求,迫切需要建構多元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為智力支撐。順應時勢,相對弱小,具有獨立、公益、民間和第三方的社會智庫迎來了發(fā)展壯大的契機。所謂社會智庫,就是民間智庫,是指經費自籌、人事獨立、利益中立的非官方的第三方研究機構,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5 年1月20日,黨中央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稱《意見》)?!兑庖姟分赋觯骸吧鐣菐焓侵袊厣滦椭菐斓慕M成部分。堅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由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規(guī)范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智庫的若干意見,確保社會智庫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guī),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fā)展。進一步規(guī)范咨詢服務市場,完善社會智庫產品供給機制。探索社會智庫參與決策咨詢服務的有效途徑,營造有利于社會智庫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這是我國在官方文件中首次系統闡述“社會智庫”的科學定位和全新內涵。中國特色社會智庫的推出是黨和國家在新常態(tài)下給予我國正在蓬勃興起的民間智庫的全新定位,是改革完善決策機制,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和健全國家軟實力在國家層面的制度性安排?!兑庖姟访鞔_了中國特色社會智庫的作用及扶持社會智庫的發(fā)展道路和方向,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將社會智庫納入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fā)展大格局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鑒于社會發(fā)展和體制上的因素,我國智庫的發(fā)展格局總體上是政府強、社會弱。據權威統計,我國社會智庫尚不足中國智庫總量的5%。在全國知名智庫中,社會智庫僅占20%,排位最靠前的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僅排在第10位,其他均為官方智庫。實力不強,公信力、影響力偏低,發(fā)展滯后,是桎梏社會智庫的癥結所在。除了上述原因外,社會智庫的發(fā)展還面臨著諸如身份定位、政策資源獲取受限、人員編制、資金來源、信息來源、發(fā)展環(huán)境、社會培育機制等諸多方面的制約,這與現已頒行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及新常態(tài)下中國社會發(fā)展、綜合國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打造負責任大國形象極不相稱。因此,發(fā)揮民政部門特有的社會組織管理工作優(yōu)勢和規(guī)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智庫科學發(fā)展的新路徑,提出一攬子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十分必要。
社會智庫在國家最高層面的頂層設計已經出臺,民政部門要在落實黨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同時,把培育引領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內容明確寫入《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切實把社會智庫建設納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強勢發(fā)展的大格局中;以完善社會組織建設入手,爭取以國務院令的名義出臺《社會智庫管理條例》和《關于規(guī)范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社會智庫的若干意見》,具體規(guī)范社會智庫科學發(fā)展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要求、行業(yè)職能和規(guī)范管理細則,營造有利于社會智庫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確保中國特色社會智庫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fā)展;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出臺《公益法人法》,明確社會智庫的法人身份,賦予社會智庫公益法人的法律和社會地位,依法依規(guī)放開社會智庫在注冊、非營利組織認定和審批方面的限制,構建社會智庫健康發(fā)展的法律框架;建議國家出臺制定《關于政府向智庫購買決策咨詢服務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條例》,在制度上確立政府購買智庫決策咨詢服務等思想產品的市場準入機制、標準化體系、制度化規(guī)則及相關程序,確保政府購買智庫產品的機制科學規(guī)范、切實可行,為打造公正、合理、規(guī)范、可行的思想產品市場,推進智庫領域的“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在政策上保駕護航;建議國家立法機關修改1999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明確規(guī)定實行以捐代稅的具體內容,引導企業(yè)、社會組織、個人捐贈,助力社會智庫發(fā)展。在美國,像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胡佛研究所等國際一流高端智庫都得益于源源不斷的社會捐助。據《2015年全球財富報告》的統計,我國自本世紀初以來的15年間,家庭的財富總量已增至之前的5倍,人均財富占有量也從2000年的5672美元增長到現在的22513美元。中國家庭財富總額2015年已達22.8萬億美元,較去年增加了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國家的興盛,造就了難以計數、實力雄厚的企業(yè)、富豪和1億多的中產階級。應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做法,鼓勵有實力、有意愿的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社會智庫,完善中國社會公共政策的研究事業(yè)。
《意見》指出,“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決策咨詢服務供給體系,穩(wěn)步推進提供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樣化,滿足政府部門多層次、多方面的決策需求?!边@是研究探索社會智庫參與決策咨詢服務的指導思想。社會智庫源于社會,是有別于政府、市場的“第三部門”。在社會服務和治理過程中,社會智庫與政府是互動與合作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使用了“社會治理”概念,提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鄙鐣卫淼暮诵乃枷?,就是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黨政以外的其他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不斷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加快政府簡政放權,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民政部門要依托社會組織建立社會智庫的培育孵化機制,支持民間機構成立專門的“社會智庫服務中心”,為社會智庫的日常運行提供保障服務。同時,推動社會智庫和政府、公眾相互合作機制化、常態(tài)化,改進政府、公眾與社會智庫互動合作模式,有效落實社會智庫參與決策咨詢服務的政策通道,增強社會智庫參與社會管理的責任意識、主體意識和進取意識,并放手讓其自由發(fā)展、獨立運作,充分展示其客觀公正、公益的第三方特質,引導社會智庫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自覺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加強行業(yè)自律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性,使中國特色新型社會智庫有效發(fā)揮正能量。
《意見》明確指出“建立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制度?!薄兑庖姟窂暮诵膶用嬷贫苏徺I決策咨詢服務制度的核心架構,旨在打造中國特色思想產品市場,催化形成中國特色的思想產業(yè)。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簡政放權,轉變和優(yōu)化政府職能,降低行政成本,實現建構服務型政府的目標;社會智庫可以通過競爭獲取決策咨詢等思想產品的生產權以贏得自身發(fā)展,發(fā)揮其參與社會治理的功能,又可以形成新的思想產品市場化的業(yè)態(tài)格局,加速社會轉型和變革。政府職能的轉變與優(yōu)化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掘自身、社會和市場的優(yōu)勢與潛能,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社會智庫能夠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能和人力資源。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的實質是在思想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讓社會智庫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利用其專業(yè)人才、智力支撐和接地氣的產品,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提供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專業(yè)化的決策咨詢服務,實現公共資源的最大價值。政府向社會智庫購買決策咨詢服務機制,不僅讓專業(yè)的社會智庫自身勃勃生機,還可以使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和資源,提供人性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決策咨詢服務,公共服務的質量由此得以提升。在具體的操作層面,要建立思想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管理機制,依法保護社會智庫知識產權等方面應有的合法權益,為社會智庫科學發(fā)展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要結合中國國情特點,參考國際通行標準,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加強評估監(jiān)督體制建設。要建立新的規(guī)制,避免或杜絕可能出現的社會智庫成員在思想觀點和政策建議中,尋求個人私利或伙同他人漁利,進而導致社會智庫缺乏標準、魚龍混雜、“一哄而上”等亂象發(fā)生,確保政府有關決策和公眾的多元訴求不被可能出現的不法行為所綁架,為構建思想產品市場良性運轉提供可靠的保障。
國家要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打破信息發(fā)布壁壘,依法主動向社會發(fā)布政府信息,保證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和時效性,使社會智庫能夠得到與官方智庫同步的、享有與官方智庫同等的信息資源獲得權。在此基礎上,國家層面要建立官方智庫和社會智庫共享決策咨詢服務的大數據平臺。21世紀的頭十年,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是爭奪所有資源的制高點。在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領先世界的美國,全美的智庫系統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方式裁量著收集到的以PT(海量數據)為計算單位的源源不斷的信息,以此作為其提供決策和咨詢的第一手依據。僅美國用于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高水準專業(yè)數據庫、互聯網站就達4800多個,約占全球數據庫總量的近80%;馳名于世的大型聯機檢索系統有十幾個,專供各類智庫研究使用。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鑒,我國應抓緊建設旨在實現信息共享的數據化、信息化智庫應用共享平臺,把握網絡空間發(fā)展的主導權、安全的主動權,建立健全舉國體制的智庫網絡信息互聯互通機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的應用模式,為國家提供優(yōu)質的決策咨詢服務,跟上時代和國際發(fā)展的步伐。
社會智庫自身要利用國家的培育、引導,強化自我創(chuàng)新。要規(guī)范內部管理,擴大資金籌集渠道,比如承接地方政府或企業(yè)委托課題、研究成果的社會傳播、接受符合法定程序的個人或社會機構捐贈等等,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建立研發(fā)資金公共積累機制,使社會智庫的資金用于加強自身建設,擴大研究方向,提高科研人員的綜合素質,形成合理的智庫成果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要大量引進深諳國家政務、懂業(yè)務、多學科的優(yōu)秀實用型人才,加強梯隊建設,提高社會智庫的專業(yè)化程度,拓寬資政視野,增強社會智庫自身把握項目運作的能力;要把恪守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加強公信力建設,贏得政府、社會及公眾的信任和支持;要利用自身公益性、客觀性、第三方和接地氣的特點,為政府、社會和公眾提供更實用、更具可操作性的決策咨詢服務,拓展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這方面,作為全國頂尖社會智庫的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至今,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向中央提交了一攬子集聚社會效應的咨詢決策成果,其提交的“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的建議,被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采用;“改革跑贏危機的行動路線(30條建議)”,被用作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參閱件。可見,社會智庫通過自我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參與社會決策咨詢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在平等競爭的條件下,就能夠掌握更多政府轉出的公共服務資源,實現參與決策、管理的根本目標,發(fā)揮更好更大的決策咨詢、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
跨部門、跨學科的人員組成是社會智庫成功運轉的基礎;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多崗位歷練型的人才資源是社會智庫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從體制上看,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尚有差距。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智庫人才流動很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的“旋轉門”制度。美國由于兩黨輪流執(zhí)政,國家的政治安排一般是隨著總統選舉而進行的。由于政黨輪流執(zhí)政,卸任的官員會帶著執(zhí)政的經驗到智庫從事政策研究,而智庫學者很多會充實到政府擔任要職。從研究者變?yōu)閳?zhí)政者,或由執(zhí)政者變?yōu)檠芯空?,這種學者和官員之間的流通和角色互換就是美國的“旋轉門”。我們不妨借鑒美國頂尖智庫做法,探索制定適應新常態(tài)下中國本土化的“旋轉門”制度。具體設想是:國家可以制定社會智庫人才的標準,結合其經歷和資政水平,不拘一格,打破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企業(yè)、社會智庫等各類成員的身份界限,建立社會智庫成員與政府官員之間活化互換、能進能出的人才流動機制。當然,這樣的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事關各階層的多元利益再平衡,事關新一輪的國家人事制度改革,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實際,科學論證,統籌考慮,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站著不動??梢月氏仍趪胰耸虏块T立項調研,局部先行試點,有步驟地向前推進。這樣,有智庫積累的人進入政界能夠施展智庫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和政策研判線路,在執(zhí)政過程中換位思考,提升政策執(zhí)行力;有政界經驗的人進入智庫,能夠強化智庫決策研究和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這種機制不僅使政府充滿活力,社會智庫更加了解政府、社會、公眾所需,更能進一步促成我國良好的人才循環(huán)和生機勃勃的政治生態(tài)。
社會智庫應利用機制靈活的優(yōu)勢,建立廣泛的合作交流機制,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社會智庫可以通過提交研究報告、組織跨界跨國交流、舉辦政策論壇、組織項目研討展示自己,擴大影響;可以建立和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數據搜集、共享的能力,與國際接軌;可以門戶網站為依托,通過互聯網無所不在的網絡宣傳、報刊學術雜志等主流媒體宣傳,提升社會智庫的影響力和介入決策咨詢的綜合實力;可以利用占有基層信息的獨特優(yōu)勢,增加參與決策咨詢的機會,提高參與決策咨詢的質量,使這種來自于民間接地氣的智慧,更好更多地體現在治國理政的決策中;可以打破學科界限,突破體制限制,實施走出去的戰(zhàn)略,跨國界尋求合作。在美國,智庫在為本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的同時,還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國際交流提高自身的地位,注重研究國際性、全球性問題;通過采取設立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購買當地智庫等形式,開展智力領域的跨國擴張,組建全球性或地區(qū)性智庫網絡,在“第二軌道”外交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美國智庫的做法,以開放的膽量和胸懷,與發(fā)達國家智庫開展合作研究和業(yè)務競爭。與強者同行,必將成為強者!最終達到相互學習,交流互鑒,凝集智慧的效果,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智庫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好地實現社會智庫服務于“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目標!
(張廣匯系黑龍江省減災中心主任;張朝系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 基金項目:本文是“民政部2015年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理論研究部級重點課題資助項目‘中國特色社會智庫功、能管理與發(fā)展研究’(2015MZ001—67)”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