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洋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4分)
1.生活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識。我們吃飯用的筷子是____杠桿,釣魚竿是____杠桿。(均填“費力”或“省力”)
2.天安門廣場國旗班的戰(zhàn)士們每天清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國旗旗桿的頂部安裝的是____滑輪。它____(填“能”或“不能”)省力。
3.一輛小汽車陷進了泥潭。司機按圖1所示的甲、乙兩種方式安裝滑輪,均可將小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已知兩種方式將汽車拉出的力分別是F1、F2,則F1____(填“>”“<”或“=”)F2;如按乙方式,人拉繩頭移動了0.5m,那么小汽車被拉動了____m。
4.如圖2所示。沿斜面向上拉一個重為4.5N的物體到斜面頂端。斜面長1.2m,高0.3m,拉力做功為2.16J,則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5.小明利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沿水平方向?qū)⒁粋€重2000N的物體A向左勻速拉動2m。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600N。作用在繩端的拉力為250N。則拉力所做的功為____J,物體所受重力做功為____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
6.如圖4所示,重物G重40N,若不計摩擦。勻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為22N,則動滑輪重____N,鉤子1受到繩子的拉力為____N,鉤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為____N。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第13、14題為雙選題,選對一項得1分,有錯選者得零分)
7.如圖5所示是一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F(xiàn)用細線將物體懸掛起來。物體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懸掛處沿豎直方向?qū)⑽矬w分成左右兩部分,則( )。
A.左邊質(zhì)量較大 B.右邊質(zhì)量較大
C.兩邊質(zhì)量一樣大 D.無法比較
8.用撬棒撬石頭時。如果先后用大小相等的力沿著圖6中所示的方向作用在撬棒的一端A上,則( )。
A.F1最容易把石頭撬起
B.F2最容易把石頭撬起
(2)完善下列實驗步驟:
A.按組裝圖把實驗器材裝配好:
B.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C.在動滑輪下面掛上重物。并分別記下重物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D.____拉彈簧測力計,使重物上升一段距離,讀出____;
E.用刻度尺分別量出____和____移動的距離:
F.由測得的數(shù)據(jù)。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在這個實驗中,若物重4N,重物上升了0.1m。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N,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____。
(4)請你分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是100%的原因。
18.小明為了探究浮板能漂在水面上的原因。設計了如圖14所示的實驗。
(1)找一根輕質(zhì)均勻木棍、細繩(質(zhì)量忽略不計)和一塊標有“凈重115g”字樣的新肥皂,用如圖14所示的方法進行測量。測量時,使木棍在____位置平衡,記下A、B的位置,用刻度尺測出OA=10cm,OB=40cm,則浮板的質(zhì)量為____kg。
(2)把浮板壓入裝滿水的桶中剛好浸沒,用塑料袋收集溢出的水,用(1)所述方法測得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4.6kg,則浮板的體積為____m3,密度為____kg/m3。小明用此浮板游泳時。浮板受到的最大浮力為____N。
(3)小明根據(jù)這個實驗結(jié)果,認為用密度比水小的材料制成的物體才能漂浮在水上,這是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的,請舉例說明____。
19.如圖15所示是某一科學小組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1中。
(1)沿斜面拉動木塊時,為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應盡量使木塊做____運動。
(2)比較表中“物塊重”和“沿斜面拉力”兩欄對應的數(shù)據(jù),可知斜面是一種____(填“省力”或“費力”)的簡單機械。
(3)本實驗研究了____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影響。其影響規(guī)律是____。
(4)當斜面最陡時,物塊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____N。
五、綜合應用題(第20題8分,第21題10分。共18分)
20.如圖16所示。工人師傅用一個滑輪組在40s內(nèi)將重600N的木箱從地面勻速吊上4m高的陽臺。所用的拉力為22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木箱勻速上升的速度。
(2)動滑輪所受的重力。
21.如圖17,重為3.2×104N的卡車,經(jīng)過一段水平路面后。再以9.6×104W的功率沿與水平地面成30°角的斜坡勻速向上爬行。已知斜坡長100m。斜坡的機械效率為80%。求:
(1)卡車運動過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
(2)卡車爬坡時的牽引力。
(3)卡車爬坡時的速度。
責任編輯 林洋